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9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好仃站在车间的通风口,手里握着一张写满数据的便签纸。阳光从头顶的天窗斜斜地洒下来,在他脚边投下一片不规则的光斑。他低头看了眼手表——九点整,会议室的门应该已经开了。
“得把预警机制这事儿敲定。”他心里盘算着,迈步往办公楼走。风里夹杂着玻璃切割后的细碎粉尘,落在他的工作服上,像是撒了一层薄盐。
刚推开会议室门,就听见小林正对着手机念叨:“对,红外摄像头识别温度变化……嗯嗯,是的,我们这边需要技术支持。”
“你这是跟谁通话呢?”刘好仃拉了张椅子坐下。
“技术部的小张。”小林把手机放下,“他说可以帮我们调取部分监控画面的数据接口,但得我们这边先明确要哪些设备的重点监测。”
“那正好。”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咱们先把预警指标和流程理清楚,再去找他们对接。”
王师傅在角落里拧开保温杯喝了口水,开口道:“我这边整理了一下设备运行异常的声音分类,像‘喘气’这种属于中等风险,还有‘咔哒咔哒’那种可能是轴承磨损,属于高风险。”
“听起来像个老中医把脉。”李姐笑着插话。
“可不是嘛!”王师傅点头,“这些声音都是经验积累下来的,比那些冷冰冰的数据还准。”
“不过也不能光靠耳朵。”刘好仃补充,“咱们得把这些声音特征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比如频率、分贝数之类的,这样系统才能识别。”
“那我来负责这部分。”小林主动请缨,“我可以找技术部那边做一下声纹分析测试。”
“行。”刘好仃记下,“那你这块儿也归入预警指标体系。”
李姐拿出一份表格:“我把环保相关的指标也列出来了,比如废气排放浓度、废水ph值、噪声等级这些,都按国家标准标了阈值。”
“这个好。”刘好仃点头,“接下来就是供应链方面的预警指标。”
“我已经做了个初步模型。”他继续说,“包括供应商交货延迟率、库存周转天数、替代供应商响应时间这些指标。”
“听着专业多了。”王师傅笑道,“不像我那个‘喘气电机’这么土。”
“别这么说。”李姐摆手,“预警机制本来就需要软硬结合,既有技术手段,也有经验判断。”
“那就开始整合吧。”刘好仃一挥手,“咱们先把所有指标分类整理出来,然后确定每个指标的触发阈值和响应流程。”
大家纷纷动手,会议室很快热闹起来。便签纸贴满了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数值和关键词。
“我发现一个问题。”小林突然举手,“有些设备的报警阈值设置得太敏感了,稍微有点波动就会触发,反而容易造成误报。”
“没错。”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要设定一个浮动范围,比如连续三次超过某个值才触发预警,而不是一次就报警。”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做个分级预警。”李姐提议,“一级是提醒级别,二级是警告,三级才是正式预警。”
“这个思路好。”王师傅立刻跟进,“就像天气预报一样,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层层递进。”
“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模式来设计。”刘好仃在本子上画了个图,“比如设备温度超过正常范围10%时发出提醒,超过20%时发出警告,超过30%时触发正式预警。”
“那不同类型的危机也要有对应的响应流程。”李姐补充,“比如环保检查临近时,提前一周进入二级预警状态,安排人员自查自纠。”
“对。”刘好仃点头,“那我们现在就要为每种危机类型制定相应的预警流程。”
会议进行到中午,大家草草地吃了盒饭,又继续投入讨论。
“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自动通知功能。”小林说,“一旦触发预警,系统能自动发信息给相关负责人,省得耽误时间。”
“这个建议不错。”刘好仃记下来,“回头让技术部看看能不能实现。”
“另外,预警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得统一。”李姐提醒,“不能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发微信,太乱。”
“那就统一用企业内部的通讯软件。”王师傅建议,“还能留记录。”
“好。”刘好仃点头,“那我们就在操作手册里写明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格式。”
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白板上的内容已经密密麻麻,几乎贴满了便签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