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繁钦《定情诗》,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定情诗

繁钦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

赏析:

繁钦的《定情诗》是一首独具魅力的古代爱情诗,以细腻笔触、丰富意象和跌宕情节,全方位展现了古代女子在爱情中的复杂情感与曲折经历。

一、情节架构:完整展现爱情波折

邂逅倾心,情窦初开:诗开篇“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描绘女子出游时与男子偶然相遇,瞬间被其吸引,“承清尘”细腻传达出女子对男子的倾慕敬重。“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直白展现女子对男子的钟情,幻想与他相伴生活,简单几句勾勒出爱情初始的美好与纯真,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定情赠物,情浓意笃:男女相互倾心后,诗中以一系列问答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定情信物,将情感推向高潮。从“绾臂双金环”表拳拳情意,到“约指一双银”示殷勤,再到“美玉缀罗缨”结恩情等,每种信物都承载独特情感寓意。这不仅体现古人对爱情表达的含蓄与浪漫,更反映出女子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与投入,展示热恋中情侣对爱情永恒的期许。

约会不至,情转忧伤:“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场景急转,女子开始漫长等待。诗中反复提及不同约会地点与时间,从东山隅、山南阳到西山侧、山北岑,从日旰、日中到日夕、日暮,男子始终未出现。等待过程中,自然环境描写如“谷风吹我襦”“飘风吹我裳”“凄风吹我襟”,渲染孤独、失落与悲伤氛围,生动刻画女子从期待到焦急,再到绝望的心理变化。

悲伤自怜,情陷痛苦:最后部分,女子陷入深深自我怀疑与悲伤。“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反思青春与爱情,“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因男子失约否定自己,“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直接抒发失去爱情的痛苦,将女子在爱情挫折中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塑造:细腻刻画女子形象

大胆热情,主动追爱:相遇后,女子迅速表达心意,幻想与男子共同生活,定情时积极主动赠送信物,毫不掩饰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展现出大胆热情一面。这种主动在古代女性形象塑造中较为少见,突破传统女性在爱情中被动的刻板印象。

深情执着,坚守期待:尽管男子多次爽约,女子仍不断前往约定地点等待,始终坚守对爱情的期待。她对爱情的执着源于内心深处的深情,相信男子会赴约,这种深情执着使女子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令人动容。

敏感脆弱,自我否定:等待无果后,女子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变得丑陋,不知何去何从。这种敏感脆弱真实反映女性在爱情挫折中的心理状态,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的痛苦,增强诗歌情感共鸣。

三、艺术特色:多样手法增添魅力

比兴与问答结合:以问答形式引出各种定情信物,“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等,既构成独特结构,又巧妙运用比兴手法。每种信物不仅是实物,更象征深厚情感,使情感表达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环境烘托情感:诗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谷风”“飘风”“凄风”等,以景衬情。等待时的风,不仅增添画面感,更烘托女子孤独、失落、悲伤情绪,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她的心境。

语言质朴自然:整首诗语言质朴,具有浓郁民歌风格,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这种语言风格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真挚自然,无雕琢痕迹,拉近与读者距离,增强感染力。

《定情诗》以其独特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多样艺术手法,成为古代爱情诗经典之作,生动展现古代女子爱情世界,反映当时社会爱情观念与人们情感追求,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

解析: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 字词解析:

- “东门”:城市东边的门,在古代,城门附近往往是人们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也是故事发生的常见场景。

- “邂逅”:不期而遇,强调相遇的偶然性和意外性。

- “承清尘”:“承”有承受、接触之意;“清尘”原指车辆行驶时扬起的尘土,这里是对对方的一种敬称,意即有幸接触到对方,仿佛承受其身上扬起的尘土,表达出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与敬重。

- 内容解析:此句点明女子出行的地点为东门,在游玩过程中,与一位男子偶然相遇。这种邂逅开启了整首诗所讲述的爱情故事,为后文女子对男子的情感发展埋下伏笔。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 字词解析:

- “思君”:思念对方,“君”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称呼心仪的男子。

- “幽房”:幽静的房间,通常指女子的闺房,也可理解为两人共同生活的私密空间。

- “侍寝”:侍奉就寝,体现出女子对男子生活起居的照料。

- “执衣巾”:拿着衣服和手巾,进一步描绘女子细心照料男子的场景。

- 内容解析:相遇之后,女子对男子心生思念,脑海中浮现出与男子共同生活的画面,幻想能在幽静的房中,为男子侍奉起居,展现出女子对男子的钟情以及对未来共同生活的向往,此时女子的情感已从初见的倾慕迅速升温。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 字词解析:

- “桑中”:指代男女幽会,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表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契”:约定,这里指男女幽会的约定。

