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二》,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关中诗十六章·其二

潘岳

在汉之季,皇纲幅裂。

大辰匿耀,金虎习质。

雄臣驰骛,义夫赴节。

释位挥戈,言谋王室。

王室之乱,靡邦不泯。

如彼坠景,曾不可振。

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启土虽难,改物承天。

……

赏析:

《关中诗十六章·其二》是潘岳回顾历史以映照晋朝现实的篇章,通过叙述汉朝末年的乱象,为理解晋朝当时面临的困境提供历史参照,展现了诗人对朝代兴衰的思考。

一、主题思想

1. 回顾汉朝末年乱象:诗的开篇便点明“在汉之季,皇纲幅裂”,生动地描绘出汉朝末年统治秩序的崩溃。诗人进一步阐述“大辰匿耀,金虎习质”,形象地比喻帝王权威的衰落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这些描述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一个王朝末年中央集权瓦解、天下大乱的景象,深刻揭示了汉朝末年政治格局的动荡不安。

2. 刻画各方势力表现:“雄臣驰骛,义夫赴节。释位挥戈,言谋王室”,诗人细致地刻画了在这乱世中不同势力的行为。“雄臣”为了权力四处奔走、争权夺利,而“义夫”则秉持忠义,为挽救王室挺身而出,放下自身职位,拿起武器。这不仅展现了人性在乱世中的不同抉择,也暗示了在王朝面临危机时,各方势力行动的复杂性,既有真心匡扶王室者,也不乏借乱谋私之人。

3. 暗示晋朝相似困境:虽然诗歌表面在叙述汉朝末年的历史,但结合组诗创作背景,潘岳意在通过回顾汉朝末年的乱象,暗示晋朝当时可能面临类似的政治危机。汉朝末年的皇纲崩坏、割据纷争,与晋朝当下局势形成映照,引发对晋朝命运的担忧,同时为后文探讨如何应对危机埋下伏笔。

二、艺术特色

1. 生动形象的比喻:“大辰匿耀,金虎习质”运用比喻手法,将帝王比作北极星,以北极星隐匿光芒象征帝王权威的衰落;将割据势力比作金虎,形象地表现出割据势力的逐渐坐大。这种比喻使抽象的政治概念具象化,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汉朝末年政治局势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 鲜明的对比:“雄臣驰骛”与“义夫赴节”形成鲜明对比。“雄臣”追逐权力的贪婪与“义夫”为正义挺身而出的忠诚形成反差,突出了乱世中人性的善恶、行为的正邪。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更引发读者对乱世中不同价值观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3. 简洁有力的叙事:诗人以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叙述了汉朝末年从皇纲崩溃到各方势力角逐的过程。从“皇纲幅裂”的整体局势,到“雄臣”“义夫”的具体行为,每个环节都叙述清晰,层次分明。这种简洁有力的叙事方式,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现出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文学价值

1. 历史与文学的融合:此诗将历史事件与文学创作紧密结合,以诗歌形式生动再现汉朝末年的历史场景,为研究汉朝末年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文学视角。同时,通过借古喻今,反映晋朝现实问题,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体现了文学作品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关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2. 对咏史题材的发展:在咏史诗歌发展历程中,该诗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仅简单叙述历史事件,还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人性、政治等因素,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性,为后世咏史诗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推动了咏史诗从单纯叙事向叙事与抒情、议论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

解析:

1. 在汉之季,皇纲幅裂

- 解析: “在汉之季”明确指出时间为汉朝末年。“皇纲”原指帝王统治天下的纲纪,象征着国家的政治秩序与统治权威。“幅裂”形象地描绘出皇纲像大幅的布帛突然撕裂一般,彻底崩坏。此句高度概括了汉朝末年政治局势的急剧恶化,中央政权失去对全国的有效掌控,原本有序的统治体系土崩瓦解,为全诗描述汉末乱象定下基调。

2. 大辰匿耀,金虎习质

- 解析: “大辰”在古代天文学中指北极星,古人常将其视为帝王的象征,因其处于天空中心,众星环绕,寓意帝王的至尊地位。“匿耀”即隐藏光芒,暗示帝王的权威和影响力逐渐衰落,如同北极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无法再指引和掌控局势。“金虎”指代西方七宿,在古代星象学中,西方主兵事,此处借指地方上的军事割据势力。“习质”表示这些割据势力在汉朝末年的政治动荡中逐渐养成、壮大其势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此句通过星象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汉朝末年中央皇权式微,地方割据势力崛起的政治格局变化。

3. 雄臣驰骛,义夫赴节

- 解析: “雄臣”指那些怀有野心、手握权力和军事力量的臣子。“驰骛”一词,本意是指马快速奔跑,这里用来形容雄臣们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像狂奔的马一样四处奔走、角逐,尽显其追逐权力的急切与贪婪。“义夫”则代表着秉持忠义理念的人。“赴节”意味着他们为了维护正义、忠诚于王室,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毅然决然地采取行动。这两句通过对“雄臣”和“义夫”截然不同行为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在汉朝末年的乱世中,不同立场的人基于自身价值观所做出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人性在乱世中的多样性。

4. 释位挥戈,言谋王室

- 解析: “释位”指这些人放下自己原本的官职或地位。“挥戈”即拿起武器,表明他们投身到军事行动之中。“言谋王室”表示他们对外宣称自己的行动是为了谋划王室的利益,拯救处于危机中的朝廷。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雄臣”的行为可能更多是打着“谋王室”的旗号,实则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野心和利益诉求;而“义夫”则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匡扶汉室。此句既展现了各方势力行动的表象,又暗示了背后动机的复杂性,引发读者对乱世中各种行为真实目的的思考。

5. 王室之乱,靡邦不泯

- 解析: “王室之乱”强调了汉朝王室所面临的混乱局面,这种混乱已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靡邦不泯”中,“靡”表示无、没有,“邦”指诸侯国或地方势力,“泯”有灭亡、消失之意,意思是没有一个地方不受战乱影响而不陷入混乱、衰败。此句进一步渲染了汉朝末年战乱的广泛性和破坏性,整个国家因王室的混乱而陷入全面的动荡与衰败,没有一处能够幸免,突出了局势的严峻和危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