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3章 谢朓《同谢谘议咏铜雀台》,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解析:“穗帷”指的是灵帐,通常是在祭祀或丧葬等场合用于覆盖灵柩或灵位的帷幕,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且带有哀伤的感觉。“井干”描述的是铜雀台建筑的结构,它如同井上的围栏,交错重叠,这里指代铜雀台。灵帐在铜雀台的建筑间随风飘动,画面感十足,营造出一种阴森、空寂的氛围。“樽酒若平生”,“樽酒”即酒杯中的酒,这里说供奉的酒就如同曹操生前时一样摆放着。此句以今时之景对照往昔曹操在世时的情形,尽管酒依旧如往常般供奉,但曾经饮酒的人已不在,强烈地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为全诗定下了伤感、悲凉的基调,引导读者进入对历史兴亡和生命无常的思索之中。
2.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 解析:“郁郁”生动地描绘出西陵树木生长得繁茂、郁郁葱葱的样子,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西陵是曹操陵墓所在之地,本应是寂静、肃穆的,然而这里的树木却充满生机,形成一种反差。“讵闻歌吹声”中,“讵”表示反问,意为“怎能”。铜雀台曾是歌舞升平之所,曹操生前常在此欣赏歌吹之乐,但如今他长眠于西陵,纵使铜雀台上仍可能有歌吹之声,他却再也无法听到。此句以繁茂的西陵树这一富有生机的乐景,反衬出曹操已逝、无法听闻歌乐的哀情,进一步强化了生死之间的巨大落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消逝和历史的无情,引发对生命短暂与世事变迁的深沉感叹。
3.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 解析:“芳襟”点明了主体是女子,“芳”字体现出女子的柔美与娇贵,而“襟”则是衣襟,暗示这是铜雀台上侍奉曹操的妾伎。“染泪迹”直观地描绘出妾伎们以泪洗面,泪水浸湿了衣襟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她们内心的哀伤与痛苦。“婵媛”一词形容女子情思萦绕、眷恋不舍的样子,在这里描绘出妾伎们对曹操怀着深深的情意。然而,“空复情”三个字却道尽了她们的无奈,尽管她们情感真挚,但曹操已离世,她们的这份深情终究是付诸东流,无法得到回应。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入刻画了妾伎们在情感上的挣扎与无奈,揭示了她们在历史大背景下悲惨的命运,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们的哀怨,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中哀伤、无奈的主题。
4.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 解析:“玉座”指代曹操的灵位,象征着他生前的尊贵地位。即便曾贵为君主,如今他的灵位也只能在这铜雀台上独自承受着寂寞。“犹”字强调了这种寂寞的状态,加深了读者对曹操身后凄凉的感受。“况乃妾身轻”则从妾伎的视角发出感慨,曹操作为曾经的王者,其灵位尚且如此寂寞,更何况像她们这样身份低微、无足轻重的妾伎呢。这里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将寂寞的程度从曹操延伸到妾伎身上,突出了妾伎们更为悲惨的境遇。此句不仅是对铜雀台故事中人物命运的哀叹,更是对整个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尊贵还是卑微,都难以逃脱寂寞与无常的命运,将诗歌对生命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感慨推向了高潮,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和命运本质的深入思考。
……
句译:
1.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灵帐在铜雀台的井干结构间飘动 ,供奉的美酒还像曹操生前那样摆放着。
2.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西陵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 ,(曹操)又怎能听到铜雀台上的歌吹之声呢?
3.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铜雀台上的妾伎)美丽的衣襟染上了斑斑泪迹 ,情意缠绵却终究是徒劳深情。
4.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曹操的灵位尚且如此寂寞 ,更何况我这样身份低微的妾伎呢。
……
全译:
铜雀台上,灵帐在井栏似的建筑间随风飘拂,案上供奉的美酒,还如曹操生前一般摆放。
西陵的树木,依旧郁郁葱葱地生长,可曹操怎能再听闻,这铜雀台上的歌吹乐章?
(台上的)女子们,衣襟上已染满了斑斑泪迹,纵然情意绵绵,却也只是空自悲伤。
那象征曹操的玉座,尚且孤寂清冷无人相伴,更何况我等身份低微的妾伎,更觉孤苦凄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