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8章 沈约《八咏诗?霜来悲落桐》,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八咏诗?霜来悲落桐
沈约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
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
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
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
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
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
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
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
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
分取孤生枿。徙置北堂陲。
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
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
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
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
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
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
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
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
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
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
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
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
赏析:
《八咏诗·霜来悲落桐》是沈约的作品,此诗以落桐自喻,通过描写桐树的生长环境、经历及志向,抒发诗人复杂的情感与人生追求,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结构与内容
1. 霜侵落桐,命运多舛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开篇点明对落桐的悲悯,指出其过早遭受霜露侵袭。燕子来时桐叶未抽,大雁到时树枝已因霜而变白,借候鸟来去暗示时节变化,突出落桐生长艰难,在霜露中命运坎坷,奠定全诗哀伤基调。
2. 出身不凡,历经磨难
“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叙述落桐出身龙门山,其长枝高耸,扎根险峻,虽根系盘结,但孤枝仍处境危险。终年不见阳光,背负霜雪,展现落桐生长环境恶劣,却顽强生长,暗示诗人自身虽有不凡出身或才华,却历经磨难。
3. 品性高洁,不慕虚荣
“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落桐自觉无美丽外表,不愿生长于富贵之地,因其缺乏芬芳,无果可献。虽得匠者青睐,王孙少见,仍坚守自我,体现落桐品性高洁,不慕虚荣,象征诗人不愿迎合世俗、坚守自我的品质。
4. 承蒙君恩,心怀感激
“分取孤生枿。徙置北堂陲。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落桐被移栽至北堂边,旧茎抽出新干,新叶生于故枝,在春风中焕发生机。诗人借此表达对君恩的感激,虽自谦平凡,却感君恩照亮自己,暗示诗人在困境中获赏识与提拔。
5. 渴望大用,报效知遇
“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诗人以落桐自比,虽觉自身非完美之材,却渴望如桐木制成清庙琴,弹奏美妙音乐,发挥大用。借薜荔、文杏言物各有用,表明自己虽如草木平凡,愿在君恩下发挥价值,以音乐表达忠心,无论顺境逆境皆为君奉献。
6. 感恩图报,期待良机
“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诗人感君恩深厚,自愧难担,愿虚心以待。期待如桐树遇阳春,吐露新绿,回报君恩,表达对未来机遇的期待,愿以行动报答知遇之恩。
二、艺术特色
1. 托物言志,寓意深刻:全诗以落桐为象征,诗人将自身经历、情感与志向赋予其中,借落桐生长、遭遇及期望,深刻表达个人复杂情感与人生追求,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引发读者共鸣。
2. 对比衬托,突出形象:诗中落桐生长环境的恶劣与移栽后的生机形成对比,凸显其顽强生命力及对君恩的感激;自身平凡与渴望发挥大用的对比,突出诗人不甘平凡、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通过对比衬托,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表现力。
3. 用典自然,丰富内涵:“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等句用典,以桐木制琴、玄鹤起舞典故,增添文化底蕴,丰富诗歌内涵,含蓄表达诗人渴望施展才华、报效君主的愿望,使诗歌富有韵味。
4.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无过多华丽辞藻,却真挚表达诗人对落桐的悲悯、对君恩的感激及自身志向。如“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直白道出内心感受,情感质朴深沉,打动读者。
……
解析:
1.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
- 解析:开篇便点明“悲落桐”,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对落桐命运悲悯的情感基调。“落桐早霜露”则进一步说明落桐早早遭受霜露的侵害,突出其生存环境的恶劣,为后文对落桐艰难生长的描述埋下伏笔。这里“早”字强调霜露侵袭之早,暗示落桐命运多舛。
