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4章 沈约《郊居赋》,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以作者的生活轨迹与思绪为脉络,从家族历史、个人经历,到郊居自然环境、对历史的反思,再到个人心境的转变,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如先叙述家族辗转,为自身心境形成做铺垫;接着描写郊居,展现生活环境与情趣;随后反思历史,加深对人生的感悟;最后回归自身心境,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2. 语言华丽,辞藻丰富
- 运用大量华丽辞藻描绘事物,增强感染力与表现力。如 “其竹则东南独秀,九府擅奇。不迁植于淇水,岂分根于乐池。秋蜩吟叶,寒雀噪枝。来风南轩之下,负雪北堂之垂”, “独秀”“擅奇” 等词突出竹子的独特, “吟叶”“噪枝” 等生动描绘竹间景象,用词精准且富有美感。
- 善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如 “或列席而赋诰,或班觞而宴语”“始则钟石锵??,终以鱼龙澜漫。或升降有序,或浮白无筭”,增强文章气势与节奏感。
3. 用典巧妙,内涵丰富
- 多处引用典故,增加文化底蕴与内涵。如 “颜箪食而乐在,郑高廪而空虚”,分别用颜回安贫乐道和郑国虽有高廪却空虚的典故,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表达更为含蓄深刻,展现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四、文学价值与影响
《郊居赋》是南朝赋体文学的优秀代表,其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影响后世山水文学创作,为田园山水诗赋发展提供借鉴。在情感表达与人生思考上,展现出文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内心挣扎与追求,引发后世读者共鸣。其严谨结构、华丽语言及巧妙用典,为赋体文学创作树立典范,对研究南朝文学风格与文人心态具有重要价值。
……
全译:
只有道德修养极高的人能超越自我,真正做到物我两忘。中等才智以下的人,都以顺适本性为行事准则。野兽依靠洞穴才能自由驰骋,鸟儿先筑好巢穴而后翱翔天空。陈仲子居住在贫困的小巷却家业兴旺,晏婴住在低洼潮湿之地而品德高尚。子产侨居东里施行仁义,凤凰在西堂隐藏踪迹。我这人志向狭隘,没有治理天下的大才。只想着像鸟儿依林敛羽,鱼儿依托水流藏身。对华丽的房屋毫无兴趣,也不想在康庄大道上显达。来到东郊这广阔之地,步入蓬蒿丛生的荒野。在这儿随意横竖搭建居所,任凭风吹雨打。
往昔西汉末年,我家的迁徙由此开始。祖先离开繁华之地来到海昏,在江边开创家园。家族传承如同黄河、济水世代流淌,历经的时间超过班固家族十代。家族中人有的辞去俸禄回乡务农,有的出仕为官。到了东晋隆安年间,时世艰难,国运坎坷。世间动荡,人们如随波逐流,百姓错过农时,心怀恐惧。街巷如乱麻般混乱,道路上饿殍遍野。天地虽广阔却无安身之处,苍天高远,满心悲苦向谁倾诉。
