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公告全城难民
一笑付苍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公告全城难民,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一笑付苍穹,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强调,
“而且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不落,统统都能分到十亩地!
要是家里有三口人,那合起来就是三十亩地嘞!”
“啥?真有这等好事?”
七叔公的眼睛瞬间瞪得老大,
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
“这……这咋可能呀?”
“难道老天爷真开眼了?”
“紫山县的小侯爷和王县伯,莫不是菩萨转世下凡来救咱们的吧?”
“太好了呀!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土地了?!”
“......”
众人先是一愣,
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惊喜若狂的欢呼。
这个消息,简直如同黑暗中猛然炸开的绚烂烟火,
远远超出了他们此前的所有期待。
他们一路历经艰辛逃荒至此,
本就只求能在紫山县这个小侯爷重兵守护的地方,
安安稳稳地挣口饭吃,能活下去就谢天谢地了。
可谁能想到,如今不仅能有安稳的容身之所,
不久之后竟然还能免费分得十亩土地!
土地啊!
对于他们这些祖祖辈辈靠土地为生的人来说,
那就是命根子!
是活下去的希望!
是延续子孙后代的根本!
一想到有了土地,他们就能重新播种希望,养育儿女,
王家村也能再次兴旺发达,
众人的心中顿时被喜悦填满,一个个大喜过望。
七叔公更是激动得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他在这世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
见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却从未听闻过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好事。
此刻,这实实在在的喜讯就摆在眼前,
怎能不让他心潮翻涌,激动得难以自已。
众人见七叔公激动成这样,赶忙一拥而上,
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轻声安慰,
生怕他因过度喜悦而伤了身子。
这一群人,大多拖家带口,老的老,小的小。
一路逃荒而来,他们早已疲惫不堪,
身心都到了承受的极限。
如果继续逃荒,除非离开黄州,
可一旦那样,就会变成没有户籍、没有土地的流民,
走到哪儿都遭人白眼,居无定所。
如今,他们能留在紫山县登籍入册,
还能获得免费的土地,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绝处逢生,
还有什么可不知足的呢?!
“快快快!”
七叔公好不容易稍稍缓过一口气,
强压着满心的激动,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都赶紧分好队,各自按照自己手头会的手艺,
去各个木棚那边登记领取号码牌!”
在七叔公的指挥下,众人迅速在各自头领的带领下,
秩序井然地朝着那一排排棚子走去。
由于人数众多,这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
缓缓向前延伸,整整排了将近一个时辰。
王家村以及相邻村子的所有人,终于都顺利领到了号码牌。
而后,大伙以家庭为单位,一排排整齐地朝着城门口进发。
他们毕恭毕敬地将手中的号码牌递给城门口的官差查验。
紧接着,
从城门内走出一个人,微笑着示意众人跟上,
领着他们朝着一处地方走去。
只见那里有许多空房子,崭新的屋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仿佛正张开怀抱,迎接这些历经苦难的新主人。
紫山县,
正以一种温暖而有序的姿态,
接纳着这些饱经风霜的人们。
紫山县难民们那如汹涌浪潮般的激动心情,
仿佛具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这股热烈的情绪,不仅在紫山县内掀起层层波澜,
还顺着紫山县与河山县之间的官道,
如同狂风一般一路呼啸着席卷至河山县,
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河山县难民们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在这股风潮的强烈影响下,
河山县的百姓们再也无法按捺内心的冲动,
一个个蠢蠢欲动。
就在河山县百姓们内心的情绪即将爆发,
却还未付诸行动之时,河山县衙门的官差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如同传递希望的使者,
将与紫山县一模一样的告示,张贴在县城的各个显眼之处。
刹那间,
这一纸告示,
如同点燃激情的导火索,
让河山县的百姓们瞬间陷入了与紫山县难民别无二致的极度激动之中。
只见城中处处都是激动的身影,百姓们或是眼含热泪,
激动地呼喊着感恩的话语;
或是虔诚地跪地磕头跪拜,
那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与磕头声交织在一起,
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回荡,久久不绝于耳。