- “迫”:这里可理解为“只是因为”,强调原因。

- “路侧人”:指路边偶然遇到的男子,即前文邂逅之人。

- 内容解析:女子表明自己并非是那种随意与人幽会的轻浮之人,并没有像“桑中”所指的那样有不正当的约定。只是因为偶然遇到了路边的这位男子,便不由自主地倾心于他,解释了自己对男子感情的真挚与纯粹,并非出于轻浮的动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 字词解析:

- “媚”:爱慕,对……倾心。

- “姿”:风姿、容貌,这里指男子的外在形象。

- “悦”:喜欢、欣赏。

- “颜”:容颜,指女子自己的容貌。

- 内容解析:此句直接表明双方心意相通,女子爱慕男子的风姿,男子也欣赏女子的容颜,两人相互倾心,明确了彼此之间两情相悦的关系,将两人的感情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后文的定情做铺垫。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 字词解析:

- “何以”:用什么。

- “致”:表达。

- “拳拳”:形容情感真挚、诚恳,这里指女子对男子深深的情意。

- “绾臂”:套在手臂上。

- “双金环”:一对金制的手环,在古代常被作为定情信物。

- 内容解析:女子思考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男子诚挚的情意,答案是用套在手臂上的一对金环。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定情信物,展现出女子在表达感情时的细腻心思,金环不仅是物质的赠予,更承载着她深深的爱意。

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 字词解析:

- “殷勤”:指热情周到,在这里表示女子对男子的关切之情。

- “约指”:戴在手指上,即戒指。

- “一双银”:一对银制的戒指。

- 内容解析:接着女子又思索如何表达对男子的关切之情,认为可以用一对银戒指来传达。这一细节进一步丰富了定情信物的种类,体现出女子对这段感情的用心,每一种信物都代表着她不同层面的情感。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 字词解析:

- “区区”:形容自己的心意,有诚恳、真挚之意,这里与“拳拳”意思相近,但表达略有不同,更强调个人内心的那份情感。

- “耳中双明珠”:戴在耳朵上的两颗明珠,通常指耳环或耳坠之类的饰品。

- 内容解析:女子继续思考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觉得耳上佩戴的两颗明珠可以寄托这份情感。再次以自问自答形式引出信物,表明女子对男子的感情通过不同信物不断加深和细化,每一种信物都像是她情感拼图的一块,共同拼凑出完整而深厚的爱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 字词解析:

- “叩叩”:同样表达真诚的心意,强调情感的真切。

- “香囊”:用布帛制成,内装香料的袋子,在古代常被视为寄托情感的信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 “系肘后”:系在肘部后面,是香囊佩戴的一种方式。

- 内容解析:女子又想到用系在肘后的香囊来表达自己对男子真切的情感。香囊作为传统的定情信物,承载着女子的气息和情感,系在肘后这一细节更增添了几分私密与亲昵,显示出女子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与独特的情感表达。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 字词解析:

- “契阔”:在古代诗词中有聚散离合之意,这里强调即便面临可能的分离,也希望感情不变。

- “绕腕”:缠绕在手腕上。

- “双跳脱”:一对臂钏,即套在手腕上的环形饰品,在古代是常见的首饰,也常作为表达情感的信物。

- 内容解析:女子思考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分离,认为用绕在手腕上的一对臂钏可以表达即便分隔两地,情谊依旧不变的决心。“契阔”一词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不仅有当下的浓情蜜意,还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和对感情坚守的承诺。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 字词解析:

- “结恩情”:缔结恩情,希望通过某种方式使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如同结下不解之缘。

- “美玉”:象征着纯洁、美好和珍贵,在古代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 “缀罗缨”:缀在罗缨上,罗缨是一种彩色丝带,常用来系佩玉或作为服饰的装饰。

- 内容解析:女子思索怎样才能让两人的恩情更加牢固,决定用美玉点缀在罗缨上来表达。美玉与罗缨的结合,既展现出女子对这份感情美好纯洁的期许,又体现出她对感情的精心经营,希望通过这种珍贵而美好的信物,让两人的感情如同美玉般长久珍贵。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 字词解析:

- “结中心”:连接内心,表达希望两人内心紧密相连,心心相印。

- “素缕”:白色的丝线,白色在古代常象征纯洁。

- “连双针”:穿连两根针,针线在古代生活中是常见物品,这里以素缕连双针的形象,寓意两人的情感像线穿针一样紧密相连。

- 内容解析:女子又想出用白线穿连双针的方式来表达希望两人心心相连的愿望。这种表达方式源于日常生活,却充满了巧思,以简单而质朴的物品传递出深刻的情感,体现出女子对两人感情在精神层面紧密相连的渴望。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 字词解析:

