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8章 颜延之《陶徵士诔》,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解析:你以仁德立身而终,凭借智慧处世却离世,就如同黔娄、展禽一样(皆为古代贤德之人)。将陶渊明与黔娄、展禽等古代贤德之人相提并论,高度赞扬陶渊明的仁德与智慧,表明他的品德和才智能与先贤媲美。

33. 其在先生,同尘往世,旌此靖节,加彼康惠:

- 解析:对于先生你,虽然与尘世一同过往(指离世),但彰显你“靖节”的谥号,堪比黔娄的“康”、展禽的“惠”(皆为美谥)。再次强调陶渊明的谥号“靖节”与古代贤人的谥号一样,能体现他的高尚品德,表达对陶渊明一生品德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34. 呜呼哀哉:

- 解析:唉,悲痛啊!最后一次发出悲叹,进一步强化对陶渊明去世的哀伤,使全文在沉痛的氛围中结束,余哀不尽,让人深切感受到作者对陶渊明的深厚情谊和无尽惋惜。

……

句译:

序文

1. 夫璇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美玉极为美好,却不会成为护城河里的宝物;桂树与花椒确实芳香,却并非园林中常见的果实。

2. 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

难道是它们喜好僻远幽深之处吗?只是因为它们本性独特罢了。

3. 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所以那些没有脚却能来到人身边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有所凭借和利用;而那些接踵而来(追求名利)的人,是因为他们品格鄙薄。

4. 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

像巢父、伯成子高那样高尚的行为,伯夷、商山四皓那样崇高的气节,他们把尧、禹当作普通老人,把周、汉的富贵看得微不足道。

5. 而绵世浸远,光灵不属,至使菁华隐没,芳流歇绝,不其惜乎:

然而随着时代渐渐久远,他们的光辉精神未能延续,致使杰出的人才和美好的风尚隐没断绝,这难道不可惜吗?

6. 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辍涂殊轨者多矣:

虽然当今的人,各自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但开始时走相同的道路,中途却改变方向的人很多。

7. 岂所以昭末景、泛余波:

这怎么能发扬前贤的余光,使他们的风范流传呢?

8. 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晋朝有一位征士,是浔阳的陶渊明,他是隐居在庐山的人。

9. 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

他幼年时不喜欢玩耍,长大后有一颗质朴的心;学习不是为了成为名师,写文章只求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10. 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每见其默:

在人群中仍保持自己的孤独,与人交谈时常常沉默寡言。

11. 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他年少时贫困穷苦,家里没有仆人。连打水舂米的力气活都难以承担,野菜豆类也供应不足。

12. 母老子幼,就养勤匮:

母亲年老,孩子年幼,他尽力奉养但生活物资匮乏。

13. 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

他追思田过关于侍奉双亲的主张,领悟到毛义捧檄为官是为了奉养亲人的心情。

14. 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

起初他辞谢了州府的多次任命,后来做了彭泽县令。

15. 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由于自己的思想与世俗不合,他便弃官去追求自己的爱好。

16. 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

于是他摆脱世俗的纷争,立志于尘世之外,隐居在深山中,从此远离尘世。

17. 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他浇灌菜畦,卖菜为生,用来供应祭祀用的简单食物;编织麻鞋、芦席,来补充粮食的费用。

18. 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

他喜欢奇异的书籍,生性爱酒,摒弃繁琐的事务,养成了简约旷达的性格,大概就是所说的能摒弃国家爵位的尊贵,使家人都忘却贫穷的人吧?

19. 有诏征为着作郎,称疾不到:

朝廷下诏征召他为着作郎,他称病不去。

20. 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

享年若干岁,在元嘉四年某月某日在浔阳县某里去世。

21. 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近处相识的人悲痛哀悼,远方的人士也为之伤情。行善得福的报应难以知晓,唉,多么善良正直的人啊。

22. 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筭焉:

人的德行靠诔文来显扬,名声因谥号而更加崇高,如果符合道德正义,贵贱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23. 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

像他具有宽厚安乐善终的美德,喜好廉洁、克制自己的操守,符合谥法的规定,也不违背他生前的志向。

24. 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所以询问他的各位好友,认为应该给他定谥号为“靖节征士”。

诔辞

1. 物尚孤生,人固介立,岂伊时遘,曷云世及:

万物崇尚独自生长,人本来就应该特立独行。这哪里是因为遇到了好时机,又怎么能说是世代相传的呢?

