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2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十三》,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拟行路难?其十三

鲍照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

赏析:

《拟行路难·其十三》是鲍照拟行路难组诗中的一首,以游子的视角,生动展现了其从壮志满怀到被现实消磨,陷入思乡念亲与对妻子愧疚之情的复杂心路,反映出古代征人漂泊羁旅的愁苦与无奈。

一、主题思想

1. 壮志消磨与时光流逝之叹:诗开篇借“春禽喈喈旦暮鸣”营造出喧嚣欢快的氛围,与游子内心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回想“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当初从军时壮志凌云,可“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三年漂泊,时光飞逝,壮志未酬,却徒生白发,表达了对时光无情流逝和壮志被消磨的深沉感叹。

2. 羁旅思乡与对家人的牵挂:“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直白道出游子对客死异乡的恐惧,以及漂泊中思念无处寄托的痛苦。“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进一步体现其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听到过客提及家乡,急切询问,尽显思乡之切。

3. 对妻子的愧疚与深情:通过过客之口,描绘出妻子“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悲朝泣闲房,暮思泪沾裳”“形容憔悴”“蓬鬓衰颜不复妆”的形象,既展现妻子独守空闺的忠贞与悲苦,也侧面反映出游子对妻子的愧疚与深情,夫妻分离的痛苦在诗中表露无遗。

二、艺术特色

1. 巧妙的起兴与对比:以春禽旦暮鸣起兴,欢快鸟鸣引发游子忧愁,形成鲜明对比,为全诗奠定哀伤基调,有力烘托出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将游子初从军的壮志与如今的沧桑白发对比,突出时光对人的改变,强化情感落差,使读者更深刻感受其命运变化的无奈。

2. 细腻的心理描写:“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等语句,生动刻画出游子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思念无处安放的迷茫,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其复杂内心。而通过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听闻妻子状况后的情感反应,全方位展现其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3. 独特的叙事视角转换:诗中由游子自述转为过客讲述,通过过客之口传递家乡与妻子的信息,这种视角转换丰富了诗歌叙事层次,使故事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既直接展现游子的内心世界,又通过他人视角侧面描绘妻子形象,加深读者对夫妻分离痛苦的理解,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解析:

1.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 解析:诗歌开篇描绘春天的禽鸟从早到晚不停地欢快啼鸣。“喈喈”生动地模拟出鸟儿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然而,对于游子(“君子”)而言,这鸟鸣非但未带来愉悦,反而深深触动其内心忧愁思念之情。此处以乐景衬哀情,用鸟儿的欢快自由,反衬出游子的孤独与思乡的哀愁,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2.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 解析:此句回忆往昔。“我”当初毅然离开家乡,投身于侨居地的军队。“荣志溢气”表明当时的“我”充满着荣耀的志向,意气风发,“干云霄”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志向之高远,仿佛能直上云霄,生动展现出诗人离家从军时满怀壮志豪情,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

3.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 解析:“流浪渐冉”描绘了从军后四处漂泊、时光逐渐流逝的状态。“经三龄”明确指出时间已过去三年。在这漫长的漂泊岁月里,诗人猛然惊觉自己已生出白发和白色胡须。“忽”字表现出这种变化的突然性,传达出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震惊与无奈,暗示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使壮志豪情逐渐被消磨。

4.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 解析:诗人为白发所困扰,傍晚对着河水将白发白须尽力拔尽。然而,第二天清晨对着镜子一看,白发又已长满。这两句通过夸张的细节描写,强化了时光流逝对诗人的影响,表现出白发增长速度之快,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忧愁之深,犹如这不断生长的白发,难以遏制,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在时光面前的无力感。

5.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 解析:诗人内心充满忧虑,害怕自己长期漂泊在外,最终客死他乡,成为异地之鬼。“羁死”突出了漂泊与死亡的无奈,“客思寄灭”表明羁旅他乡的思念之情无处寄托,最终可能消逝,“生空精”则感慨生命仿佛白白耗费精力。此句深刻表达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恐惧,以及对长期漂泊、思念无果的悲哀,将内心的痛苦与迷茫推向高潮。

6.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 解析:在深深的忧虑与痛苦中,诗人时常怀念家乡的田野风光,思念家乡的亲人。每当念及,便忍不住发出悲叹之声。“每怀”“念我”强调了思念的频繁与深切,“多悲声”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因思念而生的悲痛,进一步凸显出其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强烈。

7.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 解析:正在沉浸于思乡之情时,诗人突然遇到一位过客打听寻找自己。诗人对此感到惊讶,反问过客为何知道自己家在南城。这一情节自然引出下文与过客的对话,展现出诗人对家乡信息的极度渴望,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漂泊在外,对家乡消息的匮乏与期待。

8.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 解析:过客回答说自己曾经在诗人的家乡居住过,所以知晓诗人在此城从军服役。过客的这一回答,既解释了其知晓诗人信息的缘由,又为下文关于家乡和妻子情况的叙述做铺垫,推动了诗歌情节的发展。

9.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 解析:过客接着讲述自己也要离开家乡远赴万里之外,此刻正像诗人一样,因服役而要去远方征战。此句不仅表明过客与诗人有着相似的漂泊命运,加深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征人漂泊的普遍现象,使诗歌的情感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10.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 解析:过客带来了诗人妻子的消息,说他离开家乡时听闻诗人的妻子在闺房中独自居住,如同寡妇般坚守贞节,名声远扬。“孀居独宿”描绘出诗人妻子独守空闺的孤独处境,“有贞名”则强调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侧面体现出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让诗人对妻子既感愧疚又心怀感激。

11.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