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2集:产品定位调整,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错。”刘好仃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这样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能积累用户粘性。”
“不过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完整的定制生产能力。”小林提醒道,“得先从小范围测试做起。”
“那就先做试点。”刘好仃干脆地说,“选几款热门型号,推出几种基础图案,看看市场反应。”
阿芳立刻记录下来,又翻回之前的笔记页,指着角落里自己随手写的四个字:“可变墙面。”
“我觉得这个词很有潜力。”她说,“它既体现了功能上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刘好仃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嗯,这个词可以保留,作为核心概念之一。”
小林则打开电脑,调出一份竞品分析报告:“我们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往这个方向靠拢了。他们的某系列玻璃产品主打‘家居美学’,价格比我们高出不少,但销量一直很稳定。”
“这说明市场有需求。”刘好仃说,“我们要做的,不是跟他们硬碰硬,而是找到我们的独特之处。”
“那我们的优势是什么?”阿芳问。
“是我们对工艺的了解。”刘好仃回答,“别人可能只关注外观,但我们知道怎么在保证美观的同时,兼顾安全性和实用性。”
“换句话说,我们是懂玻璃的艺术家。”小林打趣。
“不,是懂生活的工程师。”刘好仃笑着纠正。
讨论持续到中午,大家各自领到了任务。
阿芳负责优化产品名称和描述,重点突出“空间感”和“个性化”;小林则着手调研模块化拼接的技术可行性,并准备制作一套演示模型。
临走前,阿芳忽然停下脚步:“刘哥,你觉得……我们这次真的能把玻璃说得像个样子吗?”
刘好仃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玻璃样板,对着阳光轻轻转了个角度。
阳光透过玻璃,在墙上投下一道流动的光影,像是一幅正在缓缓展开的画。
“你说呢?”他反问。
阿芳看着那道光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刘好仃收起样板,起身穿上外套:“走吧,吃饭去。”
小林已经冲出门去了,边走边喊:“我请客!你们俩要是不来,我就把今天的灵感全写进ppt里!”
阿芳笑着追上去,留下刘好仃一个人走在最后。
他回头看了一眼会议室,阳光依旧照在那块样板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但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一步,就足够改变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