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痢的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章 考场下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我热痢的马,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干什么呢?!”一个号军厉声喝问,狐疑的目光扫视着李明和旁边的号舍。

李明强作镇定,放下笔,揉了揉手腕,声音带着“疲惫”:“回大人,学生手腕酸痛,稍作歇息。”

号军举着灯笼,仔细看了看李明摊开的考卷和桌面,除了笔墨纸砚和水壶,并无异常。他又狐疑地看了看旁边的二号号舍,里面的人影正襟危坐,奋笔疾书,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老实点!莫要交头接耳!”号军警告了一句,继续往前巡考。

脚步声渐渐远去。

李明浑身发软,几乎虚脱,后背的冷汗冰凉一片。他心有余悸地看向旁边的号舍,那个模糊的人影似乎也松了口气,但依旧不敢与李明对视。

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仿佛从未发生。

那个被传递又被夺回的纸团里,到底是什么?是空白?还是…写着什么东西?旁边这个人,是受人指使嫁祸于他?还是…他自己想作弊,慌乱中扔错了地方?

疑问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上李明的心头。他看向自己几乎完成的考卷,又看看旁边那个如同定时炸弹般存在的“邻居”。最后一天一夜,在这臭气熏天、危机四伏的号舍里,还会发生什么?那个纸团,会不会再次出现?

院试的硝烟虽已散去,案首的荣光也渐渐沉淀为考箱里一张盖着鲜红官印的文书。但李明很清楚,秀才功名,仅仅是攀登那座名为“科举”的险峻高山时,踏上的第一级坚实台阶。前方,是更辽阔也更艰险的天地——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

相较于童生试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乡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经义部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释义和背诵,而是要求考生深挖“微言大义”,阐发圣贤之道中的精微哲理,甚至要有自己的创见。而策论,更是需要结合时弊,引经据典,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安邦之策。

李明的书房里,书籍的厚度和深度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除了必备的四书五经,书桌上堆满了《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精解注疏、《周礼》、《仪礼》、《礼记》的集释考辨,以及历代大儒如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关于义理心性的煌煌巨着。

“过目不忘”的能力,此刻依旧如同神兵利器。那些艰深晦涩、佶屈聱牙的注疏文字,在他眼中如同温顺的流水,只需一遍,便能清晰地烙印在脑海深处,分毫不差。

然而,当李明试图去理解、去融会贯通、去在这些字缝里挖掘出那所谓的“微言大义”时,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柄“神兵”的局限性。

比如眼前摊开的《春秋·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

短短五个字。

各家注解却浩如烟海,争论不休。

《左传》侧重史实,记录事件。

《公羊传》却在这“王正月”三个字上大做文章,认为孔子特意写“王正月”,是为了强调周天子的正统地位,暗含“大一统”思想,是“尊王”的微言。

pS:求催更,求书架,请各位大大们不要养书,每天固定3章,你们的催更就是作者的动力,感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分手后,傅总才知情根深种

伸手摘月

被弃侯门主母?二嫁辅国公杀疯了

夜北兮

快穿种田:我是剧情补丁

魔法神

雪宣折痕

我很苦的

玄学小祖宗下山,豪门圈跪求一卦

芝士快进我脑袋

极品小姑被抛弃?带着娘家吃大肉

栗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