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搬出电校,我的人生手帐,杨庆柏,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校的教职工们对校内的居住环境可谓是情有独钟,他们宁愿舍弃校外的宽敞的住所,也要选择留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舒适。
尽管简易房的居住条件相较于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际上它仍然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面对校外楼房封闭单间诱惑,我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决然地答应了下来。
我决定离开校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煤气中毒的风险。经过改善的简易房,由于不再四处漏风,可能时常会出现煤气中毒的情况,这给我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新的住所有两水两气,居住条件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这会让我解除后顾之忧。
此外,妻子上班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她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不仅疲惫不堪,还影响了家庭生活的质量。而新的住所距离她的工作地点较近,这无疑会大大减少她的通勤时间,让她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我到沈阳热电厂看了所有的单间房,有一处新楼的封闭单间吸引了我。但那座家属楼正在建,估计明年竣工。我有点傻眼,我要等一年,时间太长了。最后,我选择了市委党校附近一栋楼的单间住下了。
这是一栋三层高的楼房,外观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内部却别有洞天。我的房间位于二楼,是一个封闭的单间,拥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房间的面积大约有三十平米,虽然不算特别宽敞,但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已经足够舒适。屋内的布置简约而温馨,一张大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和几把椅子,构成了这个小小的空间。
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楼下的街道和不远处的辽宁大学。这里距离沈阳电校并不远,步行大约只需要十几分钟,非常方便。然而,对于妻子来说,上班的路程仍然有些遥远,这是这个地方唯一的不足之处。
在那个炎热的一九八五年暑假,我决定对自己的新房子进行一次简单的装修。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房子终于焕然一新,于是我离开了那间简易房,正式搬出了电校。
白天,我会把女儿送到铁路机校幼儿园,让她在那里度过愉快的时光。而到了晚上,我则会准时去幼儿园接她回家。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安排,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难题——晚间没有人帮我照看孩子。
有课必导,这可是电校雷打不动的铁律啊!每天晚上七点,我都得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准时离开家,奔赴学校。而我的妻子呢,她上夜班,同样也是晚七点必须离家去上班。这就意味着,从晚上七点到九点这整整两个小时里,我们家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没有一个大人在家照看孩子。这可真是让我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晚间没人看孩子,这成了我当时最大的困难和苦恼。每当夜幕降临,我总是感到焦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我既不能让女儿独自在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帮忙照看她。这个问题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没办法,记得是第一次辅导答疑的那天晚上,妻子已经上夜班去了。我只能狠下心来,把三岁女儿一个人锁在家里。女儿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就像一把把刀子,直插我的心脏。可我还是咬咬牙,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到了学校,我走进教室,开始给学生们辅导答疑。然而,我的心却像被猫抓了一样,七上八下的,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我不停地担心着女儿,害怕她一个人在家会出什么意外。
这一个半小时的辅导答疑,对我来说简直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快得要蹦出嗓子眼了。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自习的铃声响起,我像离弦的箭一样,立刻飞奔出教室,跨上我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风驰电掣般地往家赶。
我家两道门,第一道门打开,进入的是厨房。第二道门打开进入的是卧室。当我推卧室门时推不动,多亏我没使劲,我从门缝中,看到了女儿,她在门口睡着了。我看到女儿满脸泪痕,心里一阵心酸,忍不住也掉下泪来。我不敢推门,怕推门伤着女儿,我就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女儿醒来。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女儿翻了身,门能开大点了,但我还是不敢使劲,等待着女儿的下次翻身。就这样随着女儿的一次次翻身,我就一点一点的开门,最后,门终于开大了,我进入了卧室。我把女儿抱到了床上,我决定,下次晚上辅导答疑,我要带女儿去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