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束皙《饼赋》,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7. 其可以通冬达夏,终岁常施,四时从用,无所不宜,惟牢丸乎!
- 解析:将牢丸与前文各种季节性饼食对比,指出牢丸“可以通冬达夏,终岁常施,四时从用,无所不宜”,突出牢丸四季皆宜的独特优势。以强烈语气表达对牢丸的推崇,表明牢丸在作者心中的特殊地位,也暗示其在当时饮食中的重要性与广泛适用性。
……
句译:
1.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
深冬时节,严寒凛冽,清晨人们相聚之时,鼻涕在鼻子里冻住,呼出的水汽在嘴边结成白霜。
2. 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要充实饥饿的肠胃、解除因寒冷而身体发抖的状况,汤饼是最佳的选择。
3. 弱似春绵,白若秋练。
(汤饼)柔软得如同春天的丝绵,洁白得好似秋天的白绢。
4. 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
热气蓬勃地四处散发,香气飞扬,远远地传播开来。
5. 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瞧而斜眄。
在下风处的行人,因这香气而流出口水,童仆们呆呆地张着嘴,斜着眼睛凝视(汤饼)。
6. 擎器者舐唇,立侍者干咽。
端着器具的人舔着嘴唇,站立一旁的侍者喉咙发干,直咽口水。
7. 若夫安乾粔籹,豚耳狗舌,剑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生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
至于安乾、粔籹、豚耳、狗舌、剑带、案盛、餢飳、髓烛这些饼,有的名称源自民间里巷,有的制作方法来自不同的风俗。
8. 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除,温不至热。
暮春之初,阴阳之气相互交替,寒气已经消除,天气温暖但还不至于炎热。
9. 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在这个时候举办宴饮活动,适合设置馒头。
10. 吴回司方,纯阳布畅,服絺绤以清暑,扇摇动而生凉。
祝融掌管南方之时(指夏季),纯阳之气布散通畅,人们穿着葛布衣服来消暑,摇动扇子生出凉风。
11. 此时为饼,莫若薄壮。
这个时候制作饼,薄壮是最好的选择。
12. 商风既厉,大火西移,鸟兽毨毛,树木疏枝。
秋风猛烈地刮起,大火星向西移动,鸟兽开始更换毛羽,树木的枝叶变得稀疏。
13. 肴馔尚温,则起溲可施。
菜肴还温热的时候,就可以制作起溲饼。
14. 隆冬御寒,兼味可用。
隆冬时节抵御寒冷,有多种馅料搭配的饼就可以派上用场。
15. 然皆用之有时,所适者便。
然而这些饼都有适宜食用的时节,适合当时的情况就是好的。
16. 苟错其次,则不能斯善。
如果弄错了它们适宜的顺序,就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17. 其可以通冬达夏,终岁常施,四时从用,无所不宜,惟牢丸乎!
那种可以从冬天吃到夏天,一整年都能制作食用,四季都可选用,没有什么不适宜的,大概只有牢丸了吧!
……
全译:
在隆冬时节,严寒肆虐。清晨众人相聚,鼻涕在鼻中冻结,呼出的气息在嘴边凝成霜花。要填补腹中饥饿、驱散周身寒意,汤饼堪称最佳之选。
汤饼柔软如同春日丝绵,洁白好似秋天白绢。热气蓬勃升腾、四处弥漫,香气飘散,传至远方。下风处的行人闻香不禁垂涎,童仆们呆呆地张着嘴,斜眼凝望。端着器具的人忍不住舔舐嘴唇,站立一旁伺候的侍者也喉咙发干,暗自吞咽口水。
至于安乾、粔籹、豚耳、狗舌、剑带、案盛、餢飳、髓烛等饼食,有的名称源于民间里巷,有的制作方法来自不同的风俗。
暮春之初,阴阳之气相互交替,寒气已然消退,天气温暖却未至于炎热。此时举办宴饮,馒头是适宜的食物。
夏季,祝融执掌南方,纯阳之气畅行天地。人们身着葛布衣裳以避暑热,轻摇扇子来增添凉意。这个时节制作饼食,薄壮最为合适。
秋风渐起,大火星向西偏移,鸟兽开始换毛,树木枝叶变得稀疏。此时菜肴尚温,便可制作起溲饼。
隆冬之际,为抵御严寒,可选用多种馅料搭配的饼。
然而,这些饼食都有其适宜的食用时节,适合当下情境才是最好的。倘若安排不当,便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有一种饼,能够历经冬夏,一整年随时可做,四季皆可食用,没有什么不适合的场景,那便是牢丸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