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0集:个性化培训计划,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捏着一支红色记号笔。窗外雨刚停,玻璃屋顶上还挂着水珠,阳光一照,像是撒了一层碎糖。
“刘哥,初稿整理好了。”阿梅敲了敲门,手里抱着一沓打印好的材料,“我按你说的,分成了应急反应、团队协作、工具使用和操作流程四个大块。”
“辛苦你了。”刘好仃接过材料,翻了几页,“小周那边呢?”
“他在会议室调试投影仪,说等你来了就开始讨论。”阿梅顿了顿,“不过他有点紧张,怕自己带不好‘应急反应组’。”
“让他别急。”刘好仃笑了笑,“咱们不是要培养一个人,是要带动一群人。”
两人走进会议室时,小周正蹲在地上摆弄插头,头发乱得像刚被电过。看到刘好仃进来,他赶紧站起身:“刘哥,你可算来了!这投影仪好像不太愿意配合我。”
“它可能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刘好仃调侃了一句,顺手拍了下投影仪侧面,“有时候,对机器也要讲点人情味。”
会议室里很快坐满了评估员,桌上摊着笔记本、评分表、还有几杯没喝完的咖啡。
“今天的目标很明确。”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个性化培训计划”几个字,“我们要把每个员工的情况都摸清楚,制定出真正适合他们的训练内容。”
小周举手:“但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怎么保证不漏掉重点?”
“这个问题问得好。”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先从典型代表开始分析。比如王工,在规范操作上几乎是满分,但在应急反应上波动很大。”
“我记得他那次模拟停电演练,一开始愣住了,后来反应又特别快。”阿梅回忆道。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突破口。”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圈出“应急反应迟缓”,“有些问题不是不会,是缺乏练习;有些人也不是不懂,是心态不稳。”
“那具体怎么练?”有人问。
“那就看谁带哪一组了。”刘好仃看向小周,“你是咱们这里最擅长搞突发演练的,能不能设计一套情境模拟课程?”
“可以试试。”小周眼睛亮了,“我们可以用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小故障做引子,让员工现场应对。”
“很好。”刘好仃满意地点头,“其他组也是一样,找到对应的问题点,再设计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
会议持续到中午,大家一边吃盒饭一边继续讨论。有评估员提出,有些员工虽然某个项目得分低,但在别的方面其实挺有潜力的。
“比如有个新人,团队协作一般,但工具摆放特别整齐。”阿梅补充道,“说明她细节意识很强,只是还不太会跟人配合。”
“这就提醒我们,不能只盯着短板。”刘好仃总结,“也要看到长处,说不定还能因材施教,让优势带动劣势。”
下午的工作安排得很紧凑。评估员们根据昨天汇总的数据,逐一分析每位员工的具体情况,并为他们量身定制训练内容。
“这个李姐,平时话不多,但执行力特别强。”小周指着一份资料,“我觉得她可以带一个小组,让她负责监督工具归位。”
“不错。”刘好仃点头,“有些人不适合当主角,但能成为最好的配角。”
会议室渐渐变成了作战室,墙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写满了每个人的训练目标和负责人。
“差不多了。”刘好仃看着满满一墙的内容,心里踏实了不少,“接下来就是关键一步——怎么让大家接受这个计划。”
第二天下午,车间门口挂起了“个性化培训计划说明会”的横幅,员工们陆续进场,有的带着好奇,有的带着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