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渊阁外遭冷遇,病弱皇子巧动容
我吃青苹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文渊阁外遭冷遇,病弱皇子巧动容,九龙夺嫡:从废柴皇子到永恒天帝,我吃青苹果,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若愚心中一软。
他想起了这位九皇子的身世,母亲早逝,体弱多病,在宫中形同透明。如今大病一场,好不容易生出一点向学之心,却连借几本最基础的书都如此艰难。若是传扬出去,岂不让人说他文渊阁不近人情,连皇子求学的这点小小愿望都不能满足?
更何况,只是几本蒙学读物,也确实算不上什么大事。
“殿下误会了。”李若愚叹了口气,语气更加温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殿下有此向学之心,老朽自当通融一二。只是,文渊阁的书籍,不可外借。殿下若想阅读,可在阁内寻一僻静处,老朽着人取来便是。不知殿下想看哪些?”
夏宸猛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焕发光彩,惊喜道:“真的可以吗?太好了!太好了!晚辈……晚辈想看……《论语》、《孟子》……还有……还有《史记》……可以吗?”
他一口气报出了几本在蒙学中略有分量,但仍属基础范畴的典籍。这既显示了他的“求知欲”,又不至于太过突兀。
李若愚点了点头:“这些倒也使得。只是《史记》部头稍大,殿下身体……怕是难以一次阅尽。”
“晚辈……晚辈可以慢慢看,不着急,不着急。”夏宸连连摆手,一副生怕对方反悔的样子,“能……能让晚辈看,晚辈已经感激不尽了!”
李若愚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那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这位九殿下,看来是真的因为大病一场,性情有所改变,生出了几分读书的心思。虽然有些“痴傻”,但也算是一桩好事。
“既如此,殿下便随老朽来吧。”李若愚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夏宸在福安的搀扶下,亦步亦趋地跟在李若愚身后,终于踏入了这座象征着大夏王朝文化核心的文渊阁。
阁内果然气派非凡,一排排巨大的紫檀木书架直抵屋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陈年纸张特有的味道。偶尔可见几位身着官服的儒雅文士在书架间穿梭,或低头查阅,或小声讨论,整个文渊阁都沉浸在一种庄重而宁静的学术氛围之中。
李若愚将夏宸引至一处偏僻的阅览室,室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书案和几把椅子。
“殿下便在此处阅书吧。老朽这就去为殿下取书。”李若愚吩咐一名小吏看茶,便转身离去。
夏宸在书案后坐下,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第一步,成功了!
他不仅进入了文渊阁,还获得了在此阅书的许可。虽然目前只能看一些基础典籍,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他打量着这间阅览室,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四周的书架。这里的藏书,显然只是文渊阁的冰山一角,而且大多是些常见的经史子集。真正核心的秘典,恐怕都收藏在更深、更隐秘的地方。
但他不急。他有的是耐心。
很快,李若愚去而复返,身后跟着一名小吏,捧着几本厚厚的书籍。正是夏宸点名要的《论语》、《孟子》和几卷《史记》。
“殿下,书已取来。殿下可在此安心阅读。若有需要,可随时吩咐外面的小吏。”李若愚交代完毕,便以公务繁忙为由,告辞离去。临走前,他看了一眼福安提着的那个礼盒,终究还是没有收。
夏宸知道,这既是文人的清高,也是一种姿态——他李若愚通融,并非为了这点礼物。
待李若愚走后,夏宸拿起一本《论语》,慢慢翻开。福安则安静地侍立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摊开的书页上,夏宸的脸上露出了与他“病弱”形象截然不同的专注与渴望。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文渊阁的门,已经为他打开了一条缝隙。他要做的,就是利用这条缝隙,不断汲取知识,寻找线索,直到找到那把能够真正改变他命运的钥匙。
而那本神秘的手抄册子,以及其中提及的“龙脉气运”,将是他接下来探索的重中之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