2. 嗟乎若士,望古遥集,韬此洪族,蔑彼名级:

唉,像陶渊明这样的人,追慕古代的贤人,隐藏自己出身大族的身份,轻视那些功名官爵。

3. 睦亲之行,至自非敦,然诺之信,重于布言:

他和睦亲族的行为,出于自然而非外力督促;他信守诺言,比季布的话还重要。

4. 廉深简洁,贞夷粹温,和而能峻,博而不繁:

他廉洁深沉,简约高洁,坚贞平和,纯粹温良,温和之中又有峻峭的一面,学识广博却不繁琐。

5. 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于此,两非默置:

依顺世俗就会随波逐流,违背时俗就会被视为怪异,这两种情况只要有其一,都不能默然置之。

6. 岂若夫子,因心违事,畏荣好古,薄身厚志:

哪里像陶渊明先生,顺应自己的内心而违背世俗之事,害怕荣耀,喜好古风,轻视自身,看重志向。

7. 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

当世的霸主对他虚心以礼相待,州郡的长官推重他的风范,他以义行奉养双亲,心中不忘国家。

8. 人之秉彝,不隘不恭,爵同下士,禄等上农:

人秉承着常性,他既不拘谨也不傲慢,他的爵位如同下等的士人,俸禄和上等的农夫相等。

9. 度量难钧,进退可限,长卿弃官,稚宾自免:

人的胸怀气量难以衡量,出仕与归隐却有迹可循。司马相如弃官而去,郑朴自己辞去官职。

10. 子之悟之,何悟之辨:

你能领悟到这些道理,你的领悟是多么透彻啊。

11. 赋辞归来,高蹈独善:

他写下《归去来兮辞》,远离尘世,独善其身。

12. 亦既超旷,无适非心,汲流旧巘,葺宇家林:

他已然超脱旷达,无论身处何地都顺遂心意。在故乡的山峦间汲取清泉,在家乡的树林边修建屋舍。

13. 晨烟暮霭,春煦秋阴,陈书缀卷,置酒弦琴:

清晨的烟雾,傍晚的云霞,春天的和煦,秋天的阴凉,他时而陈列书籍、整理书卷,时而摆酒弹奏琴弦。

14. 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子然其命:

他生活秉持勤俭节约,自身又饱受贫困与疾病困扰。别人会为此忧愁,而他却坦然面对命运。

15. 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

他甘愿隐居过着闲适的生活,多次推辞朝廷的征聘。这并非只是表明他的正直,更是他坚守道的本性。

16. 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

命运纷繁复杂如水流旋转,善恶报应却渺茫难测。谁说上天会眷顾仁人,这实在让人对所谓的明智产生怀疑。

17. 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

都说上天高远,为何违背这种(善有善报)的道义?践行诚信又该凭借什么,想要顺应天理又该如何安置自己?

18. 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

他中年时,染上疟疾。但他视死如归,面对凶险如同面对吉祥之事。

19. 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他不尝试服药,也不担忧祈祷祭祀之事。安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结,怀着平和的心境永远离去。

20. 呜呼哀哉:

唉,悲痛啊!

21. 敬述靖节,式遵遗占,存不愿丰,没无求赡:

恭敬地追述“靖节”的生平,遵循他的遗愿。他生前不追求富足,去世后也不要求丰厚的丧葬。

22. 省讣却赙,轻哀薄敛,遭壤以穿,旋葬而窆:

简化讣告,拒绝赙赠,简化丧事,减少陪葬。在地上挖个坑,很快就下葬。

23. 呜呼哀哉:

唉,悲痛啊!

