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烽烟骤起,倾力相助
原封不动的地狱魔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烽烟骤起,倾力相助,系统在手:我在古代当基建女王,原封不动的地狱魔女,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瘟疫的阴霾在南城上空盘旋未散,死亡的余烬尚在风中飘荡,另一股更加暴烈、裹挟着铁与血的飓风,已从帝国的北境席卷而来!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如同染血的翎羽,带着令人窒息的绝望,撕裂了京城勉强维持的平静表象。
“北狄王庭集结二十万铁骑,悍然撕毁和约!朔方、云中两镇失守!守将战死,军民…十不存一!”
“北狄先锋已破居庸关!兵锋直指幽州!幽州告急!请求朝廷火速发兵救援!”
“北境全线告急!烽燧连天!”
朝堂之上,死寂得如同坟墓。老皇帝萧衍看着一份份字字泣血的战报,握着龙椅扶手的手青筋暴起,脸色灰败,仿佛瞬间又苍老了十岁。兵部尚书瘫软在地,面无人色。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二十万北狄铁骑!这是足以撼动大胤国本的恐怖力量!北境一旦彻底糜烂,京城危矣!
“陛下!”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萧砚一步踏出,玄色蟒袍无风自动,声音沉稳如渊,却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臣,萧砚!愿领兵出征,驰援幽州!驱逐胡虏,卫我河山!”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死寂。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年轻的藩王世子身上。震惊、怀疑、期待、复杂…种种情绪交织。
老皇帝浑浊的眼中爆发出最后一丝锐利的光芒,死死盯着萧砚,仿佛要将他看穿。良久,一个带着疲惫与决绝的声音响起:“准!封靖王世子萧砚为征北大元帅,节制北境诸路兵马!赐天子剑,便宜行事!务必将北狄胡虏,挡在幽州城外!”
“臣,领旨!”萧砚单膝跪地,声音斩钉截铁。
军情如火!圣旨下达的当日,整个京城如同一架被强行启动的战争机器,疯狂地运转起来。粮秣、军械、兵员…一切都在争分夺秒地调集。靖王府更是成了风暴的中心。
出征前夜,靖王府书房内的烛火彻夜未熄。
地图铺满了桌案,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进军路线、关隘险阻。萧砚一身戎装未卸,甲叶在烛光下泛着冰冷的幽光。他的脸上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眼神却锐利如鹰隼,正与几位心腹将领和幕僚进行最后的推演。
沈微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她看着地图上那触目惊心的红色箭头(代表北狄兵锋),看着萧砚紧锁的眉头和布满血丝却依旧锐利的双眼,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甸甸的酸楚与担忧。
北境苦寒,胡虏凶悍,二十万铁骑…此去,便是九死一生。那身冰冷的铁甲,隔绝了往日的温存,只余下属于统帅的凛冽杀伐之气。她多想上前,抚平他眉间的沟壑,叮嘱他万千保重。可千言万语堵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片沉默的凝望。送别的愁绪如同浓雾,包裹着离别的苦涩与不舍,几乎让她窒息。
终于,将领和幕僚们领命退下。书房内只剩下他们两人。烛火跳跃,在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萧砚转过身,走到沈微面前。他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深深地凝视着她,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进灵魂深处。那目光,褪去了战场统帅的冰冷,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眷恋、担忧和…托付。
“微儿…”他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我走之后,京城…后方…就交给你了。”他伸出手,紧紧握住沈微微凉的手指,力道之大,仿佛要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她。“军械!尤其是神臂弩箭矢、新配方的火药弹(震天雷)、还有你正在试制的‘破甲锥’!前线将士的命,有一半系于你手!工坊昼夜不停,能产多少是多少!”
沈微反手用力回握住他宽厚粗糙的手掌,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抬起头,迎上他深沉如海的目光,将所有的担忧、不舍、恐惧都强行压入心底最深处,只留下磐石般的坚定。她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近乎宣誓的决绝:“放心!工坊在,军械就在!我保证,绝不让前线将士因兵器短缺而多流一滴血!”
萧砚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痛楚交织的光芒。他伸出另一只手,轻轻拂过沈微略显苍白的脸颊,指腹带着薄茧的触感,传递着最后的温存。“还有…保重自己。京城…未必比北境太平。永昌侯那帮人,还有那些藏在暗处的毒蛇…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我明白。”沈微的声音异常平静,“他们若敢伸手,我就敢剁了他们的爪子!”
萧砚深深地看着她,仿佛要将她此刻的坚毅刻入骨髓。最终,他猛地将她拥入怀中,铁甲的冰冷硌得人生疼,但那怀抱却带着孤注一掷的炽热。这是一个短暂却用尽全力的拥抱。下一刻,他毅然松开,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外,猩红的披风在夜风中扬起一道决绝的弧线,再无半分留恋。
“等我回来!”
沉重的马蹄声如同闷雷,碾过寂静的街道,渐渐远去,直至彻底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沈微独自站在空旷的书房门口,初冬凛冽的寒风灌入,吹得她衣袂翻飞。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空虚感瞬间吞噬了她。她用力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用那尖锐的疼痛提醒自己: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
送别的愁绪尚未散尽,独挑大梁的沉重压力已如巍峨山岳轰然压下!整个北境战事的后勤命脉,军工生产的咽喉,乃至京城暗流涌动的漩涡中心,此刻都系于她一人之肩!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将所有的脆弱与彷徨都冻结在眼底深处,只余下淬火般的决绝!
