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集:效果评估与改进,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好仃坐在会议室最靠窗的位置,手里捏着一支蓝色圆珠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又画个叉。窗外的风从玻璃缝隙里钻进来,带着点潮湿的咸味,像是从不远处的海吹来的。
“大家先别急着下结论。”他抬头扫了一眼在座的人,“评估不是为了找谁的茬,而是看看咱们这几个月干得值不值。”
小林坐在他对面,正低头翻看一份打印出来的报告,眉头皱得像被揉成一团的纸巾。“刘哥,我有个疑问啊——我们怎么判断‘知识库’到底好不好用?”
“问得好。”刘好仃笑了,“你这个问题就像问‘米饭熟没熟’一样关键。咱们不能光靠感觉,得有标准。”
李姐推了推眼镜:“我觉得数据说话最靠谱。比如三车间处理气泡问题的速度确实快了,这能算成效吧?”
“当然算。”刘好仃点头,“但也不能光看数字。有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比如员工之间的交流变多了,新员工上手更快了,这些也是效果。”
王师傅闷声插了一句:“可问题是,这些软指标不好量化。”
这句话一出,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只有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那就得靠大家的眼睛和耳朵了。”刘好仃拍了拍手,“你们每天都在一线,知道哪些知识点真有用,哪些只是摆设。咱们得把数据和反馈结合起来,才能看出全貌。”
小林抬起头:“那具体怎么做?总不能让每个人写一篇心得吧?”
“不用那么复杂。”刘好仃笑着摇头,“我们可以做个问卷,简单几个问题:有没有查过知识库?有没有解决过问题?觉得哪块内容特别管用?再结合实际案例,比如这次三车间的问题处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李姐点头:“这样确实更全面。”
王师傅也难得地露出一点笑意:“听上去比开会还实在。”
接下来的讨论渐渐热了起来,大家开始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我觉得有些分类不太清楚。”一个年轻员工举手,“比如‘调压’这个关键词,我在工艺流程那边找了半天才找到。”
“还有视频太长了。”另一个接口,“有时候只想看某个步骤,结果还得从头看到尾。”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记,时不时点头附和几句。他的字迹不算工整,但条理清晰,每一条意见都标了序号。
“大家说得都很好。”他最后总结道,“这些反馈说明我们的知识库已经动起来了,但还不够聪明、不够贴心。下一步,我们要让它变得更懂人。”
小林眨眨眼:“听起来有点像谈恋爱?”
“哈哈!”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差不多吧。”刘好仃也笑,“关系要维系,感情要培养,知识库也是一样。它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堆,而是我们共同的工具箱。”
会议结束后,刘好仃把所有人留了下来。
“刚才大家提了不少问题,我也发现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毛病。”他翻开笔记本,“比如说,有些知识点虽然写了,但更新不及时,导致信息滞后。还有,一些老经验没转化好,年轻人看了不明白。”
“那怎么办?”有人问。
“分两步走。”刘好仃竖起两根手指,“第一步,整理现有内容,删旧补新;第二步,优化结构,让查找更容易。特别是分类这块,得统一标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