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2章 边头公卿方食肉,日募材兵护蛮触,玄桢记,青灯轻剑斩黄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王的瞳孔骤缩,袖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扣 —— 那是赤焰矿锻造的私印纹样。转瞬他又恢复如常,指尖划过卷宗架:\"御史大人对宗人府的旧规,\" 忽然凑近,压低的声音里带着冰碴,\"比对自家祖谱还熟。\"

暮色中的大理寺前,陈素望着檐角铜铃,往事如潮水涌来:那年在江西,谢渊还是个敢当街拦下他轿子的新晋御史,而今已能独当一面。\"大人,\" 谢渊的声音打断回忆,手中《大吴会典》翻在 \"风宪官互勘\" 条目,\"您看这火漆残片、工匠记录、闭门状,\" 他将三样证物摆成三角,\"像不像魏王当年私铸的钱模?\"

陈素的手指忽然停在自己二十年前的批注上 ——\"律法如秤,不容私铸\"。他猛然将辞官折撕成两半,纸页碎裂声惊飞梁间栖鸟:\"明日早朝,\" 他掏出袖中藏着的玄夜卫调档路线图,上面用朱砂标着十七处可疑停留点,\"便请陛下准我们开勘宗人府银柜,验一验那些被调换的卷宗,\" 目光落在谢渊手中的验印锥,\"是否真的盖着三法司的紫泥印。\"

刑部衙门前,谢渊望着掌心的红痕 —— 那是验印锥柄上 \"风宪\" 二字烙下的印记。他展开最新密报,庐山矿区的私铸工坊分布图上,十七个红点如棋子般散落:\"赤焰矿粉、庐山铁砂、宗人府旧档,\" 他低声自语,验印锥在图上划出连线,\"魏王余党借赵王之手调换卷宗,就是要让火漆印之争,\" 忽然抬头望向皇宫方向,\"成为诸王互撕的导火索。\"

霜花落在验印锥尖,转瞬融化成水珠。谢渊知道,当陈素撕毁奏折的那一刻,他手中的锥子,便不再只是查案的工具,而是刺向权谋网络的利刃。那些被精心掩盖的矿粉痕迹、被巧妙调换的卷宗页脚、被威胁封口的证人证言,终将在律法的光照下,露出最真实的模样 —— 哪怕这光芒,需要用无数个日夜的熬煎来换取。

卷尾

史臣论曰

谢渊与陈素,诚风宪官之双璧也。渊持验印锥以察秋毫,素执《会典》以正纲纪,一者证物追迹,一者据法力争,二人相得,如钢刀配鞘、秤杆系锤,方解卷宗被换之局,破火漆印伪之谋。

观其查案也,谢渊以验印锥为刃,勘火漆配比、辨工匠技法、追调档路线,丝丝入扣,尽显物证之术;陈素以《会典》为盾,引互勘条例、斥违制调档、抗权贵威胁,侃侃而谈,尽展律法之威。此等珠联璧合,非仅智识相契,更因公心相通。

然赵王之流,仗宗正之权,行私铸之实,借新印以盖旧恶,挟玄夜而胁法司,足见宗藩之祸,已入膏肓。自神武朝分封以来,诸王私矿、私铸、私兵屡禁不止,至永熙朝而愈烈,律法在侧,而权柄滔天,此诚大吴之危也。

幸有谢渊临危不惧,陈素老而弥坚。渊之验印锥,凿开卷宗迷雾;素之《会典》文,照破官贼假面。二人虽位卑,却敢捋宗藩之须;虽力薄,犹能护律法之辉。昔者包拯拯民于冤,海瑞抗疏于朝,谢陈二人,庶几近之。

史臣叹曰:宗藩如虎,律法如网。虎猛则网破,网坚则虎惧。谢陈二臣,以身为纲,以心为目,使大吴律法未丧于权谋之手,未毁于结党之徒。此等孤臣气节,当书之青史,令后世闻之,知风宪官之责,重于泰山;律法之光,永不熄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源界环主

朝覆雨

阎罗王的女婿

一条大肥龙

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

擂茶与肉丸

穿书后,娘娘带系统升职生包子

加菲不是猫

都说我废了,可我的剑灵是绝色女帝

亿一

林久方修仙之旅

一事无成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