24. 深心追往,远情逐化,自尔介居,及我多暇:

我怀着深切的心情追念过往,随着时光流逝情感愈发深厚。自从你独居(归隐)后,我也有了更多闲暇时光。

25. 伊好之洽,接阎邻舍,宵盘昼憩,非舟非驾:

我们情谊融洽,居所相邻,白天一同休憩,夜晚一起游乐,无需舟船车马(形容往来方便亲密)。

26. 念昔宴私,举觞相诲:

回想起昔日私下的宴饮,我们举起酒杯相互劝诫。

27. 独正者危,至方则阂:

独自坚守正道的人处境危险,过于刚正不阿就会遇到阻碍。

28. 哲人卷舒,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

贤哲之人或隐或显,这些都记载在从前的典籍中。可供借鉴的例子并不遥远,我曾以这些道理规劝你,你也铭记于心。

29. 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

你对此深感忧虑,发自内心地回应,违背众人容易招致怨恨,忤逆时风往往率先受挫。

30. 身才非实,荣声有歇,睿音永矣,谁箴余阙:

自身的才能并非实在可靠(指在现实中可能不被完全认可),荣耀的名声也会停歇。你那睿智的话语已永远消逝,今后还有谁来规劝我改正缺点呢?

31. 呜呼哀哉:

唉,悲痛啊!

32. 仁焉而终,智焉而毙,黔娄既没,展禽亦逝:

你以仁德立身而终,凭借智慧处世却离世,就如同黔娄、展禽一样(皆为古代贤德之人)。

33. 其在先生,同尘往世,旌此靖节,加彼康惠:

对于先生你,虽然与尘世一同过往(指离世),但彰显你“靖节”的谥号,堪比黔娄的“康”、展禽的“惠”(皆为美谥)。

34. 呜呼哀哉:

唉,悲痛啊!

……

全译:

序文

美玉极为美好,却不会成为护城河里的宝物;桂树与花椒确实芳香,却并非园林中常见的果实。难道是它们刻意喜好僻远幽深之处吗?只是因为它们本性独特罢了。所以那些无需凭借外力就能来到身边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有所借助利用;而那些接踵而来(追求名利)的人,是因为他们品格鄙薄。像巢父、伯成子高那样高尚的行为,伯夷、商山四皓那样崇高的气节,他们把尧、禹当作普通老人,把周、汉的富贵看得微不足道。然而随着时代渐渐久远,他们的光辉精神未能延续,致使杰出的人才和美好的风尚隐没断绝,这难道不可惜吗?虽然当今的人,各自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但开始时走相同的道路,中途却改变方向的人很多。这怎么能发扬前贤的余光,使他们的风范流传呢?

晋朝有一位征士,是浔阳的陶渊明,他是隐居在庐山的人。他幼年时不喜欢玩耍,长大后有一颗质朴的心;学习不是为了成为名师,写文章只求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在人群中仍保持自己的孤独,与人交谈时常常沉默寡言。他年少时贫困穷苦,家里没有仆人。连打水舂米的力气活都难以承担,野菜豆类也供应不足。母亲年老,孩子年幼,他尽力奉养但生活物资匮乏。他追思田过关于侍奉双亲的主张,领悟到毛义捧檄为官是为了奉养亲人的心情。起初他辞谢了州府的多次任命,后来做了彭泽县令。由于自己的思想与世俗不合,他便弃官去追求自己的爱好。于是他摆脱世俗的纷争,立志于尘世之外,隐居在深山中,从此远离尘世。他浇灌菜畦,卖菜为生,用来供应祭祀用的简单食物;编织麻鞋、芦席,来补充粮食的费用。他喜欢奇异的书籍,生性爱酒,摒弃繁琐的事务,养成了简约旷达的性格,大概就是所说的能摒弃国家爵位的尊贵,使家人都忘却贫穷的人吧?朝廷下诏征召他为着作郎,他称病不去。享年若干岁,在元嘉四年某月某日在浔阳县某里去世。近处相识的人悲痛哀悼,远方的人士也为之伤情。行善得福的报应难以知晓,唉,多么善良正直的人啊。

