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7集:维护效果评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好仃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翻开笔记本,在“客户需求”那一栏写下“定制化产品建议”。
“其实这也是我们之前分析客户反馈时提到的方向。”他说,“只是现在,它不再是空谈了,而是有客户真实需求支撑的信号。”
会议室内,团队成员围坐一圈,开始讨论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评估周期太长了。”小周皱眉,“有时候刚联系上客户,人家说‘等等再说’,等我们再联系,可能都已经过了两周。”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评估更灵活一些。”刘好仃点头,“比如可以考虑用线上平台收集反馈,或者设计一个小程序,让客户随手就能给我们打分。”
“听起来有点像美团点评?”阿梅笑着说。
“没错,我们不一定非得高大上,但要方便、快捷、真实。”
“那要不要参考一下市场调研的做法?”有人提出。
刘好仃一听,马上想起前几天放在办公桌上的那本书。他起身走回办公室,从抽屉里翻出那本《企业客户调研实战指南》,递给大家传阅。
“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挺有意思——客户反馈不只是满意度,还包括他们的行为习惯、购买动机、甚至情绪变化。”
“所以咱们接下来,是不是也要学心理学了?”小周半开玩笑地说。
“你要是有兴趣,我可以给你报个班。”刘好仃笑着回了一句。
评估工作还在继续,数据越来越多,分析也越来越深入。虽然过程中难免遇到瓶颈,比如有些客户始终不愿意配合,或者某些数据之间存在矛盾,但整个团队的状态却越来越好。
有一天晚上加班到很晚,小周看着满屏的数据,突然感慨道:“原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真的都会被客户记住。”
“不止是记住,”刘好仃轻声说,“还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窗外夜风微凉,厂区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如星。玻璃墙反射着月光,仿佛整个厂房都在发光。
“刘哥,你说我们这样干下去,会不会哪天也能登上行业排行榜?”小周抬头问他。
“只要我们一直用心做事,”刘好仃望着远处的灯火,“榜单不会骗人。”
小周没再说话,只是低头继续敲着键盘,指尖飞快地在键帽上跳跃,像是在演奏一首无声的歌。
而在这座老厂房里,一场关于信任与改变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