“传令格物院!所有工匠、学徒,取消休沐!三班轮换!工坊昼夜不停,全力赶制军械!”沈微的声音在空旷的庭院中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意志,“召集工坊所有管事!立刻!”
一场无声的战争,在靖王府深处、在格物院的高墙之内,轰然打响!
工坊区域被彻底重新划分,灯火彻夜不息,如同白昼。
* **神臂弩与箭矢区:** 规模扩大了数倍!巨大的水车带动的锻锤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反复锻打着用于弩臂的复合木材和精钢簧片。淬火的青烟弥漫,金属冷却时发出滋滋的声响。数百名工匠如同精密的齿轮,在流水线般的工位上专注操作:有人负责切削打磨弩臂木胎,有人负责锻造打磨青铜与精钢结合的精密弩机部件,有人负责切削打磨三棱透甲锥的箭杆和箭头,最后进行组装校准。空气中弥漫着汗味、金属粉尘味和桐油的味道。陈铁手如同上了发条的老虎,在巨大的噪音中穿梭咆哮,确保每一个部件的精度。
* **火药与‘震天雷’区:** 被严格隔离在工坊最深处,由萧砚留下的最忠诚心腹侍卫看守。这里弥漫着浓烈的硫磺、硝石和木炭粉的味道。工匠们穿着特制的厚棉布工装,戴着浸湿的口罩和护目镜(沈微设计),动作小心翼翼。按照沈微优化后的最佳配比(硝石比例提升,加入微量系统分析后转换的助燃剂),将研磨得极细的原料在特制的木盘中进行混合。制成的颗粒状火药被小心翼翼地装入厚壁小陶罐中,插入浸满油脂的麻绳作为引信,再用湿泥仔细密封罐口——这就是令北狄骑兵闻风丧胆的“震天雷”雏形。每一次操作都屏息凝神,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 **新型‘破甲锥’研发区:** 沈微亲自坐镇。她利用系统扫描分析了北狄骑兵常见的锁子甲和皮甲结构,优化了箭头设计。图纸上,一种带有倒钩和螺旋血槽、重心更加靠前的三棱锥形箭头被反复修改。她指导工匠尝试用更坚硬的生铁铸造箭簇核心,外层包覆韧性更好的熟铁,再淬火处理。每一次试射都记录着穿透力和飞行稳定性数据。时间紧迫,她几乎是压榨着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工匠们的潜能,在死亡线上抢时间!
工坊内热火朝天,而工坊外的空地上,另一场后勤革命也在沈微的指挥下如火如荼地展开。
* **‘铁罐藏珍’——军粮罐头工场:** 临时搭建的巨大棚户下,数十口大灶火舌吞吐,上面架着巨大的铁锅,翻滚着炖煮得烂熟的肉块(主要是相对廉价的马肉、猪肉)和豆类。浓烈的肉香弥漫开来。另一侧,女工们手脚麻利地将煮好的肉和浓汤,趁热舀进一个个清洗干净、内壁涂抹了猪油的粗陶罐里,几乎装满。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沈微亲自示范,将裁剪好的、浸透了猪油和蜂蜡混合液的多层油纸(系统提供防水配方)紧紧覆盖在罐口,用力压实,确保没有气泡,然后用浸湿的韧性皮绳将油纸和罐口死死扎紧!最后,将密封好的陶罐放入巨大的蒸笼中,进行长达一个时辰的高温蒸煮灭菌!冷却后,这些密封的陶罐便成了能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保存的“铁罐藏珍”(罐头)。
* **‘疾风轮’——运输工具改良:** 格物院一角,木屑纷飞。工匠们正将沈微设计的简易滚珠轴承(由系统提供图纸和关键淬火工艺)安装到四轮马车的车轴上。同时,马车的结构也在优化,增加载重,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几辆改装好的样车正在空地上进行负重测试,载着沉重的石磨盘,在安装了轴承的车轮带动下,果然比传统马车轻快省力许多!负责后勤运输的王府管事看得两眼放光。
* **‘杏林营’——战时医疗体系:** 以格物院药坊为核心,联合京城几家大药铺,沈微迅速搭建起战时医疗网络。她编写的《金创急救规范》和《战场防疫要点》被紧急刊印(用上了改良的活字印刷,效率大增),分发到即将随军和后方待命的医官手中。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的止血散、消毒用高度烈酒(提纯)、简易包扎布带(煮沸消毒)。同时,在京城几处要地设立临时伤兵接收站,储备药材,培训人手。
巨大的消耗如同无底洞。军械制造需要海量的精铁、木料、硫磺、硝石!后勤保障需要无数的粮食、布匹、药品!朝廷的拨款杯水车薪,且远水解不了近渴。
沈微站在格物院新建的、挂满地图和账册的指挥室内,看着账面上触目惊心的赤字,眉头紧锁。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的铅块压在肩头。她闭上眼睛,脑海中飞速运转。片刻后,她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破釜沉舟的锐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