- “结相于”:“相于”表示相互亲厚、友好,这里指加深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 “金薄”:即金箔,一种用黄金捶成的薄片。

- “画搔头”:画有图案的发簪,“搔头”是簪子的别称,古代女子常用发簪来装饰头发。

- 内容解析:女子思考如何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亲密关系,觉得用金箔装饰的画有图案的发簪可以达成这一目的。发簪作为女子头上的饰品,赠予男子具有特殊的亲密意味,显示出女子希望两人关系更加亲近,情感更加深厚。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 字词解析:

- “慰别离”:在离别时给予安慰,表达对分别后对方的关怀。

- “玳瑁钗”:用玳瑁的甲壳制成的发钗,玳瑁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其甲壳质地精美,常被制成饰品,玳瑁钗在古代较为珍贵。

- 内容解析:女子想到当面临离别时,用耳后的玳瑁钗作为礼物送给男子,希望这枚珍贵的发钗能在分别的日子里给予对方些许安慰,体现出女子对男子的体贴与关怀,以及对离别后两人感情的牵挂。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 字词解析:

- “答欢忻”:回应欢喜之情,“欢忻”即欢喜、快乐,这里指男子带给女子的快乐感受。

- “纨素”:白色细绢,质地轻柔,常用于制作衣物。

- “三条裙”:三条裙子,在古代,裙子是女子常见的服饰,这里用三条纨素制成的裙子表达女子对男子的感激与欢喜。

- 内容解析:女子思考用什么来回应男子带给她的欢喜,决定用三条用白绢制成的裙子。这既体现出女子对男子的爱意通过物质赠予来表达,又从侧面反映出女子因与男子相处而产生的喜悦之情,裙子的赠予是她对这份快乐感情的回应。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 字词解析:

- “结愁悲”:寄托愁绪悲伤,当面临一些不如意或可能导致悲伤的情况时,用某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愁绪。

- “白绢”:白色的绢布,白色在古代文化中常与悲伤、哀悼等情感相关联。

- “双中衣”:两件贴身穿的衣服,中衣是古代的一种内衣。

- 内容解析:女子想到如果遇到令人愁悲的事情,就用两件白色绢制的内衣来寄托愁绪。白色的中衣贴近身体,象征着愁绪与自身紧密相连,这一细节展现出女子对感情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的思考,以及用特定物品承载情感的细腻心思。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 字词解析:

- “期”:约会,约定见面。

- “何所”:什么地方。

- “东山隅”:东山的角落,“隅”指角落。

- 内容解析:女子回忆与男子约定见面的地点,第一次相约在东山的角落。此句开启了诗歌中关于约会等待情节的叙述,为下文女子等待男子不至的失落情绪做铺垫。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 字词解析:

- “日旰”:天色已晚,“旰”指天色晚。

- “谷风”:山谷中吹来的风,谷风在古代诗词中常带有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 “襦”:短衣,这里指女子所穿的衣服。

- 内容解析:到了天色已晚的时候,男子却没有前来赴约,山谷中的风轻轻吹着女子的短衣。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描写,烘托出女子等待时的孤独与失落,“谷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寒意。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 字词解析:

- “远望”:向远处眺望,体现女子盼望男子出现的急切心情。

- “涕泣”:哭泣,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女子伤心的样子。

- “踟蹰”:徘徊不定,心中犹豫,不知该往何处去,描绘出女子因等待无果而焦急、迷茫的状态。

- 内容解析:女子向远处眺望,却看不到男子的身影,伤心地哭泣起来,起身徘徊不定。这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因等待落空而产生的焦急、失望与悲伤的情绪,展现出她对男子的深深期待以及这份期待落空后的痛苦。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 字词解析:

- “山南阳”:山的南面,山的南面通常阳光充足,在古代文化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是一个较为开阔、常见的约会地点。

- 内容解析:女子又回忆起与男子的另一次约会,地点在山的南面。再次强调约会地点,进一步展现出女子对每次约会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她多次遭受等待之苦,为下文继续渲染等待的煎熬做铺垫。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 字词解析:

- “日中”:中午,一天中太阳在天空正中的时刻,通常是人们活动较为频繁的时间,也是约定见面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 “飘风”:旋风、暴风,这里指风势较大,增添了一种不稳定和不安的氛围。

- “裳”:下衣,与前文“襦”相对,这里泛指女子的衣服。

- 内容解析:到了中午,男子依旧没有出现,旋风般的风吹动着女子的衣裳。“日中”点明时间,强调等待时间之久,“飘风”不仅从环境上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氛围,也暗示了女子内心因等待而产生的波澜和不安情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