我的皇祖年轻时,正逢艰难至极的时世。离开危乱的邦国,窘迫惊恐,四处寻找安身之地而后迁移到朱方。开始在朱方建房定居,在幽静庭院中安闲休息。恰逢圣主兴起,于是凭借时机展翅高飞。驾车向南驶向皇都,在大道上驰骋施展才力。迁居到华美的宅第,在高门大户处落户。宅旁是修长平坦的小路,面对的是清澈笔直的淮水。美好的时光渐渐远去,世道忽然起伏变化。家族延续四代到如今,我也已过百岁。可叹这破旧的房屋难以保全,如同落叶随风飘落。有时除草砍棘重建家园,有时刚往西迁又往东搬。时而在白社勉强容身,也曾像梁鸿一样在伯通处寄住家小。我一生行事正直,内心向往独来独往的生活。常常思念幽居之人,眺望田野久久遐想。本想超脱外物,却无奈被尘世束缚。像应璩那样屡次感叹为官的牵累,如陆机所说陷入世网。世事纷繁难以遂愿,志向坚定未曾改变。道路将尽越发陡峭,心情如傍晚暮色愈发深沉。我怀揣如兰花般的本心,这愿望却是如此渺茫。口中吟唱着 “归欤” 却徘徊不前,眷恋着山川而击掌叹息。
遇到当今君主丧失德行,其昏庸残暴竟如此猖獗。这是牧野之战、商汤升陑所未曾有过的。百姓们喋喋悲叹,如同待宰羔羊。仰望苍天却无处可归,即便不被人牵引也会遭受屠戮。起初感叹像丝线般细微的征兆未曾察觉,最终历经艰险才有所领悟。探寻上天的仁爱,可知没有比百姓更需要它的了。上天在井宿、翼宿之地授予神秘符命,这实在是秉承了神灵的旨意。
当圣主开始治理天下时,正值恶行积累到极点。他宁愿割舍下方受苦的百姓,也要廓清天空浓重的阴霾。圣主忙碌得无暇吃早饭,常常在深夜还起身处理政务。既涵盖了虞舜、夏禹的德政,又追随着轩辕、颛顼的脚步。其德行无论多远都能遍及,光明无论多细微之处都能照亮。在辽阔荒远之地宣扬恩泽,将仁爱之风传播到偏远习俗之地。追溯远古而遐想,确信王道如同美玉般珍贵。
正值圣主如获河图的盛世,遇到圣明兴起的美好时期。我在早年辞去近侍之职,有幸在此时辅佐朝政。我缺乏投石报国的勇猛志向,也没有惊采绝艳的华丽辞藻。置身官员之列受封城邑,以河山为界开创基业。辅佐太子发扬美德,在众多官署中履行职责。担心自己这样的鄙陋之人容易失去恩宠,害怕难以长久保持荣华富贵。前世那些权贵,很少有人会钟情于山林窟穴。就像楚、赵之地的繁花,彼此攀比骄奢。在铜驼街修筑豪华馆舍,在北阙建造高门。在华丽的内室设置重重门户,岂是蓬蒿能够淹没。把基业传给后代子孙,怎能在穷困之地安身。品味先哲的言论,这本来就是我内心所喜好的。我不羡慕在城市中手握权势,也不会在市井中求取声名。吟唱着老子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微” 来建造居室,庆幸它能遮蔽风霜。
于是我来到这荒远的田野,抵达荒凉的郊野,编织经霜的荻草,修葺耐寒的茅草。构建起禽鸟栖息鸣叫的地方,修筑起田舍与村落相交之处。因为树木妨碍屋檐而砍伐树木,因鸟巢妨碍地基而剪掉鸟巢。疏通积水洼地,填平井壁的凹陷。在北渠种植芳香的枳树,在南浦栽种修长的杨树。把破瓮做的窗户安在如兰草般芬芳的居室,将低矮的墙壁等同于华丽的高墙。用老荆条编织成门,借助外面的柴扉作为户。既在庭院的树荫下乘凉,又凭借种植的香草作为篱笆。
打开楼阁房间向远处眺望,开辟高窗向四周观望。让积水在屋檐下逐渐形成小池,使田埂小路环绕在堂下。这里的水草有浮萍、芡实、菱角,菁草、水藻、芦苇、茭白。还有石衣、海发,黄色的荇菜、绿色的菖蒲。红色的荷花在轻浪中摇曳,碧绿的荷叶覆盖在澄澈的湖面。食用这些美好的果实能延年益寿,如同在仙境中振翅飞翔。那陆上的草类有紫鳖、绿葹,天薯、山韭,雁齿、麋舌,牛唇、彘首。它们在南池的南岸繁茂生长,在北楼的后面烂漫盛开。有的覆盖在小洲上遮蔽地面,有的缠绕在窗前窥视屋内。
