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9章 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

谢朓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

赏析: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是谢朓与徐都曹同游新亭渚后所作,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春日新亭渚的美景,展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与悠然自得的心境。

一、起笔点题,引入胜境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诗人开篇以宛洛之地的遨游起兴,宛洛在古代是繁华游乐之所,借此点明此次出游之愉悦,如同在宛洛般畅快。“春色满皇州”则直接点出都城建康春景之盛,一个“满”字,生动展现出春色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景象,渲染出热闹、蓬勃的春日氛围,为全诗奠定欢快基调,吸引读者跟随诗人脚步领略新亭渚的春光。

二、驻足远眺,江景入画

“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描绘诗人与友人将车停于东郊路边,“结轸”表明停车驻足,专注欣赏风景。随后诗人极目远望,苍茫江水奔涌流淌。“迥瞰”一词,体现视野开阔辽远,江水的“苍”色,不仅描绘出江水深沉之色,更增添几分雄浑壮阔之感。此句由近及远,从停车的郊野过渡到远处的江流,空间层次分明,展现出画面的宏大与开阔,同时也为下文细致描绘春景做铺垫。

三、精妙刻画,光影流转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这两句是诗中精妙之笔,极具画面感。“日华川上动”,太阳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随着江水波动闪烁,“动”字赋予日华以动态美,仿佛阳光在江面上欢快跳跃,波光粼粼。“风光草际浮”,春风拂过,春草摇曳,那若有若无的春光仿佛在草尖上漂浮流动,“浮”字将无形的春光具象化,生动展现出春天的灵动与生机。诗人通过捕捉阳光在江面、风光在草际的独特光影变化,将春日的明媚与活力刻画得入木三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

四、桃李桑榆,繁茂之象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故,描绘出桃李盛开,引得人们纷纷前来观赏,树下踏出条条小径的热闹场景,侧面烘托出桃李之美与春日之吸引力。“桑榆荫道周”则展现了道路四周繁茂的桑榆树枝叶相连,形成大片树荫。桃李的明艳与桑榆的繁茂相互映衬,构成一幅丰富多样的春日田园画面,体现出春天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美好春光的喜爱与赞美。

五、游罢思归,眷恋不舍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东都”指代建康,“俶载”表示开始,这里指此次出游即将结束。尽管要踏上归程,但诗人仍频频回望那绿色的田野。“望绿畴”三个字,饱含着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眷恋不舍之情,将诗人悠然自得、沉醉于春光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结构上,此句收束全诗,使诗歌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结束,给人留下回味悠长之感。

六、艺术特色

1. 色彩鲜明,画面感强:诗中运用丰富色彩,如“青郊”“苍江”“日华”“绿畴”等,形成鲜明对比与和谐搭配,勾勒出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 动静结合,灵动自然:既有“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等动态描写,展现春日的灵动活泼;又有“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的静态刻画,呈现出春日景色的静谧美好。动静相互交融,使诗歌富有节奏感与生命力。

3. 情感真挚,情景交融:诗人对春日新亭渚美景的描绘,处处渗透着内心的愉悦与悠然之情。景因情而生动,情因景而更显真挚,情景浑然一体,自然流畅地传达出诗人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

……

解析:

1.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 解析:“宛洛”指宛城和洛阳,在古代是繁华热闹、适合游览的胜地,这里借指建康(今南京),诗人将建康比作宛洛,表明此地同样适宜畅快遨游。“佳遨游”直接点明此次出游的愉悦感受。“春色满皇州”,“皇州”即京城,也就是建康,一个“满”字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京城的景象,仿佛春色毫无保留地铺展开来,渲染出春日的浓郁氛围,给人以生机勃勃、热闹繁华之感,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具体春景的描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