第431章 一定有某种形状,是比较容易产生膨胀变形的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1章 一定有某种形状,是比较容易产生膨胀变形的,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眼魔的秋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哎呀,洪大哥真是高见呐!”
李国助目光炯炯,冲洪旭竖起了大拇指,
“线膛枪射的又远又准,要不是装填起来太麻烦,也不至于只能少量装备军队。”
“虽说线膛枪制造起来也不简单,但咱们雅兰枪炮厂已经攻克了制造线膛枪的难题。”
“现在只要能解决装填麻烦的问题,咱们要在短期内组建一支线膛枪营也并非难事。”
“真要有这么一支线膛枪营,又何愁不能与建奴在野战中一较长短呢?”
“但不知洪大哥可有办法让线膛枪装填起来容易一些呢?”
“啊这……”
洪旭也是无语了,没事瞎逼逼什么呢,这下被少东家问起老大难的问题了吧,
“说来惭愧,在下也没有想到什么办法——”
“但我觉得自己的一些思考,或许能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愿闻其详!”
李国助笑的露出了闪闪发光的小虎牙。
洪旭没能说出解决办法,他一点也不失望,这实在太正常了。
反倒是洪旭说自己的一些思考或许有助于解决问题,
不但给了他惊喜,也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因为在他看来,洪旭能把对付骑射的希望寄托在线膛枪上,恰恰是一种眼光长远的体现。
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眼光长远,而是超越时代的眼光长远。
从军事发展史来看,火器部队在战场上确立对骑射部队的优势,
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涉及技术、战术和组织结构的多重演变。
14-15世纪是火器萌芽的阶段。
14世纪,欧洲和亚洲开始使用早期火门枪和火炮,
但射速慢、精度差、易受潮湿影响,无法对抗机动性强的骑兵。
同时火器还需与长矛兵、拒马等配合使用,单独使用难以抵挡骑兵冲锋。
16世纪是火器与骑射的相持阶段。
西班牙方阵结合火绳枪兵与长矛兵,火器开始成为战场主力,但骑兵仍能通过侧翼冲击威胁火枪阵。
奥斯曼军队同时使用西帕希骑兵和耶尼切里火枪兵,使火器与骑射互补,未形成绝对压制。
17世纪是转折点的到来。
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军事改革,
通过轻型野战炮结合线列火枪战术,提升了火器机动性和火力密度。
同时也是在这场战争中,欧洲骑兵角色开始发生转变,
逐渐放弃弓箭,装备手枪和卡宾枪,从冲锋主力转为辅助兵种。
在明末清初的东亚战场,明军虽装备火铳和红夷大炮,却因为组织混乱,被清军用骑射加重步兵击败。
清军后期吸收明军的西洋火器,形成“骑射+火器”的混合战术,但未完全依赖火器。
18世纪,火器终于取得决定性优势。
线列步兵战术成熟,燧发枪与刺刀普及,火枪兵不再依赖长矛手保护。
排队枪毙战术通过齐射火力压制骑兵冲锋。
炮兵革命完成,标准化火炮可发射霰弹,对密集骑兵造成毁灭性打击。
19世纪,骑兵在火器部队面前终于丧失了正面突破的能力。
1803-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骑兵沦为辅助兵种,负责侦察、追击而非正面突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