其实这个主要还是黄侍郎~黄大人及时出手了。
他比河山县百姓更早得知紫山县这一重大消息的,
就在紫山县以工代赈举措正式实施的第二天,
一位官差神色匆匆地踏入黄侍郎的府邸,
手中捧着整理得极为详细的消息以及一份装订成册、厚实的四册计划书。
当这份由王铭精心谋划制定的详细计划书,
呈现在黄侍郎眼前时,他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
整个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
顿时呆立当场,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黄侍郎怀着无比凝重且激动的心情,
将自己独自反锁在书房之中。
在这静谧的空间里,他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这份计划书的世界,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他都沉浸其中,
如饥似渴地研读着每一个字、每一条内容。
他的目光在书页上缓缓移动,每一条政策条例,
都如同珍贵的宝藏,被他仔仔细细地查看、反复斟酌、深入思考。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内心仿佛被投入了一颗颗石子,
泛起层层强烈的波澜,
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着情绪的起伏而微微颤抖。
每看一遍,那种震撼与激动便愈发强烈,
到最后,他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在他激动得几乎忍不住要拍案而起的瞬间,
过度的兴奋让他的身体失去了平衡,
差点直接晕倒在地。
好在他凭借着本能,及时伸手紧紧扶住了身旁的座椅,
这才勉强稳住身形,避免了摔倒在地的狼狈。
尽管如此,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
丝毫没有抑制住他心中,那如澎湃江水般汹涌的激动与惊叹之情。
他双眼紧紧盯着这份以工代赈的实施方案,
仿佛看到了拯救黄州灾情的希望之光,
忍不住仰天长笑:
“好!好!好啊!
王县伯,真乃当世大才!
从古至今,论治世之能,恐怕无人能在他之上!
有了这以工代赈的绝妙方法,黄州的灾情定能迎刃而解!”
大笑过后,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急切冲动,
恨不得立刻调动所有力量,将紫山县的成功模式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河山县,
让河山县所有在苦难中挣扎的灾民,
都能像紫山县的难民一样,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启崭新的生活篇章。
然而,在这股兴奋劲儿稍稍消退之后,
黄侍郎的心底还是不可避免地泛起了一丝忧虑。
毕竟,这是以小侯爷和王县伯为主,
根据紫山县的实际情况临时制定的方案,
虽然在他看来极具可行性,
但朝廷是否会认可并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推行,他心里实在没底。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强忍着内心深处对方案实施的急切渴望,缓缓坐回案桌前。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随后拿起毛笔,蘸满墨汁,奋笔疾书起来。
他将这份详细的报告以及自己对方案实施的全面想法,
一一详尽细致地书写出来。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解决黄州灾情的坚定决心;
每一句话,都凝聚着他对这份方案的深入思考。
写完之后,他迅速起身,快步走到书房门外,
唤来一直守在门外的黑锦卫。
他神色严肃地将奏折与密信交到黑锦卫手中,
语气坚定地命令道:
“你务必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将这份奏折火速送往内阁,密信亲自呈递给陛下,不得有丝毫耽搁!”
“是,大人!”
领命而去的黑锦卫,
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片刻耽搁。
他们飞身上马,骏马嘶鸣,马蹄扬起滚滚尘土,
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那背影在飞扬的尘土中迅速远去。
只留下黄侍郎在原地,目光凝视着远方,
心中默默祈祷着这份方案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与支持。
然而,等待的时间犹如无情的催命符,
紧迫得让人喘不过气。
黄侍郎在屋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上。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目光坚定,
内心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
在谨慎行事与大胆作为之间,他反复权衡利弊。
终于,他像是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
心中豁然开朗:
“小侯爷和王县伯都能不惧压力,
果断推行以工代赈,为百姓谋福祉,
他们如此勇敢无畏,我又怎能退缩?!
这可是关乎万千百姓生死存亡,实实在在有利于他们的大好事啊!”
