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6章 俞珊的传奇:文化与艺术的交汇,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至诚听着,忍不住感叹:“可惜我离开上海时,没能及时报道这一切。”
赵太侔继续描述:“田汉的人脉很广,曾请郁达夫、鲁迅等知名人士推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主演到场。”
“田汉找到的主演就是俞珊,校花的身份毋庸置疑,她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热爱艺术与自由,甚至连梅兰芳都赞叹她非凡。”赵太侔的描述让王至诚不禁浮想联翩。
俞珊的演出引发了轰动,南京的舞台首次让话剧走上报纸头条。她在舞台上的表现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学校的男生们纷纷涌向南国社,只为一睹她的庐山真面目。
1929年7月6日,《莎乐美》在南京的首演盛况空前。尽管剧场仅有三百个座位,却挤进了超过四百名观众,空气异常凝重。
由于观众人数众多,剧场秩序混乱,不得不从第二场开始将票价提高,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但每场演出依然座无虚席。
王至诚听着,仿佛看到了那个初夏的夜晚,300座的小礼堂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期待的气氛。当灯光聚焦在舞台上,俞珊身着肉色紧身衣,皓腕盈盈,令观众惊艳得无以复加。
“接下来是莎乐美迷人的七层纱之舞,随着层层纱裙的剥落,观众们的心弦也随之紧绷,犹太公主求爱不得,最终割下所爱者的头颅,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形象。”赵太侔的声音充满了激情,“这个角色让俞珊的名字响彻整个剧坛。”
然而,随着剧的成功,另一种声音也随之而来。教会背景的南京大学对此反应激烈,他们甚至气愤地要求田汉停止演出。俞珊的父亲也极力反对女儿出演这种裸背袒胸的角色,威胁要将其留在家中。
“俞珊为了艺术,想含泪说服父亲,但态度已决的父亲坚决表示,如果再演此类戏剧,他将登报并断绝父女关系。”赵太侔叹了口气。
“梁实秋假惺惺地劝俞珊不要再演这种戏,一面替父亲考虑,一面又以诱导的方式批判她。”靖尧插话道。
王至诚不解地问:“一部《莎乐美》为什么会如此轰动?”
赵太侔缓缓说道:“这出戏剧之所以能轰动,是因为……据舞台设计的吴作人先生说,他首次在《莎乐美》中采用了‘写实布景’,而南国社正是这一创新的始作俑者。此外,莎乐美‘七重面纱之舞’的配乐则用了贝多芬的小步舞曲,由吴作人与冼星海共同演奏。”
王至诚仿佛身临其境,在优美的旋律中,看到俞珊以她的美丽与激情,完美诠释了那位大胆泼辣的犹太公主形象。俞珊因而一举成名,成为中国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赵太侔的讲述让王至诚和靖尧深深沉醉于那个充满激情与艺术碰撞的时代,他们意识到,俞珊不仅是个演员,更是那个时代女性追求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象征。而这一切,都是在时代的洪流中,艺术与个体命运交汇而成的辉煌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