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人之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残夜微光,异闻诡事薄,镖人之王,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血迹在她枯指中干涸发黑,散发药材与朽木混合的奇异气息。
仿佛嗤笑这座劫后余生、用无影铜鉴妄图掩埋惊怖之城的天真。
长安水镜劫灭了,但人心深处那面映照欲望与恐惧的镜子,其晦暗难明,远甚鬼蜮。
皇城内的腥风血雨,较街市更甚十倍。
宣宗李忱看着司天监“紫微重耀,帝星复明”的奏报,脸上毫无波澜。
他沉默听完京兆府、刑部、御史台联袂呈上的弹劾工部将作监、攀扯宰辅马植奏章。
证据链环环相扣:朱雀门下幼尸祭坛遗痕,将作监弩箭杀人铁证,曲江池畔鬼窟累累白骨上的工部印记,马府书房暗格中搜出的、记载马元嗣“无影官身”试验邪异密札!
震怒雷霆终于倾泻而下!旨意凛冽如寒冬霜刃!
工部将作监自少府监以下,牵连官吏匠头三百余人,尽数锁拿下狱。
首辅马植赐金还乡,勒令大中四年(850年)开春前离京。马党势力如连根拔起的朽树,轰然坍塌。
长安官场,迎来一场血腥清洗后的死寂。
阴瞳子在皇权斗争间隙悄然离去,无人知晓其去向。
京兆府在废墟间寻获瘸叟半腐变形的尸身,连同那三支刻有“将作监弩”的铁箭,草葬于乱葬岗深处,碑石俱无。
大雁塔顶层外廊的风,带着刺骨早春寒意。这曾观赏全城盛景之地,如今触目疮痍。
张九郎盘膝端坐,背靠冰冷石柱。
他一褴褛旧衣已换下,却非新衣,乃浆洗发白的旧道袍,宽大空荡,衬得身形枯槁。
那双曾洞悉长安诡夜风云的眼窝深陷如渊,覆盖一层上好细麻密实缝制的眼罩。
眼罩边缘可见狰狞伤痕与暗红凝血。
他怀中已无灼烫铜盒。
双掌轻托于膝,掌心各卧一颗圆润晶莹琉璃眼球——左目琉璃深处那缕金红神焰隐去,唯余澄澈如水温润乳白;右目琉璃剔透明亮,神光内敛。
他小心翼翼拈起左目琉璃珠。
这颗珠子承载太多血肉牵绊与燃烧代价。指尖能感受到珠内沉睡却坚固的地脉守护印记。
他沉默良久,摸索到身边早已备好的一段混金铜链,用柔韧无比的天蚕丝将链环一端细细缠绕打结,然后异常缓慢、极为珍重地将这颗左目琉璃珠牢牢系在铜链环上。
接着,他扶冰冷廊柱站起。步履因目盲迟缓,却无犹疑。他摸索到外廊最外侧檐角,正悬一枚当年测风而挂、早已锈蚀的旧铜环。九郎解下系有琉璃珠的铜链,摸索着悬挂其上。
风起!
冰冷、带着劫后尘灰气息的风,掠过疮痍长安屋脊,穿越大雁塔高耸檐角,吹动了那枚悬挂其上的琉璃眼珠。
叮铃…叮铃…叮……
琉璃珠与铜链风中轻撞,发出奇特声响。那声音清越、空灵又隐含沉重悲怆,如古寺深秋寒雨敲击碎玉,似地底幽幽泉流冲刷玄冰。
随风传远,隐隐在劫后寂静街衢间荡开。从此,这声音成了长安城夜风独特风景,百姓敬畏称之为——“听阴鉴”。
一个被家中大人驱赶清扫门前灰烬的顽皮幼童,循着那奇特声音,好奇溜上大雁塔基座石阶,抬头望向顶层高耸檐角。
“阿爹!快看!快看!”幼童指着头顶,惊奇尖喊,“那个瞎伯伯的琉璃镜子里……里面有座发着金光的大城楼!在……在转!”
路过的几个行人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檐角悬挂的琉璃听阴鉴,在春日薄薄晨雾中微晃。
日光穿透澄澈琉璃珠内蕴,在朦胧光晕间,恍惚映出一片模糊却流光溢彩、琉璃瓦金光流转的恢弘宫阙虚影!
那景象煌煌如天宫,巍峨壮丽,虽一瞬即逝,却带着盎然蓬勃的生气,如同破开阴霾的新生之阳。
残夜将尽,微光已现。那琉璃珠内隐现的宫阙倒影,如同在无尽废墟之上投下的一缕希冀的微火。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