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1集:新挑战:员工培训,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色里的厂区像一幅静谧的画,玻璃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刘好仃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那条熟悉的生产线,轻声说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呢。”
说完,他转身走进夜色中,脚步坚定,背影挺拔。
第二天一早,阳光洒进车间时,刘好仃已经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一份新的生产报表,眉头却微微皱着。
“小周,你过来一下。”他朝不远处正低头检查设备的年轻人招了招手。
小周快步走过来,一边擦着手上的机油,一边问:“刘哥,怎么了?”
刘好仃把报表递给他:“你看这组数据。”
小周接过一看,是昨天几个班组的生产效率对比表。有些班组比之前提高了近两成,但也有两个班组几乎没变化,甚至还有轻微下降。
“这不是个例。”刘好仃叹了口气,“我这两天观察下来,发现一个问题——技术更新了,流程优化了,可人这块儿,有点跟不上节奏。”
小周点点头:“确实,有些老员工习惯了原来的操作方式,新流程他们学得慢,反而容易出错。”
“不是学得慢,是培训没跟上。”刘好仃语气沉了下来,“咱们现在用的是新设备、新工艺,光靠口头说几句‘注意点’根本不够。”
小周沉默了一下:“那……要不咱们搞个培训计划?”
刘好仃笑了笑:“你想的跟我一样。”
两人正说着话,阿梅也走了过来,手里拎着保温杯,头发还是昨晚加班时的样子,扎得有些松散。
“你们俩又在这嘀咕什么呢?”她笑眯眯地问。
“我们在聊培训的事。”小周抢先回答。
阿梅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我也觉得这事该提上日程了。前几天有个实习生差点把温控参数输错了,还好被旁边的老张及时发现了。”
刘好仃点头:“是啊,咱们不能总指望有人能随时盯着新人,关键是要让他们自己掌握这些知识。”
“问题是,”阿梅喝了口茶,压低声音,“咱们这边资源有限,场地、教材、讲师……哪样都不够。”
刘好仃沉吟片刻,目光扫过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咱们之前不是搞过一次内部培训吗?效果怎么样?”
阿梅翻了个白眼:“你还提那个?那次就是走过场,讲的人照本宣科,听的人打瞌睡,最后发了张试卷,大家互相抄一遍就完事了。”
小周在一旁忍不住笑:“我记得那次还有人拿手机查答案,结果信号不好,急得直拍桌子。”
刘好仃也笑了,但随即认真起来:“所以说,培训不能只是形式主义,得真有效果才行。”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咱们得想办法,把培训这件事做实了。”
几天后,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刘好仃站在投影仪前,手里拿着一支激光笔,背后屏幕上显示着一张简单的ppt标题:员工技能提升计划 —— 初步构想。
底下坐着的有各班组的负责人、技术骨干,还有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
“各位,咱们这段时间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市场反馈也不错。”刘好仃开口,“但接下来我们要面对一个新挑战——如何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真正掌握新技术、新流程。”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一圈,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忙,但培训这事,不能再拖了。”
底下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问题我们都知道。”有人举手,“时间从哪来?设备谁来操作?讲师谁来当?”
刘好仃点了点头:“这些都是现实问题。我的想法是,先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比如每个班组抽出一个人,集中培训,回来后再带新人。”
“那岂不是又要增加工作量?”另一个声音传来。
“没错,所以我们要调整排班,合理安排时间。”刘好仃解释道,“而且培训内容也要改,不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课,而是结合实际操作,边练边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