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8集:评估指标统一,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会议室的桌面上画出一道道金线。小王正用手指在其中一条光线上来回滑动,像是在数着什么。
“今天继续。”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纸,边缘整齐得像刚裁出来的玻璃边角料。
屋里的人陆续点头,有人已经开始翻昨天的笔记,也有人盯着墙上的白板发呆,那上面还留着几个未擦干净的关键词:效率、准确、适应、可持续。
“咱们先不急着改。”刘好仃把资料放在桌上,“先把标准定下来。”
这句话说完,屋里安静了几秒,仿佛空气都变得轻了点。
“我昨晚想了个事。”小王突然开口,“咱们是不是应该分清楚‘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
“什么意思?”生产部的老李抬头问。
“比如数据准确性,是结果;员工愿不愿意用系统,是过程。”小王解释道,“如果我们只看结果,可能会忽略那些真正影响转型成败的小细节。”
“这话有点意思。”刘好仃点点头,拿起笔在白板上划出两栏,“左边写结果,右边写过程。”
陈姐皱眉:“可有些东西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啊,比如员工适应度。”
“那就两边都写。”刘好仃笑了笑,“咱不是考试填空题,不用非得分个你死我活。”
气氛轻松了些,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往白板上添内容。
“设备异常响应时间算结果吧?”
“操作步骤减少也算过程?”
“数据录入频率呢?”
讨论声渐渐热闹起来,像是车间里的机器慢慢启动的声音。
“等等。”小王忽然打断,“‘预测性维护’这个功能,要不要算进评估体系里?”
他这一问,屋里又静了下来。
“现在还不知道它到底能帮我们省多少时间。”老李说,“要是硬加进去,怕后面不好收场。”
“但它的潜力大。”小王坚持,“如果系统能提前预警,很多问题就能避免,这不是单纯的效率提升,而是风险控制。”
“这倒是个新角度。”刘好仃沉吟片刻,在白板角落写下“改进潜力”四个字,又画了个箭头指向“预测性维护”。
“咱们搞评估,不能光看眼下。”他说,“还得看未来能变成什么样。”
这句话像是压下了一个按钮,屋里的气氛一下变了。
“那员工适应度怎么算?”质量组的张工问,“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得慢,总不能按人头打分吧?”
“那就看趋势。”刘好仃答得干脆,“一个月前不会用系统的,现在会用了没?三个月后能不能自己优化流程?”
“这样确实比静态评分更有参考价值。”小王记下,“而且还能鼓励大家主动学习。”
“对,这才是重点。”刘好仃笑了,“咱们不是为了评谁优秀,是为了让整个团队越来越好。”
会议继续进行,白板上的字越来越多,颜色交错,像是某种奇怪的地图。
“我觉得系统稳定性这块儿,权重可以再调高点。”仓储的小赵发言,“毕竟要是系统经常崩,其他指标都白搭。”
“有道理。”刘好仃点头,“不过也不能太高,不然大家都不敢试新功能。”
“那折中?”小王建议。
“行,就按你说的办。”刘好仃拿起橡皮,把原来写的数字擦掉,换了个中间值。
“话说回来,”陈姐忽然说,“这些指标怎么落地?总不能天天开会讨论吧?”
“这个问题问得好。”刘好仃竖起一根手指,“咱们先做个简单的打分表,每个指标都有对应的观察点,比如员工适应度,可以从使用频率、提问次数、自主优化建议这三个方面来看。”
“听起来可行。”小王已经掏出笔记本开始整理,“我可以做一个电子表格,每周更新一次。”
“那就这么定了。”刘好仃拍了下手,“等试行一段时间,咱们再调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