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云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惨状终临悔已迟,三教同源意深长,新阅微异谈,硕云舒,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方在痛苦的折磨中,辗转哀号了四五十日,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本以为许家从此能洗心革面,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许方死后,许志学虽然不再杀驴,却又操起了杀猪的行当。

时光飞逝,我年幼时还曾见过许志学,那时的他,眼神中似乎也带着和他父亲一样的狠戾。如今,岁月悠悠,再也没听闻许家子孙的消息,想来这心狠手辣、杀生无数的许家,早已在世间绝了后,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了街坊邻里口中劝人向善的警示。

【阁夜论道】——

东光人氏马大还,生性疏朗旷达。某夏夜,他趁着燥热难耐,竟在资胜寺藏经阁内赤身酣睡。迷迷糊糊间,忽觉有人用力拽他手臂,耳畔响起急切的催促:“起!起!莫要亵渎佛经!”马大还猛然惊醒,只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立于身旁。

他揉了揉眼睛,好奇问道:“您是何人?”老者神态庄重,缓缓答道:“我乃守护藏经阁之神。”彼时明月高悬,清辉透过窗棂洒满阁楼,将四周照得亮如白昼。马大还本就洒脱不羁,面对神灵也不觉害怕,反而笑着邀老者对坐,兴致勃勃开启话匣:“您为何在此守护经藏?”老者答:“此乃天命所归。”

马大还眉头一挑,追问:“世间儒家典籍浩如烟海,从未听闻有神明守护,难道上天格外偏爱佛经?”老者摇头解释:“佛门以神佛之道教化众生,信者与不信者皆有,故而需神明守护以显威严;儒家以人伦之道立教,为人处世之理人人应当敬重遵守,且世人本就知其重要性,自然无需神力加持,并非上天有所偏重。”

马大还穷追不舍:“如此说来,上天看待儒、释、道三教一视同仁?”老者抚须徐徐道来:“儒家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用;道家以虚静为根本,以柔弱处世为法;佛家以禅定修心,以慈悲济世。三教宗旨各有侧重,无法一概而论。但劝人向善的内核并无差异,对世间万物的助益也殊途同归,这便是三教能够并存的原因。不过,儒家以民生福祉为己任,强调从自身践行根本;佛、道更重自我修行,有余力时才兼济天下。所以世间治国应以儒家之道为主,佛、道为辅,不可单凭佛、道治理天下。这便是三教看似不同却又相通,相通却又各有特色之处。儒家好比五谷杂粮,一日不食便觉饥饿,多日不吃便会殒命;佛、道则像治病良药,人在生死关头、情绪起伏之时,借其消解冤孽、抚平郁结,见效比儒家学说更快;其祸福因果之说,用来警醒愚昧之人,也更容易被接受。只是服药需适可而止,不可长期依赖,否则会因过度而产生弊端。有些儒生空谈心性,将儒家与佛、道混为一谈;有些又将佛、道视为仇敌般排斥,这些都是片面之见。”

马大还又问:“那些道士、僧人中,有人肆意宣扬妖言妄语,若不大力抨击,岂不让世道蒙害?”老者叹道:“方才所言皆是从三教本源而论。至于末流乱象,岂止佛、道会贻害世间,儒家就没有弊端吗?就说你喝醉后在此裸睡,这恐怕也不合周公孔子所定的礼法吧?”

马大还顿时满脸羞愧,连忙致歉。两人就此畅谈直至破晓时分,方才作别。事后,马大还始终不知老者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人猜测,或许是修炼有成的狐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剑星河灿

晏龙儿

重生八零:李太太还在立规矩

禾桅簌簌

快穿之直男被迫当娇妻

菊凉

魂穿小燕子,傻子才甘心等三年

白瑾怡

四合院:疯批傻柱一心报复白眼狼

鹿小疯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物事人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