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章 潘岳《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一》,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一

潘岳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

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

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

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

幽谷茂纤葛,峻岩敷荣条。

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

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

徒恨良时泰,小人道遂消。

譬如野田蓬,斡流随风飘。

昔倦都邑游,今掌河朔徭。

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

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苕。

谁谓晋京远?室迩身实辽。

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

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要?

责重山岳,谁能为我挑?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赏析:

《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一》是潘岳在河阳任职县令时所作,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自身仕途的感悟,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索,情感真挚且复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一、主题思想

1. 仕途感慨与矛盾心态:诗开篇便以“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表明自己出身卑微却获征召,随后又提及“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透露出对仕途晋升既感幸运又觉不安的矛盾。“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表达对举荐者的感恩,而“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又流露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官场与归隐之间的徘徊。

2. 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借自然景象“幽谷茂纤葛,峻岩敷荣条。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的兴衰变化,感悟到“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深刻体现出对人生境遇无常的认识。诗人以“野田蓬,斡流随风飘”自比,强化了对自身命运难以掌控的无奈。

3. 对职责与人生价值的思考:“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表明诗人虽任河阳县令,却重视自身职责,期望能获得好名声,展现积极的从政态度。“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要?责重山岳,谁能为我挑?”则感慨人生短暂,强调责任重大,思考如何在有限人生中实现价值。

二、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中多处运用比兴。以“微身轻蝉翼”自比,突出自身卑微;用“野田蓬,斡流随风飘”比喻自己在仕途的漂泊无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自然景象“幽谷茂纤葛”等,先描绘自然的兴衰变化,再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情感表达更为自然流畅。

2. 情景交融:“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苕”,诗人登城远眺,描绘出和暖南风、浩荡洪流、繁茂芒草的景象,景中含情。“凯风”“微绡”营造出轻柔氛围,衬托出对远方的眷恋;“洪流”“修芒”的壮阔暗示内心波澜,情景相互交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情感的多层次表达:从对仕途的矛盾心态,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再到对职责与人生价值的思考,情感丰富且层次分明。这种多层次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具有深度和立体感,全面展现出诗人在特定人生阶段的复杂心境。

三、文学价值

1. 反映魏晋文人心态:此诗为研究魏晋时期文人心态提供了生动样本。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在仕途与个人追求间常感迷茫。潘岳在诗中展现的对仕途的纠结、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责任的思考,反映出魏晋文人普遍面临的困境与追求,有助于深入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与思想。

2. 丰富诗歌题材内涵:诗歌融合了仕途感慨、人生哲理与自然描写,丰富了魏晋诗歌的题材内涵。在展现个人情感与思考的同时,突破了传统诗歌单一题材的局限,为后世诗歌创作在题材拓展和情感表达上提供了借鉴。

……

解析:

1.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

- 解析:诗人以“微身轻蝉翼”这样形象的表述,极度自谦地强调自己身份的卑微,如同蝉翼般微不足道。“弱冠”在古代指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标志着成年,这里点明自己年纪轻轻。“忝嘉招”的“忝”是自谦之词,意为有愧于,“嘉招”指美好的征召。此句传达出诗人对自己能在年少时就获征召的惊喜与自感不配的谦逊,奠定了全诗对自身仕途起点的基调。

2. 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

- 解析:“在疚”原指处在忧患、痛苦之中,这里可理解为诗人内心对自己在仕途上占据位置的不安,觉得自己或许因某些不足而妨碍了贤能之人的晋升之路,体现出一种自省与自责。“再升上宰朝”表明诗人并非初次获得升迁,而是再次得到提拔,进入到宰辅执政的朝廷,这既显示出其仕途的顺遂,又与前文的不安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心境。

3. 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

- 解析:“猥荷”是谦卑的说法,意为承蒙。“公叔”可能指某个对诗人有举荐之恩的人。“连陪厕王寮”中,“连陪”表示接连,“厕”有参与、置身之意,“王寮”即朝廷的官僚群体。此句诗人感恩于公叔的举荐,使自己能够置身于朝廷官员之列,侧面反映出当时举荐制度对文人仕途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机遇的珍视。

