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2集:个性化服务实施,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行,我这就安排人看。”
挂完电话,刘好仃长舒一口气,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一行字:
“个性化服务,不是多说话,而是听清楚。”
“刘哥,系统测试好了!”小林兴奋地跑进来,“自动提醒功能已经上线了!”
刘好仃起身走到她电脑前,只见首页上跳出一条提示:
“张工已3日无互动,请关注!”
“不错。”刘好仃点点头,“这条信息得放在显眼位置,提醒我们不能只做一次沟通,而是要持续跟进。”
阿芳也凑过来看,“那其他客户呢?能同步更新吗?”
“当然。”刘好仃指着界面上的时间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要做的,是跟上他们的步调。”
小王在一旁调试系统参数,“那接下来要不要加个‘客户情绪评估’模块?根据沟通内容自动生成情绪倾向?”
“可以考虑。”刘好仃想了想,“不过现阶段先把基础功能跑顺,别一开始就想建高楼。”
小林已经开始给五个试点客户发送第一封“非销售性质”的问卷邮件,标题统一写着:
“感谢一路同行——我们想听听您的真实想法。”
阿芳边看边笑:“这标题还挺暖的。”
“不是为了暖。”刘好仃笑着摇头,“是为了真。”
傍晚时分,刘好仃一个人留在办公室,窗外的阳光已经偏移到楼顶,照得玻璃幕墙闪闪发亮。
他打开系统,看着张工的信息页,上面已经记录了今天的通话内容、历史订单、产品使用情况和服务偏好。
光标在他名字后面闪烁,像一颗等待点亮的星星。
他敲下一句话:
“客户不是数据,是人。”
接着,他又加了一句:
“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听。”
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的脸上,眼神平静却坚定。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小林发来的消息:
“张工回信了,说很高兴我们主动联系他。”
刘好仃嘴角微扬,按下锁屏键,站起身来。
办公室里只剩下一盏灯还亮着,照着他桌上摊开的笔记本。
本子翻到一半,一页纸上圈着几个老客户的公司名称,其中一个被红笔重重圈起。
那是西北一家连续三年下单却从未正式对接过的公司。
他的手指轻轻点了点那家公司名字,仿佛在确认什么。
然后,他拿起外套,关掉了最后一盏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