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1章 中医请愿团:南京的动荡与希望,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至诚跟随请愿团代表走入谭延闿的办公室。见到来访者,谭延闿正在专心致志地书写。他略微抬头,看到中医请愿团,立刻表明态度:“中医决不能废止!我做一天行政院院长,非但不废止,还要加以提倡。”
告别谭延闿后,王至诚跟随请愿代表前往张静江的住所。房门紧锁,众人一度感到失望的时候,书法家李石曾送字来到张府,在李石曾的帮助下,王至诚等人得以顺利见到张静江。
张静江收下王至诚的见面礼--一幅琅琊本的《兰亭序》,面露赞赏,坚定表示:“我对此案深表反对,愿意全力支持中医!”
鉴于事务繁杂,孔伯华决定请愿代表分头行动,分别拜访于右任、林森、戴季陶、陈果夫等国字号要员。结果显示,几位要员均对中医有好感,并反感汪精卫的提案。
王至诚回到宾馆,整理代表们的反馈信息时,发现对中医存续支持力度较大的却是蒋司令。四一二事变后,南京的蒋司令与武汉的汪精卫分别领导两个国府,表面上共赴抗共,实则暗流涌动。蒋司令对中医的态度中立,但他深知中医的存续将影响自己的利益。
当时的蒋司令十分清楚,如果请愿团无法控制,必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国府的威信。他不希望刚刚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因这一小事引发动荡。
因而,蒋司令安排了谭延闿、于右任、戴季陶等人接见请愿团,同时严控事态发展,绝不允许事件扩大到文化、教育、艺术界。
王至诚在沉思后,写下了一篇新闻稿,表达中医界的坚定立场。与此同时,孔伯华根据王至诚的建议,安排人员与文教界、书画界和文学界的朋友取得联系,为可能的请愿行动做好准备。
戴笠派出部下陈华化成一名记者,采访了这次请愿,并悄然将事态发展通过无线电台汇报给坐镇上海的戴笠。
戴笠心中明白,宋美龄对中医的喜爱将影响蒋司令的态度,或许不会反对请愿团的行动。
然而,关键在于汪精卫的支持,余云岫的提案并非孤立,而是中西医论战的反映。如果请愿团只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抗议,事情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更令人担忧的是,若文化、教育、艺术界参与其中,背后是否会有共字号的身影?这让蒋司令更加警觉,逐渐意识到废止中医的提案必须停止。
在这场风波的中心,孔伯华和请愿团的坚持与努力,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医存续的重要一环。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依然坚信,历史的潮流正在向着支持中医的方向发展。中医的命运,也许就在这一刻,系于他们的决心与行动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