念及此,黄侍郎猛地一拍案桌,
那声响在寂静的屋内格外响亮,
如同惊雷炸响。
“来人!”
黄侍郎大声喝道,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门口的护卫听到呼喊,
如训练有素的猎豹,瞬间推门而入,
单膝跪地,身姿挺拔,拱手行礼,朗声道:
“大人有何吩咐?”
“速速将河山县所有官员、护卫、将军,
以及相关人等全部召集到此,
我有紧急且重要之事要安排!”
黄侍郎神色凝重,目光如炬,语气急促而坚定地命令道。
“是,大人!”
护卫领命后,犹如一阵疾风般迅速转身,飞奔而去传达指令。
仅仅过去了两刻钟,
那些原本还在紫山县各处忙碌奔波的官员、主事、以及城防校尉等人,
接到消息后纷纷放下手中正在处理的事务,
神色匆匆地朝着县衙大厅赶来。
他们脚步急促,神色间带着些许疑惑,
但更多的是对上级命令的服从。
不一会儿,
众人便在县衙大厅整齐地排列站好,
安静地等待着黄侍郎的到来,
大厅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气氛。
黄侍郎手持一叠厚厚的宣纸,
脚步匆匆却又沉稳有力地走进大厅。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见所有人都已到齐,
便不再多费口舌,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各位,我手中这份,是从紫山县精心整理而来的以工代赈方案。
大家都清楚,咱们河山县与紫山县同属受灾之地,
遭受天灾的侵袭,急需得到妥善的救济。
在周边一众县中,除了石山县之外,
就数紫山县和咱们河山县受灾最为严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我们不能再继续维持以往那种免费施粥的局面了。
虽说现有的粮食储备在短期内能够勉强维持,
但这绝非长久之计,坐吃山空终非良策。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所有人都得按照我手中这份方案来展开行动。”
说着,他高高扬起手中的宣纸,
那纸张在空气中微微颤动。
众人听闻,
立刻齐刷刷地站直身子,像是听到了冲锋的号角,
神情专注地将目光投向黄侍郎。
“我相信,紫山县由小侯爷和王县伯制定的这些方案,
想必你们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吧?”
黄侍郎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探寻大家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
众人面面相觑,有的微微点头,眼中透露出一丝了然,
表示对相关方案略有知晓;
有的则一脸茫然,眼中满是疑惑,
显然对小侯爷和王县伯的举措了解甚少。
“好,我不管你们之前对这些方案了解多少。”
黄侍郎接着说道,语气坚定而有力,
“反正从今日起,所有人都要立刻行动起来,
走出县衙,对那些饱受苦难的难民进行详细且全面的登记。
与此同时,确保今日的免费施粥能够顺利进行。
但大家要清楚,今日是最后一天免费施粥了。
明日开始,完成登记的难民,
要依据各自所掌握的手艺进行细致分类。
无论是木工、瓦工,还是其他各类手艺人,
都要各归其类,各司其职。
我手中这份方案里有详细的条例说明,
大家务必严格按照此方案实行。
我们要开展一系列关乎民生的工程建设,
城墙因天灾受损严重,需要重新建造加固,以保障百姓的安全;
县衙作为办公之地,也亟待维修翻新;
百姓们居住的房屋大多破败不堪,同样需要修缮,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家。
另外,河道挖渠的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连接到紫山县的河道,
必须全力疏通,保证其畅通无阻。
要把河道里淤积的淤泥彻底清理干净,重新修整河道,
让它能够顺利连通紫山县,这不仅有利于水利灌溉,
更有助于两县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还有,要安排人手寻找合适的山石,
用以烧制石灰,制造砖瓦,为各项建设工程提供必要的材料。
负责砍伐山林树木的人员,要有序地将树木加工制成各种实用的工具。
把所有工匠们全部集中起来,依据他们的专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采取何种手段,
明天必须正式开始行动,而且要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切实落实到位,
不得有丝毫懈怠!”
“是,大人!下官遵命!”
“末将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