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爱请吃饭的漂亮姐姐
裳星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 爱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裳星河,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不是学生犯了天大的错,最好别请家长,都是些留守儿童,来的家长都是老头老太太,脾气好的还能耐着性子听,回去也不见得能管教好孩子。
万一遇见脾气不好的,那就等着被溺爱孩子的老头老太太臭骂吧。
闫玲玲灰心丧气地摆摆手,“算了,你们走吧。”
夏芜讨好地笑笑:“闫老师您消消气,我都听进去了,杨明远这孩子还有的救,回去多管教管教,您放心,回去我就揍他,揍到他听话为止。”
“不瞒闫老师说,杨明远急着放学回去其实是有原因的,家里在烤烧烤,他馋呢,其实这会儿我也饿了,所以才有点跑神,闫老师您饿不饿?”
闫玲玲狐疑地问:“你们家开烧烤店的吗?”
不然怎么会闲着没事弄烧烤。
可没见农村里谁这么有闲情逸致。
“呃……算是吧。”夏芜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挠挠头顺着她话承认了。
闫玲玲有点饿,还有点馋,烧烤,她都好久没吃烧烤了啊……上次放假回去只来得及吃火锅。
如果此刻她不是老师,面前的不是学生和学生家长。
又或者她刚刚没教训完学生。
或许闫玲玲真的会厚着脸皮问一句:“你家烧烤店在哪。”
但她真的不好意思。
幸好夏芜早有想法,刚才她进门时听到闫玲玲还没吃饭,就想邀请闫玲玲去吃烧烤,反正也不差这一个。
“闫老师要不去我家一起吃吧,”夏芜热情邀请,“离的也不远,一会儿吃完我顺路给您送回来。”
闫玲玲天人交战,“这不方便吧?”
“方便!很方便!闫老师你就去吧,就当我给您赔礼道歉了,真的对不起,我下次不敢了,走吧走吧!”
杨明远厚着脸皮哀求闫玲玲,拉着她的胳膊非要她去。
闫玲玲真不好意思,毕竟刚在人面前掉眼泪了。
但夏芜和杨明远一人架着她一边胳膊,热情的……她也不是很想拒绝,于是半推半就地跟着二人出了校园,坐上夏芜的斗车。
看见车子开的方向不是东海镇的方向,闫玲玲才琢磨出滋味来,“你们家的烧烤店没在镇上开吗?”
“没有,就在村里。”
“生意怎么样?”
“还行吧,一会儿闫老师去了就知道了。”
就这样,等闫玲玲站在水井小院里,看到足有几十人的热闹场景,想走都来不及了。
“小芜!你可算回来了!我们就等着你呢!”
“不用等我的,你们先吃啊,哪有吃烧烤还等人的。”
“这位是?”
“哦,这位是杨明远的老师,我刚去接杨明远的时候她在给杨明远补课,饭都没来得及吃,我就请她一起来吃顿饭。”
这么一说,村里人要多热情有多热情,争着把闫玲玲拉到桌子前坐下,又是端饮料又是拿餐具的。
这下子闫玲玲更不好意思跑了。
眼看着人到齐了,掌勺的马学庆高兴地大喊:“主家也来了,咱们上菜!”
“上菜好啊!老早就饿了,实在太香了!”
“咱们村今天比过年还热闹呢,人真多,大家都赶紧坐好,让我们年轻人上菜倒饮料,你们要什么说就行了啊!”
“国峰叔,你还年轻人呢!你也坐吧,让我这个真正的年轻人来就好!”杨书桦把杨国峰按坐下,赶紧跑去端菜。
徐黎坐在烧烤架前,手忙脚乱的,赵静一边给他打下手,一边给他扇扇子,“徐先生,辛苦你啦,还别说,你烤出来的串就是比我的香哎!”
徐黎仰头长叹,早晨穿的风衣不知道扔哪去了,他实在看不下去这些人糟蹋这么好的食材,烤个串都能烤焦黑,简直浪费!
看不下去就只能他来,他来就他来吧,谁能替他数一数这院子里到底来了多少人,该不会整个村的人都来了吧?
村里人来也就算了,那几个是谁啊!为什么来了就能坐着吃!
哦,说是夏芜的朋友,朋友就朋友吧,怎么还把村里小孩的老师给带回来了啊!
徐黎在杨沟村待了一天,他就一个感慨。
夏芜,你是真爱交朋友,也是真爱往家里头捡人回来啊!
不过想想自家师叔也蹭过人家几顿饭,徐黎也是来蹭饭的,似乎心里又平衡了。
烧烤架是季云舟带来的,不知道他从哪弄的烧烤架,足有三米多长,炭也是好炭,无烟,果木,烧起来有股果木香气。
马方舟和夏至买的肉和丸子,这俩人今天都没去工地,跑好远买的几十斤肉,有猪肉牛肉羊肉,都是从附近村里打听谁家有现杀肉卖专门跑去的,肉都很新鲜。
杨书桦大清早跑去钓龙虾,齐炜在夏芜家池塘里钓鱼。
肉是王月霞切的,串是村里人一起串的,马学庆负责腌制肉,龙虾和鱼清洗干净后,他又给做好。
上次办上梁宴的红木桌子又被请过来,拼成几米长,村里老人先坐,没座位年轻点的就站着吃,吃烧烤主要吃的就是氛围感。
马学庆把齐炜钓上来的鱼做成鱼锅,有辣的有不辣的,不能吃辣的老人和孩子多吃,喜欢吃辣的年轻人也不会受委屈。
小龙虾做了两个口味,一个辣的一个蒜蓉的,凉菜也有好几盘,烧烤种类就更多了,各种肉串,蔬菜串……
村里开小卖部的拿了两箱奶,芬达雪碧可乐也都有。
老人们爱喝口酒,没酒吃肉都不香。
夏芜直接把两个月前泡的青梅酒拿出来两瓶,当众打开,分给众人。
闫玲玲也分到一杯青梅酒,她浅尝一口,酒味清淡,有一股青梅的味道,喝了之后让人胃口大开。
冒着热气的鱼锅小龙虾,还有源源不断被送上桌的烤串,周围坐着的都是不认识的人,以老年人和孩子居多,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开心的笑容,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而这一幕幕,都被杨弘文用相机捕捉记录,留存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