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3章 谢朓《和刘记室春旦诗》,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 解析: “风荡”描绘出春风吹拂的动态,点明此时的环境因素。在春风的吹拂下,“飘莺乱”,黄莺在空中飞舞,“飘”字写出了莺鸟轻盈的姿态,“乱”字则生动地表现出莺鸟在风中穿梭,被风影响而略显凌乱的活泼模样,从声音和姿态上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感,让人仿佛能听到莺啼声,看到它们在风中欢快飞舞的场景。“云行”描绘出白云悠悠飘动的状态,给人一种悠然闲适的感觉。“芳树低”从视觉角度,通过云与树的位置关系,描绘出白云似乎要与芬芳的树木相接,仿佛压低了芳树,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进一步渲染出春日灵动、美妙且充满诗意的氛围。
3.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 解析: “暮春”明确了季节,暮春时节,春光达到极盛,同时也暗示着春日即将走向尾声,为诗歌增添了一丝时光易逝的淡淡愁绪。“春服美”一方面实写暮春时节,天气转暖,人们所着春服轻薄合身,色彩鲜艳,体现出春日的美好与舒适;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心情愉悦,对出游充满期待。“游驾”表明人们驾车出游,“凌丹梯”形象地描绘出车辆沿着如丹红色般陡峭的山路缓缓攀登的情景。“丹梯”既写出山路的陡峭,又因其色彩赋予了一种神秘、美好的感觉,仿佛沿着这条路攀登,能够到达更美好的境界,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出下文登高后的所见所思。
4.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 解析: 此句运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鲁”的典故。“升峤”和“登峦”都表示诗人登上高山,站在高处俯瞰。“既小鲁”表明诗人登上高山后,视野开阔,如同孔子登泰山时,觉得鲁国都变得渺小了,这种视野的开阔不仅让诗人看到了广阔的天地,更让诗人的心境得到提升,感受到自身在天地间的渺小。然而,“且怅齐”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这种开阔的视野下,诗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齐国的兴衰,引发了对历史兴亡变迁的惆怅之感。这种情感的转变,从单纯的登高望远的开阔之感,转变为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思考,使诗歌的意境得到拓展,情感内涵更加丰富,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5.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 解析: “王孙”在古代常指贵族子弟,这里指代那些出游的人们。“尚游衍”描绘出贵族子弟们依旧在尽情地游玩嬉戏,享受着春日的美好时光,展现出他们无忧无虑、沉醉于春光的状态。“蕙草正萋萋”描绘了野外的蕙草长得十分茂盛,“萋萋”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蕙草生长的繁茂与生机勃勃。这两句以景结情,通过“王孙”的游乐与“蕙草”的生长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春日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时光的悄然流逝。尽管人们在尽情享受春光,但时光依旧不停流转,就像蕙草在不断生长,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对时光和生命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使诗歌在结尾处留下了悠长的余韵,耐人寻味。
……
句译:
1. 天明开秀嶅,澜光媚碧堤
天亮后,阳光照亮了秀丽的山峰,湖面波光粼粼,温柔地映照着碧绿的湖堤。
2.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春风吹拂,黄莺在空中飘荡,略显凌乱,白云飘动,仿佛压低了芬芳的树木。
3.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暮春时节,春服轻盈美观,人们驾车沿着如丹红般陡峭的山路缓缓攀登。
4.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登上高山,就像孔子登泰山而小鲁,视野开阔,站在山峦之上,不禁对历史上齐国的兴衰感到惆怅。
5.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贵族子弟们仍在尽情地游玩嬉戏,野外的蕙草正生长得十分茂盛。
……
全译:
天色破晓,阳光照亮了秀丽的山峰,湖面波光潋滟,与碧绿的湖堤相互映衬,格外妩媚。
春风轻拂,黄莺在空中飞舞,仿佛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白云飘动,似乎要压到芬芳的树木上。
暮春时节,人们身着华美的春服,驾车沿着陡峭的山路缓缓而上。
登上高山,就像孔子登泰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一样,视野极为开阔;站在山峦之上,不禁为齐国的兴衰而惆怅。
贵族子弟们还在尽情地游玩,野外的蕙草长得十分繁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