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0集:评估结果分析,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的投影幕布前,手里握着一支激光笔。泰国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射进来,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金色的条纹,像某种神秘的密码。他低头看了眼手表,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五分钟。
小王已经坐在第一排,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敲键盘,眉头微皱。老张则靠在墙边翻手机,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幕布上的数据图。空气里还残留着昨晚加班泡面的味道,混着空调吹出来的冷风,有种说不出的微妙感。
“各位。”刘好仃开口了,声音不大,但足够让整个房间安静下来,“昨天我们刚完成模板优化,今天就要进入真正的‘听诊’环节。”
有人笑了一下。
“评估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多厉害,而是要听听市场到底在说什么。”他顿了顿,把激光笔对准地图上几个红点,“有些地方我们没听到声音,不代表那里没有心跳。”
小王停下打字的手,抬头看着那片红色区域,眼神有点复杂。
“先从东南亚开始。”刘好仃调出第一组数据,“泰国、越南、印尼三个市场,销量稳步上升,复购率也不错。客户满意度方面,除了标识问题,整体反馈积极。”
他点了下鼠标,图表颜色变绿,像是天气转晴。
“这说明什么?”他问。
“说明咱们的产品在这些地区站得住脚。”老张接口。
“没错。”刘好仃点头,“但接下来这块儿——”他把光标移到南美和非洲部分,“这两个区域的数据就像被风吹散的沙子,抓不住重点。”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南美那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流时效和本地化理解上。”小王翻了翻手里的资料,“比如巴西的客户反映交货周期太长,导致库存压力大;而哥伦比亚的反馈里提到了‘标签看不懂’。”
“所以问题不只是产品本身。”刘好仃说,“是我们在传递信息的时候,用的是我们的语言,而不是他们的耳朵。”
这句话让大家都陷入了思考。
“那非洲呢?”有人问。
“非洲的情况更复杂。”刘好仃调出另一张图表,“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这几个国家的数据断断续续,有时候一个月都没更新。不是他们不配合,是我们根本没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是不是因为那边业务量本身就小?”另一个成员试探性地问。
“业务量小不代表价值低。”刘好仃语气平静,“就像玻璃,不是越厚就越安全,有时候薄一点反而更适合环境。”
这话让大家都有点意外,但没人反驳。
“我建议下一步,我们要做三件事。”刘好仃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文化适配、物流协同、本地支持。
“文化适配?”小王重复了一遍,“你是说,连产品标签都要考虑当地人的阅读习惯?”
“不止是标签。”刘好仃指着刚才那个女工提到的问题,“如果一个操作指南让人看得头疼,那它就不是工具书,是考试卷。”
会议室里又响起一阵笑声。
“物流协同呢?”老张问。
“我们不能只盯着产品出厂那一刻。”刘好仃解释,“客户真正拿到手的时间、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甚至卸货时的便利性,这些都是影响体验的关键节点。”
“听起来像是要把销售、技术、供应链全绑一块儿。”小王嘀咕。
“本来就是一家人。”刘好仃笑了,“你们觉得现在谁最了解这些市场的实际情况?”
大家沉默。
“不是我们,是当地人。”他说,“所以我有个想法,下一阶段的培训材料,可以让当地员工参与编写。”
小王眼睛一亮:“你是说,让他们自己写说明书?”
“不是全部,但至少一部分。”刘好仃点头,“他们比我们更清楚,怎么说话能让别人听得懂。”
老张若有所思:“那得建立一个机制,不然容易乱。”
“机制已经在路上了。”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指着一页记录,“我们会组建一个跨部门小组,专门负责国际市场进入方案的设计和执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