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枣据《表志赋》,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表志赋

枣据

伊阳春之令月,怀兰心而怡养。

讲艺于农隙,耦耕乎箕岭之阳。

身被褐而怀玉,遂商歌而弗顾。

嗟我怀而不遇,徒郁愤而独悲。

托绝轨于前列,结深志于后章。

……

赏析:

《表志赋》为枣据所作,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志趣、内心矛盾与坚定志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

一、主题思想

1. 展现高洁志趣与宁静生活追求:开篇描绘阳春令月,诗人怀兰心怡养,在农隙讲艺、箕岭阳耦耕,营造出宁静悠然氛围,展现亲近自然、半耕半读生活。“怀兰心”象征高洁,表明追求内心纯净与精神富足,远离世俗纷扰,享受质朴宁静,体现对高洁志趣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2. 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身被褐而怀玉,遂商歌而弗顾”,诗人以被褐怀玉自比,有才华却不炫耀,唱商歌表明渴望被赏识。“嗟我怀而不遇,徒郁愤而独悲”直抒胸臆,叹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只能独自悲叹,深刻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孤独与郁愤。

3. 表达坚守志向的决心:尽管遭遇困境,诗人仍“托绝轨于前列,结深志于后章”,借前文寄托高远追求,于后文表明坚守志向决心,体现面对挫折不气馁,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深化主题。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与叙事抒情结合:先借阳春令月之景营造氛围,奠定宁静基调;再叙讲艺耦耕之事,展现生活志趣;后直抒怀才不遇之愤懑与坚守志向决心,景、事、情紧密相连,自然流畅,增强感染力。

2. 用典巧妙,表意深刻:“身被褐而怀玉”化用《老子》典故,简洁表明诗人内具才华品德;“商歌”用宁戚典故,委婉表达渴望被重用心情,使表达含蓄蕴藉,丰富诗歌文化内涵与表现力。

3. 情感真挚,富有层次:从宁静高雅的生活情趣,到怀才不遇的郁愤,再到坚守志向的坚定,情感层层递进,真实反映诗人内心变化,使读者深切感受其复杂情感与高尚人格,引发共鸣。

……

解析:

1. 伊阳春之令月,怀兰心而怡养。

- 字词解析:“伊”为句首助词,无实际意义,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阳春”指温暖的春天,点明时令。“令月”即美好的月份,常用来形容春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时节。“兰心”原指兰花的花蕊,这里比喻像兰花一样高洁、美好的心灵。“怡养”表示以愉悦的心情修养身心。

- 整体理解:在这温暖宜人的阳春时节,诗人怀着如兰花般高洁美好的心境,悠然自得地修养身心。此句通过对美好时令的描述,引出诗人高雅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宁静、悠然且充满诗意的基调,让读者初步感受到诗人追求内心纯净与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

2. 讲艺于农隙,耦耕乎箕岭之阳。

- 字词解析:“讲艺”指讲习技艺、学问,这里的“艺”涵盖广泛,可以是儒家经典、文学艺术,也可能是农耕相关的技能知识等。“农隙”即农事闲暇之时,体现了诗人善于利用时间提升自我。“耦耕”是古代的一种耕种方式,两人并耕,这里表示亲自参与农业劳作。“箕岭”指箕山,在古代文化中,箕山常与隐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远离尘世。“阳”指山的南面,古代以山南为阳。

- 整体理解:诗人会在农事不忙的空闲时间里,专注地讲习各种技艺或学问,同时还会亲自到箕山的南面与他人一起耕种。这描绘出一幅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场景,一方面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远离世俗喧嚣、亲近自然的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充实的志趣。

3. 身被褐而怀玉,遂商歌而弗顾。

- 字词解析:“被褐”,“被”通“披”,意为穿着粗布衣服,形容生活简朴。“怀玉”指怀揣美玉,在古代文化中,美玉常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卓越的才能或高尚的情操。“遂”表示于是、就。“商歌”是一种悲凉的歌曲,据记载,春秋时期宁戚曾唱商歌以引起齐桓公的注意,最终得到重用。“弗顾”即不顾,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