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4章 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
孙楚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
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
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
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
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
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
赏析:
孙楚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方面达到了精妙的融合,以送行为契机,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一、主题与情感
1. 离别之情与友情的珍视:诗歌开篇描绘的秋风、歧路、零雨、秋草等意象,营造出浓郁的离情别绪。“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则通过描述盛大的送行场面,侧面烘托出诗人与征西官属之间深厚的情谊。众人远送千里,这种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而诗人在即将与友人分离之际,内心充满惆怅,却又对这份情谊有着坚守的期许,“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一句,将对友情的珍视之情推向高潮,希望彼此的情谊如同今日一般,永恒不变。
2.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从“三命皆有极”开始,转入对人生的哲思。诗人指出,无论人的命运如何不同,寿命终究是有限的。殇子虽早夭,却可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相比之下,彭祖、老聃即便长寿,也不能说他们的生命就没有遗憾,生死的界定在诗人看来并非绝对。“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进一步阐述人生充满变数,吉凶祸福相互交织,难以预料。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喟叹,更是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二、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的开篇:“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瑟之感的离别场景。秋风在歧路上吹拂,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愁;零雨洒落在秋草上,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开篇通过景语营造出情语,秋风、歧路暗示着即将分别的无奈,零雨、秋草则烘托出内心的惆怅,使读者在开篇便沉浸在一种忧伤的氛围之中,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2. 深刻的哲理表达:诗人运用对比和比喻等手法阐述人生哲理。“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通过将早夭的殇子与长寿的彭祖、老聃对比,打破了人们对生死长短的常规认知,引发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把吉凶祸福比喻成缠绕在一起的绳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生的复杂与无常。这种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3. 豁达与深情的结合:“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展现出诗人豁达的宇宙观,以宏大的天地为背景,万物都显得渺小,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胸怀。然而,在这种豁达之中,诗人又饱含着对友人的深情。尽管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世界的宏大,但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依然“惆怅盈怀抱”,并坚定地表达出对友情的坚守,这种豁达与深情的交织,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离别之情、人生哲理与对友情的坚守完美融合,展现了孙楚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在魏晋诗歌中独树一帜。
……
解析:
1.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
- 解析:“晨风”点明时间是清晨,清晨的风在“歧路”上飘荡,“歧路”即岔路,古人常以歧路象征离别,暗示着诗人与送行之人即将在此分别。“零雨”指零星的小雨,“被”是覆盖的意思,小雨洒落在秋草之上。这两句通过描写秋风、歧路、零雨、秋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忧伤的基调,烘托出离别的惆怅之情。
2. 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 解析:“倾城”并非实指全城的人,而是形容送行人数众多。众多人不辞辛劳,远远地追随着为诗人送行,一直把诗人送到“千里道”上。此句通过描述盛大的送行场面,表现出送行者对诗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暗示了此次分别的重要性和远行的遥远。
3. 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 解析:“三命”在古代有多种说法,一般指上命、中命、下命,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寿命,这里泛指人的命运。“极”表示极限、尽头,意思是人无论处于何种命运,寿命都有终结的时候。“咄嗟”意为瞬间、片刻,此句是说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生命在转瞬之间就可能消逝,怎能确保长久呢?诗人由此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有限性的思考。
4. 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
- 解析:“殇子”指未成年而夭折的孩子,在常人观念中,殇子生命短暂,是极其不幸的。然而诗人在这里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莫大于殇子”,意思是殇子虽生命短促,但从某种角度看,他或许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其生命意义未必比长寿者小。“彭”指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岁,“聃”指老子,是长寿的象征。但诗人却认为“彭聃犹为夭”,即使像彭祖、老子这样的长寿之人,放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中,依然是短暂的,同样难逃生命的终结,打破了人们对长寿与短寿的常规认知,强调生命的长短并非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
5. 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
- 解析:“纠纆”指绳索,这里用来比喻吉凶祸福相互缠绕。诗人把人生中的吉凶、忧喜比作纠结在一起的绳索,难以分开,形象地表达出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福祸相依,忧喜参半,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比喻手法使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深刻认知。
6. 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
- 解析:诗人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天地比作一座巨大的熔炉,世间万物都在这个熔炉中锻造。在天地这个广袤的背景下,“万物一何小”,万物都显得如此渺小。此句展现出诗人豁达的宇宙观,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宇宙之中,凸显出生命的渺小与短暂。这种对比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和永恒,也促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
7. 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
- 解析:“达人”指通达事理、豁达乐观的人,“垂”有流传、留下之意,“大观”表示宏大的见解或视野。诗人认为通达之人能够以宏大的视野看待人生,洞察生命的真谛。“诫此苦不早”是说可惜很多人不能早早明白这个道理,从而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苦恼。此句既是对前面人生哲理思考的总结,也是对世人的劝诫,希望人们能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不要被一时的得失和生命的短暂所困扰。
8. 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