至于园林住宅各有独特形制,田地菜圃各不相同。李衡有千棵橘树,石崇有万株杂果。这些都是豪情之人的奢侈之举,并非我这崇尚俭朴之人的乐趣所在。我只希望园中的树木枝叶繁茂,红绿相间。树木环绕窗户,连接屋檐和墙角。红色的花朵如丹房般光彩照人,翠绿的叶子如九衢般舒展。紫色的花带抽出红色的花瓣,青色的花萼衔着白色的花蕊。那林中的鸟儿或翻飞或栖息,上下颉颃,鸣声此起彼伏。楚地有多种雀鸟,传来嘤嘤的鸟鸣声交织成一片。有的鸟儿尾羽斑斓,翅膀如绮缎般美丽,有的鸟儿绿色的颈毛,红色的额头。它们喜欢隐藏在枝叶间,忽然间鸣叫着往来穿梭。这里的水禽有大雁、小雁,天狗、泽虞等。还有秋鹥、寒??,修长的鹢鸟、短小的野鸭。它们拖着参差不齐的柔弱水草,轻盈的身躯在水中嬉戏。翅膀拍击水流溅起泡沫,羽翼鼓起波浪形成水珠。这里的鱼有红鲤、青鲂,纤细的儵鱼、巨大的鳠鱼。它们鳞片碧绿,尾巴朱红,头颅修长,额头微仰。小鱼在水中小洲嬉戏形成花纹,大鱼喷吐水流扬起白色水花。我不羡慕江海的广阔,只愿与这些生物在我的宅院里彼此相忘,悠然自得。
这里的竹子是东南一带独一无二的,在各地都堪称奇特。它们不移植于淇水之畔,也不扎根于乐池之边。秋天的蝉在竹叶间吟唱,寒冬的雀鸟在枝头聒噪。风从南轩下吹来,雪在北堂边堆积。探寻过往的踪迹,观察前人的智慧与虚伪。常常是追求虚空而索求实有,都把难事看得容易。不能克制自己而追求满足,搜罗奇珍异宝给自己带来负担。这也是过去的士人所迷惑之处,而如今是我要避开的。
追溯神农氏开始,探究最初播种的情形。从那时开始改变茹毛饮血的生活,以谷物为食,这是人类生命延续的保障。探寻井田制的往昔记载,考察前代书籍中关于田间小路的描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却乐在其中,郑国虽有高大的谷仓却内心空虚。百亩土地有时收成不足,有时五十亩却有盈余。抚摸内心局促思考,庆幸能在庭院房舍自给自足。在东边的田地里用旧耜耕种,用新修的水渠灌溉北边的田地。清晨不必匆忙烧火做饭,早上不必抱着瓮浇灌蔬菜。排除外界事物一概抛开,唯有这田园劳作是我的牵挂。何必追求千仓万箱的积蓄,也不羡慕汶阳肥沃的土地。
在东南方极目远眺,对着堆蒙山流目观望。虽然这座山只是个小土丘,却是陶侃曾经宴游之地。当年他驾驭着四匹马拉的车高低起伏,繁密的胡笳声清脆婉转。桌上的食物方圆交错,穷尽山海物产一同进献。哪里是一时的权势值得称伟,即便舍弃千金也不屑一顾。试着扪心而论,这样的风气怎能提倡。这或许是通达之人的深远旨意,并非平庸之人所能理解。暂且转移情思放眼远望,在归途中认识这座小山。修长的汀洲环绕着桂渚,强秦开始在这里设置钟邑。道路萦绕吴国通到越国,沿着海岸通到闽地。长久思念着家乡的三青鸟,故乡实在是珍贵。我确实希望在晚年回到故乡,并非在青春年少时迷失方向。
为何东川之水浩浩荡荡,独使我为之流涕。往昔我曾误列贤人之列,多次来到此地游玩。曾经陪着彩旗飘扬的车驾并驾齐驱,跟随龙舟沿着水洲前行。有时列席参与撰写文诰,有时依次举杯宴饮交谈。然而一朝之间,丧幕垂下,一切归于幽冥,西陵忽然变得草木茂盛。望着秋风长久叹息,常常想起在此处的欢乐时光。起初钟鼓之声锵锵作响,最终以鱼龙百戏的盛大场面结束。人们或进退有序,或开怀畅饮不计杯数。尊贵的有如丙吉、魏相、萧何、曹参,亲近的则像梁孝王、周武王、周公旦。但他们都如同霜雾般消散灭亡,与风云一同消逝不见。
眺望孙权之孙吴景帝的墓田,追寻当年雄霸天下的遗迹。孙权确实承接汉朝成为一代帝王,无疑是开创东吴的英明君主。他以衡山为镇国之山,囊括长江、汉水作为疆域。只可惜徒然在石椁上刻下言辞,最终金缕玉衣也招来灾祸。如今墓地忽然荒芜无人修整,如同汉光武帝的原陵般衰败隐晦。哪里还管蝼蚁、狐兔在此出没,更不用说樵夫、牧童前来践踏。放眼望向东山,心中满是凄怆,无法愉悦。
这里原是昔日太子的旧苑,实际上是博望侯刘据的旧基。高大的树林以桂树为标志,排列的草丛以芳芝为冠首。风台如鸟儿累叠的翅膀,月榭有重重的斗拱。众多的斗拱高耸,上百个拱木相互支撑。清晨在树林中驾车,乘着木兰舟在水上嬉戏。三年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二十四年过去。一切都被夷为平地,仿佛被荡涤干净,并非因为古今时代不同所致。