2. 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
- 解析:运用对比手法,以燕子和鸿雁作为时间的参照。燕子到来时,桐树叶子尚未抽出,而鸿雁飞临时,桐树枝条已被霜染成白色。通过候鸟来去与桐树生长状态的鲜明对比,突出落桐生长缓慢且备受霜寒折磨,从侧面反映其艰难处境,强化了开篇奠定的悲伤氛围。
3. 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
- 解析:介绍落桐的出身,它源自龙门山,表明其出身不凡。“长枝仰刺天”描绘桐树的长枝高耸向上,仿佛要刺破天空,展现出落桐的挺拔与志向高远,与前文所描述的艰难处境形成反差,暗示即使环境恶劣,落桐依然有着自身的不凡与追求。
4. 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
- 解析:继续描写落桐生长环境的险峻。“上峰百丈绝”,说明其上方山峰高达百丈,陡峭险峻;“下趾万寻悬”,表示根部所处地势极为险要,下临万丈深渊。此句从上下两个角度,形象地勾勒出落桐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它在这样环境中顽强生长的不易。
5. 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
- 解析:“幽根已盘结”描绘桐树的根在地下深处盘绕纠结,体现其根系的坚韧,为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努力扎根。“孤枝复危绝”则突出桐树的枝条孤独且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进一步强调落桐生长的艰难,展现出它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状态。
6. 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
- 解析:此句进一步渲染落桐生长环境的恶劣。“初不照光景”表明桐树从一开始就难以照到阳光,“终年负霜雪”说明它一年到头都承受着霜雪的重压。从光照和气候两个方面,强化落桐生长的艰难困苦,凸显其坚韧不屈的特质。
7. 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
- 解析:“自顾无羽仪”,桐树自认为没有华丽的外表,“羽仪”原指鸟类美丽的羽毛和优雅的仪态,这里比喻美好的外在。“不愿生曲池”表示它不愿意生长在富贵华丽的曲池边,体现出落桐不慕虚荣、坚守自我的品性,借桐树之口表达诗人自身的价值取向。
8. 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
- 解析:落桐觉得自己本身就缺乏芬芳的气味,也没有可以奉献的花朵和果实。这是桐树对自身的谦逊认知,表面上是桐树对自己不足的表述,实则暗示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谦,同时也进一步强调落桐不依靠外在的芬芳和果实取悦他人,坚守质朴的品质。
9. 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
- 解析:尽管落桐自认为平凡,但还是得到了匠人的特别留意,然而王孙贵族却很少见到它。“匠者”代表着能够赏识落桐潜在价值的人,“王孙”则象征着世俗的权贵。此句通过两者对落桐态度的对比,暗示落桐虽有一定价值,但不为世俗普遍认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渴望被真正有识之士赏识的心情。
10. 分取孤生枿。徙置北堂陲。
- 解析:“分取孤生枿”指选取落桐孤独生长的嫩枝,“徙置北堂陲”表示将其移栽到北堂的旁边。这两句描述落桐得到移栽的机会,暗示诗人在困境中获得赏识与改变命运的契机,为下文写落桐移栽后的变化做铺垫。
11. 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
- 解析:移栽后,原来的茎干抽出了晚发的枝干,旧的枝条上长出了新叶。“宿茎”“故枝”与“晚干”“新叶”形成对比,体现落桐在新环境下开始焕发生机,暗示诗人在得到赏识后,自身才华开始展现,生活迎来转机。
12. 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
- 解析:“故枝虽辽远”表明落桐原来生长的地方虽然已经遥远,但“新叶颇离离”,新长出的叶子却繁茂纷披。此句一方面表达对过去艰难岁月的感慨,另一方面突出当下在新环境中的良好发展态势,借落桐生长状况的改变,抒发诗人对新机遇的珍惜与欣喜。
13. 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
- 解析:一旦春风到来,落桐便呈现出这般繁荣华美的景象。“春风”象征着有利的外部条件,如贵人相助或良好的机遇。此句强调机遇对落桐命运转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诗人在遇到机遇后,生活和事业蓬勃发展的喜悦,以及对机遇的感恩之情。
14. 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
- 解析:诗人以落桐自比,自我思量觉得自己资质平平,却承蒙君主(或赏识之人)的恩光照耀。这是诗人的自谦之词,同时表达对给予自己帮助和赏识之人的感恩戴德,体现出诗人对这份知遇之恩的珍视与铭记。
15. 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
- 解析:诗人虽感恩知遇,但仍自谦认为自己并非完美的嘉树,即使凭借着阿阁(象征高贵之地),也觉得有所不足。“顾已非嘉树”再次强调诗人的谦逊,“空用凭阿阁”则表达出诗人虽身处优越环境,但仍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
16. 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
- 解析:诗人表达了希望像桐木一样,被制作成清庙中弹奏的琴,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使双玄鹤闻之起舞。“清庙琴”象征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创造非凡价值的事物,此句表明诗人渴望在合适的平台上充分施展才华,做出一番成就,以报答知遇之恩。
17. 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
- 解析:以薜荔可以做成衣裳,文杏能够用作栋梁为例,说明世间万物各有其用。借此暗示自己虽看似平凡,但也有独特价值,期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自信与对实现抱负的渴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