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阳市《法库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沈阳市《法库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法库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是沈阳市下辖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4′23″-123°45′14″,北纬42°8′46″-42°39′29″,总面积2320平方千米。法库县南与沈阳市隔辽河相通,北与康平县、昌图县、开原市接壤,东与调兵山市、铁岭县毗邻,西与新民市、彰武县相接,地理位置优越。
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法库县下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开发区,政府驻地位于法库县兴法东路58号。
- 慈恩寺乡:办公地址在慈恩寺乡慈恩寺村。这里环境优美,乡村气息浓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民风,是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
- 和平乡:以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着称,境内农田广袤,农作物种植丰富,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 四家子蒙古族乡:是法库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这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扬,游客可以领略到独特的蒙古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 双台子乡:地处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自然风光优美,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适合开展户外徒步等活动。
- 卧牛石乡:名字富有特色,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法库县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之一。
- 大孤家子镇:前身是皇室酿酒作坊,具有深厚的酒文化底蕴。镇内的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为皇室园林建筑风格,是国家4A级景区。这里还是省级特色白酒小镇,白酒年产值5000余万元,半拉山子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 三面船镇:因独特的地理形状得名,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渔业和水上运输曾是当地重要的产业,如今则以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
- 秀水河子镇:是法库县的经济大镇之一,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这里还是着名的红色旅游胜地,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叶茂台镇:是沈阳西部边陲重镇,南与新民,北与阜新、内蒙古接壤,101线贯穿全境。境内的圣迹山上有闻名全国的“辽代墓葬群”,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登仕堡镇:以林果产业闻名,尤其是苹果梨等水果种植规模较大,每到果实成熟季节,果香四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 柏家沟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法库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同时,镇内有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 丁家房镇:自然风光秀丽,山林资源丰富,是法库县的生态保护区之一。这里空气清新,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
- 孟家镇:农业基础雄厚,近年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蔬菜、花卉等种植产业逐渐兴起,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 十间房镇:有樱桃沟村“知青之家”民宿,游客可在此寻找到久违的乡村记忆,还能亲自下厨,体验烧柴、炒菜等六七十年代乡村生活乐趣。镇内部分区域地势较高,可俯瞰周边田园风光。
- 冯贝堡镇:原名注哈屯、红旗堡,清初时有满族正红旗人来此垦荒,后因冯殿卿贝勒迁来居住而得名。镇内有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传承较好。
- 依牛堡镇:是法库县的农业强镇,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同时畜牧业也较为发达,有多个规模化养殖场。
- 包家屯镇:地处法库县西部,自然景观独特,有大片的山林和草原,是户外探险和草原风情体验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法库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根据考古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石斧、石刀及陶片等遗物可得以证明。
清代,康熙年间为巩固边疆,修筑柳条边,在此设“法库门”作为出入关卡,因地近辽河鱼梁区而得名。“法库”为满语“鱼梁”音译,寓意水草丰美、山川秀丽、物阜粮丰。清光绪七年,设康平县,边门以北部分地区划入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设治“试办法库门抚民厅”,划开原、铁岭、康平、新民三县一府毗连之地449村归厅领辖。民国二年二月,改厅为县,隶属洮昌道。1993年1月,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
法库县是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境内现存叶茂台圣迹山辽墓群等22座辽代古州城遗址。辽墓群中出土的印浮雕双鹤纹铜镜等文物,见证了辽代时期文化与白鹤文化的融合。同时,法库也是满族文化的传承地,满族传统酿酒工艺在这里得以延续,大孤家子镇的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和老北味酒文化旅游景区是满族酒文化的典型代表。
历史人物
法库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历史人物。辽代时期,这里是契丹族活动的重要区域,辽代北府丞相萧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墓葬位于叶茂台镇圣迹山辽墓群中,是已发掘墓葬中最重要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碑刻、壁画、绢画等文物,为研究辽代历史和契丹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