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7集:战略效果评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几秒,心里隐隐觉得,这个问题背后可能藏着更大的机会。
窗外,天色已经开始转暗,远处的厂房灯火渐次亮起,像是星星落在了地上。
小王突然抬起头:“对了,刚才我在整理泰国客户的反馈时,发现一个问题。”
大家都看向他。
“有一个客户提到,他们在安装我们玻璃的时候,误以为抗风等级不够,临时换了方案,导致工期延误。”小王皱眉,“其实我们的玻璃完全符合当地标准,但他们没看懂标识。”
“也就是说,我们做得好,别人却不知道?”老张苦笑。
“不只是不知道,”小王补充,“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对。”
刘好仃听完,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在笔记本上又加了一句:
标识设计需本地化理解
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产品再好,如果用户看不懂怎么用,那跟没做好也没区别。
“这事我来盯。”他最后说了一句,便起身走向窗边。
外面的风吹得树影摇晃,像是某种节奏,催促着他们不断向前。
会议室里,讨论仍在继续,声音渐渐热烈起来。有人开始提议建立一套“海外使用指南”,还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请当地经销商协助培训安装人员。
刘好仃听着这些声音,心中却在想着一件事:标识,不只是产品的一部分,更是沟通的语言。
而语言不通,哪怕再多的努力,也可能被误解。
他转身,打断了大家的话头:“标识优化的事,我想单独成立一个小组来做。”
“专门做标识?”小王有些惊讶。
“是,专门做标识。”刘好仃语气坚定,“它不是细节,而是关键。”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随后,小王第一个举手:“我加入。”
老张也点头:“我也来。”
其他人陆续表态,纷纷加入。
刘好仃看着这群年轻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点笑意。
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深圳打工的日子,那时候,一块玻璃就是一块玻璃,没人会想这么多。但现在,一块玻璃,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他坐回座位,翻开笔记本,写下最后一句话:
产品不是技术堆砌,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窗外的风还在吹,车间的方向传来熟悉的切割声,一声接一声,像是心跳,也像是脚步。
刘好仃放下笔,望向远方。
他知道,这一章还没结束,但它已经为下一站埋好了路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