人的德行靠诔文来显扬,名声因谥号而更加崇高,如果符合道德正义,贵贱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像陶渊明具有宽厚安乐善终的美德,喜好廉洁、克制自己的操守,符合谥法的规定,也不违背他生前的志向。所以询问他的各位好友,认为应该给他定谥号为“靖节征士”。

诔辞

万物崇尚独自生长,人本来就应该特立独行。这哪里是因为遇到了好时机,又怎么能说是世代相传的呢?唉,像陶渊明这样的人,追慕古代的贤人,隐藏自己出身大族的身份,轻视那些功名官爵。他和睦亲族的行为,出于自然而非外力督促;他信守诺言,比季布的话还重要。他廉洁深沉,简约高洁,坚贞平和,纯粹温良,温和之中又有峻峭的一面,学识广博却不繁琐。依顺世俗就会随波逐流,违背时俗就会被视为怪异,这两种情况只要有其一,都不能默然置之。哪里像陶渊明先生,顺应自己的内心而违背世俗之事,害怕荣耀,喜好古风,轻视自身,看重志向。当世的霸主对他虚心以礼相待,州郡的长官推重他的风范,他以义行奉养双亲,心中不忘国家。人秉承着常性,他既不拘谨也不傲慢,他的爵位如同下等的士人,俸禄和上等的农夫相等。人的胸怀气量难以衡量,出仕与归隐却有迹可循。司马相如弃官而去,郑朴自己辞去官职。你能领悟到这些道理,你的领悟是多么透彻啊。

他写下《归去来兮辞》,远离尘世,独善其身。他已然超脱旷达,无论身处何地都顺遂心意。在故乡的山峦间汲取清泉,在家乡的树林边修建屋舍。清晨的烟雾,傍晚的云霞,春天的和煦,秋天的阴凉,他时而陈列书籍、整理书卷,时而摆酒弹奏琴弦。他生活秉持勤俭节约,自身又饱受贫困与疾病困扰。别人会为此忧愁,而他却坦然面对命运。他甘愿隐居过着闲适的生活,多次推辞朝廷的征聘。这并非只是表明他的正直,更是他坚守道的本性。命运纷繁复杂如水流旋转,善恶报应却渺茫难测。谁说上天会眷顾仁人,这实在让人对所谓的明智产生怀疑。都说上天高远,为何违背这种(善有善报)的道义?践行诚信又该凭借什么,想要顺应天理又该如何安置自己?他中年时,染上疟疾。但他视死如归,面对凶险如同面对吉祥之事。他不尝试服药,也不担忧祈祷祭祀之事。安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结,怀着平和的心境永远离去。唉,悲痛啊!

恭敬地追述“靖节”的生平,遵循他的遗愿。他生前不追求富足,去世后也不要求丰厚的丧葬。简化讣告,拒绝赙赠,简化丧事,减少陪葬。在地上挖个坑,很快就下葬。唉,悲痛啊!

我怀着深切的心情追念过往,随着时光流逝情感愈发深厚。自从你独居(归隐)后,我也有了更多闲暇时光。我们情谊融洽,居所相邻,白天一同休憩,夜晚一起游乐,无需舟船车马(形容往来方便亲密)。回想起昔日私下的宴饮,我们举起酒杯相互劝诫。独自坚守正道的人处境危险,过于刚正不阿就会遇到阻碍。贤哲之人或隐或显,这些都记载在从前的典籍中。可供借鉴的例子并不遥远,我曾以这些道理规劝你,你也铭记于心。你对此深感忧虑,发自内心地回应,违背众人容易招致怨恨,忤逆时风往往率先受挫。自身的才能并非实在可靠(指在现实中可能不被完全认可),荣耀的名声也会停歇。你那睿智的话语已永远消逝,今后还有谁来规劝我改正缺点呢?唉,悲痛啊!

你以仁德立身而终,凭借智慧处世却离世,就如同黔娄、展禽一样(皆为古代贤德之人)。对于先生你,虽然与尘世一同过往(指离世),但彰显你“靖节”的谥号,堪比黔娄的“康”、展禽的“惠”(皆为美谥)。唉,悲痛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