4. 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

- 解析:“长啸”常被古人用于抒发内心的情感,此处表达一种洒脱与对自由的向往。“归东山”借指归隐山林,“拥耒耨时苗”描绘了一幅拿起农具去耕种应时禾苗的田园劳作场景。这两句与前文所描述的仕途形成强烈反差,表明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内心却渴望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体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5. 幽谷茂纤葛,峻岩敷荣条

- 解析: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描绘出幽静的山谷中,纤细的葛藤生长得极为繁茂;高峻的山岩上,各种枝条舒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不同地势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同时为下文引发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埋下伏笔。

6. 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

- 解析:“落英”指落花,“陨林趾”描绘了落花飘落在树林脚下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凋零。“飞茎”代表植物向上生长的茎蔓,“秀陵乔”表示茎蔓在山陵乔木间显得秀丽挺拔,寓意着生命的蓬勃向上。此句通过落花与向上生长的茎蔓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世界中生命的兴衰变化,暗示了人生境遇的无常。

7. 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

- 解析:由前面自然景象中植物的兴衰对比,诗人顺势发出感慨,指出地位的高低并非一成不变,上升与下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发生改变。此句从自然现象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境遇变化莫测的深刻认识,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

8. 徒恨良时泰,小人道遂消

- 解析:“良时泰”描述的是当时社会处于太平盛世,然而诗人却“徒恨”,即白白地遗憾。“小人道遂消”中的“小人”是诗人自谦之词,这里指自己秉持的处世原则或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难以施行。此句反映出诗人在太平盛世中,因自身处世之道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而产生的无奈与失落情绪。

9. 譬如野田蓬,斡流随风飘

- 解析:诗人以“野田蓬”自比,田野中的蓬草常被视为漂泊无依的象征。“斡流随风飘”形象地描绘出蓬草随着流转的风四处飘荡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漂泊之感。通过这个比喻,诗人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在仕途和人生道路上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无奈,如同蓬草般只能随波逐流。

10. 昔倦都邑游,今掌河朔徭

- 解析:诗人回顾往昔,直言自己对在都城的宦游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都邑游”代表在繁华都城的官场生涯,而“今掌河朔徭”表明如今自己掌管着河朔地区的徭役事务,意味着仕途发生了变化,从都城转到地方任职,体现出诗人人生轨迹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心境的改变。

11. 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

- 解析:“登城”这一动作,表明诗人登上城楼,“眷南顾”说明其满怀眷恋地向南眺望,体现出对南方(可能是都城或家乡)的思念。“凯风”指和暖的南风,“扬微绡”描绘出南风轻轻吹动轻薄丝绸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轻柔、舒缓的氛围,从侧面衬托出诗人此刻内心复杂而又略带惆怅的情绪。

12. 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苕

- 解析:诗人的视线从南方收回,看到眼前的景象:浩浩荡荡的洪流奔腾不息,“何”字加强了对洪流气势的感叹。“修芒郁苕苕”描绘出修长的芒草生长得郁郁葱葱,连绵不绝的样子。这两句自然景色的描写,一方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另一方面也可能借景抒情,暗示诗人内心如洪流般的波澜起伏,以及对未来如芒草般绵延的思绪。

13. 谁谓晋京远?室迩身实辽

- 解析:诗人发出疑问,谁说晋京路途遥远呢?表面上看,距离或许并不遥远,“室迩”即住所看似很近。然而“身实辽”表明实际上自己身处河朔,与晋京在心理和现实层面都产生了较大的距离感。此句深刻地表达出诗人虽对晋京(都城)仍有眷恋,但因身处异地,已产生了一种疏离感,突出了在异地任职的孤独与对过去都城生活的怀念。

14. 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

- 解析:诗人再次发出反问,谁说县令这个职位微不足道呢?“邑宰”指县令,诗人认为不应轻视这一职位。“令名患不劭”表达出诗人所担忧的是自己的美好名声不能变得更加美好、高尚。此句体现出诗人对自身职责的重视,尽管担任的是地方小官,但仍期望能有所作为,通过努力建立良好的声誉,反映出他积极向上的从政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