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2章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

赏析: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是谢朓赴宣城太守任途中所作,诗中细腻展现了其复杂心境,既有对赴任的期许,又有隐逸之念。

一、开篇点题,描绘行程与江景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起笔便点明前往宣城的行程。诗人逆江向西南行进,而江水却向东北奔腾。 “永”字强调路途漫长,“骛”字将江水拟人化,写其奔腾之势。江路的漫长与江水东流的对比,不仅勾勒出空间上的动态感,也暗示诗人背离熟悉方向,踏入未知旅程,为全诗奠定了既开阔又略带迷茫的基调。

二、远景勾勒,情景交融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诗人极目远眺,在水天相接处识别归舟,于云雾缭绕间分辨江树。这两句诗宛如一幅淡墨山水画卷,营造出悠远、辽阔的意境。 “识”与“辨”细腻地表现出诗人长时间凝望的专注神情。归舟与江树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情思,归舟或许引发其对故乡的思念,而江树则增添旅途漂泊之感,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三、直抒胸臆,倾诉羁旅疲惫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诗人直抒胸臆,坦言羁旅之思令自己疲惫不堪、心神摇荡。 “摇摇”生动传达出内心的烦乱与不安。“孤游昔已屡”表明这样的孤独漂泊并非首次,进一步强化了疲惫与厌倦情绪,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在长期旅途中积累的无奈与愁绪。

四、剖析心境,平衡入世与出世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此句展现诗人复杂心境。“怀禄情”体现其对仕途的期待,获得官职、享受俸禄意味着实现自身价值与抱负;“沧洲趣”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沧洲”常象征远离尘世的隐居之地。诗人巧妙平衡二者,认为此次赴任宣城,既可得俸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自然,契合隐逸志趣,展现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思考与调适。

五、表达超脱,追求内心宁静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诗人坚信赴宣城任职能使其与尘世喧嚣隔绝,在此处邂逅赏心乐事。“嚣尘”指代世俗纷扰,“赏心”则是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此句表明诗人试图在仕途与内心宁静间寻找平衡,借远离尘嚣来安抚疲惫心灵,表达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六、用典明志,坚定归隐决心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诗人以玄豹为典,据《列女传》,南山玄豹为避雾雨伤害,藏于雾中七日不食。诗人自谦无玄豹般深藏远害的本领,但也决心如它般在宣城隐居避世,借典故表达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为全诗画上意味深长的句号。

七、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中景语皆情语,如江景、远景描绘既勾勒旅途风光,又烘托诗人复杂情绪。江路漫长、江水东流暗示漂泊与迷茫;归舟、江树引发思乡与孤寂。情因景生,景为情设,二者浑然一体。

2. 心境刻画细腻:诗人深入剖析内心,将羁旅疲惫、对仕途与隐逸的矛盾态度及最终追求宁静的心境逐层展现,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内心波澜。

3. 用典精妙:结尾用玄豹之典,巧妙深化主题,含蓄表达归隐决心,丰富诗歌文化内涵,使诗歌言简意赅却意味深远。

……

解析:

1.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 解析:“江路”点明诗人此刻正沿着江水前行,“西南永”表明行程方向是向西南,且路途漫长。“永”字强调了路程的遥远无尽,给人一种前途漫漫的感觉。“归流”指的是江水,“东北骛”描绘江水奔腾向东北方流去,“骛”字赋予江水一种迅猛奔腾的动态感。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逆着江水的流向朝着西南行进,不仅在空间上展现出一种逆向而行的张力,也暗示着诗人背离熟悉的方向,踏入未知旅程,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既开阔又略带迷茫的基调,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

2.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