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5.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 解析:面对荒墟,诗人内心充满疑惑,于是向采薪者询问。“借问”体现出诗人的礼貌与求知欲,“此人皆焉如”直接表达出对曾经居住在这里人们去向的关切,这一询问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好奇,更是对生命归宿和世事变化的深度探寻,推动情感进一步发展。

6.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 解析:采薪者的回答简洁而残酷,“死没无复余”,表明曾经的居民都已离世,没有剩下什么人。这一回答犹如一声沉重的叹息,坐实了荒墟的衰败与人事的凋零,让诗人和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将之前对荒墟的感慨进一步深化,强化了世事变迁的悲凉感。

7.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 解析:诗人听闻采薪者的回答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世异朝市”,用“朝市”的变化无常来比喻人生的巨大变迁,“朝市”在古代指集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瞬间又可能变得冷清,以此形容人生的兴衰荣辱变幻莫测。“此语真不虚”,强调这一观点的真实性,表达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同和无奈,从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上升到对整个人生的思考。

8.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解析:这两句诗是诗人对人生的终极感悟。“人生似幻化”,将人生比作虚幻变化的过程,如同梦境般不真实,充满了不确定性。“终当归空无”,指出人生的最终归宿是“空无”,体现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尽管这种观点看似有些消极,但也反映出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的超脱,在无常的人生中,他在田园生活里寻求到一种宁静与释怀,回归到对生命本真的思考。

……

句译:

1.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长久离开那山川湖泽的宦游生活,纵情在莽莽山林田野间自得其乐。

2.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我试着带领子侄晚辈们,拨开丛生的榛莽,漫步在荒芜的废墟。

3.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在坟墓之间徘徊流连,依稀还能辨认出昔日人们居住的痕迹。

4.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这里还留存着水井和炉灶的遗迹,桑竹也只剩下残败腐朽的枯株。

5.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我向一位砍柴的人打听,曾经住在这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6.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砍柴人对我说,他们都已经死去,没有剩下一个人了。

7.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三十年的世事变迁就像集市的朝起朝落,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8.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人生就好像虚幻变化的梦境,最终都会归结于空无。

……

全译:

长久告别了游宦生涯,如今在莽莽林野间尽情欢娱。

我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草木,漫步于这片荒芜废墟。

在荒坟野冢间徘徊,昔日人家的模样仍依稀可辨。

水井与炉灶的遗迹尚存,桑竹仅余残败腐朽的枯株。

我向砍柴之人询问:“这里的人都去了何处?”

砍柴人回答我:“皆已离世,再无一人留存。”

“三十年世事如朝市般变幻”,这话着实不假。

人生恰似虚幻变化的泡影,最终都将归于空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