我将目光回转到东北方,看到这座山岭上的高馆。虽然一切已浑然一体,不见昔日痕迹,但确实有遗训可以秉持。起初餐食云霞、吞吐雾气,最终登临虚空、倒影于天。驾驭着弯曲的雌霓,在悠长的天河中泛舟。指着咸池稍作休息,遥望着瑶台奋力驰骋。并非夸口自我炫耀,只希望能求得神妙的药方。
钟岩山势幽深茂密,在皇都之旁显得高峻雄伟。它大概是山川祭祀的尊崇之地,蕴含风云,吐纳润泽。它的形状,巍峨高耸,高枝拂日。山势险峻,凹凸不平,有的地方低洼,有的地方平坦。巨石盘卧,形状奇异。孤立的小路横插其间,洞穴深邃幽暗。山有千丈万仞之高,层层叠叠,有三重九层。山脉环绕州邑,横跨城郊。傍晚有素烟如带,清晨被白雾萦绕。近处探寻,可见一岩呈现不同色彩,远处眺望,则百岭一片青葱。
观看刘宋、萧齐两代的陵墓,目睹那遭受摧残后的墓道。宋苍梧王刘昱因颠沛于奸佞小人之手而丧命,齐明帝萧鸾因在权位上收敛锋芒而得势。宋文帝刘义隆在朝堂上恭谨律己,喜好在玄学中寄托情志。宋孝武帝刘骏因穷奢极欲而招灾,齐武帝萧赜因忘怀国事而受尊崇。祖先们是何等的奇杰出众,威风震天动地。只有当今圣上继承先辈的武德,或许能达到太平盛世。我因世代受祖上的荫庇,仰望先辈的封地而落泪。
祖庙不止一处,祭祀的灵馆相互错落。在席上摆放赤色的马驹,厅堂中流淌着桂花美酒。祈求天帝降临天阙,邀请湘水二妃来到湘渚。兰草的烟雾在桂木栋梁间飘浮,召唤南楚的巫阳。举起玉槌,手握香米。恍惚间迎着风高声吟唱,折下琼茅久久伫立。只是想到神灵之路邈远,神的踪迹渺茫难寻。
感叹人生如狂飙般短暂,生命如同聚散的泡沫。归心于佛法的精妙教义,开启通往解脱的三门。想要平息内心以摆脱尘世牵累,必须远离人群而后才能豁然开朗。有时在山岩根部搭建房屋,有时在树梢开通窗户。室内被女萝、茑草遮蔽得昏暗,屋檐边伸出松树、桧树的枝条。既然领悟了万物皆空的道理,自然也就忘怀了饥渴。有时独自攀着树枝走向远方,有时凌云高飞。因修葺茅屋而取了名号,如同以观空来表明心志。今日得以忘却自我,又怎会期望未来有所回报。
上天给予我莫大的恩德,我承受这无尽的恩赐。承蒙圣上赐予 “老夫” 的美称,得以在上庠参与宴饮之礼。我没有骏马般的优秀资质,也缺乏美玉般的美好声望。承蒙旧主昔日的恩情,又受到今皇的重用。仰望着圣上尊老的盛德,在晚年请求退隐。承蒙上司体谅得以辞官,却仍在春坊任职。时常回到简陋的居所,在闲暇时日随意遨游。将我的志向寄托于净土,把我的心归向佛道。
野兽在台阶旁也不惊慌,池塘里鱼群游动却不捕捞。常常在来时的路上徘徊迷失,对逝去的时光念念不忘。傍晚树木开花,初放的花朵落下花蕊。有的树林色彩各异,忽然因风而红紫相间。紫莲在夜晚开放,红荷在清晨舒展。微风轻轻吹动,花香袭来。风声在园中的树上飒飒作响,月光笼罩着池边的竹子。藤蔓在屋檐边的桂树上长出长枝,庭院中的菊花绽放黄花。冰挂在坑坎边连着小洲,雪萦绕着松树覆盖原野。野鸭成群飞起却不散开,大雁高飞却似要落下。这些都是令人怀念的时令景物,虽来自外界却并非虚假。实在是我的性情有所留恋,也是心中铭记而难以舍弃的。
感伤我已到暮年,忧患接连而来。悲哀的是虽经历不同却都走向相同的归宿,欢乐的时光在不同地方都已消逝。时常又把情感寄托于鱼鸟,回到简陋的家中安闲度日。身旁没有吴地美女相伴,面前也没有赵地的琴瑟演奏。只觉得天地的大恩难以报答,史官也没有记载我的事迹。仅仅在高门大族中有一定地位,却不能载入良史。长久叹息又还有什么可说,心中的羞愧难以言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