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七 长三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七 长三,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爲也是以难治
御注曰赋重则民不足政烦则奸伪滋起
民失其朴
碧虚子陈景元曰有爲则政烦无爲则简
易易则易从烦则难治又上有击鲜玉食
之厌则下有腐糗糟糠之美
涑水司马光曰扰之故难治
颍滨苏辙曰上以有爲导民民亦以有爲
应之故事多而难治
黄茂材曰赋敛重而民力困故饥法令烦
而民心诈故难治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御注曰矜生太厚则欲利甚勤放僻邪侈
无不爲已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政令烦苛赋敛重大
而民亡本业矣亡业则竞求寳货而触法
犯禁轻就死地以其各求养生之具太厚
致有蹈水火而不惧逆白刃而不惊故曰
是以轻死
涑水司马光曰求利所以养生也而民常
以利丧其生
颍滨苏辙曰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
生故虽死而求利不厌
王雱曰生者不有其生则生常全既过於
厚则求欲无已触刑蹈险视死轻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多欲则厚於用
度则不足不足则生贪心嗜好驱之饥寒
迫之故轻生图利也
陈象古曰迷於爱慾忘其患苦衆人之情
也
黄茂材曰风俗骄奢而民决性命之情以
争故轻死
唯无以生爲者是贤於贵生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贪生趋利者如羊之
就屠以速其死耳独有外形忘生者处皂
隶而不辱食藜藿而常甘虽世事之险巇
亦陆沉而安稳是以有异乎贵生者也自
贵其生者谓身欲安逸口欲厚味形欲美
服目欲好色耳欲音声
涑水司马光曰外其身而身存
颍滨苏辙曰贵生之极必至於轻死惟无
以生爲而生自全矣
王雱曰此篇三事但明其一则余二可知
也
陈象古曰无以生爲道之妙也
叶梦得曰由是言之患民之难治而有爲
以治之岂若无爲而使之自治恐民之饥
而多税以食之岂若无税而使之自食也
黄茂材曰夫言岂一端而足哉老子之道
本以贵生今云无以生爲者以民矜生大
厚郑有公孙朝公孙穆二人者极其酒色
之欲问之则曰生难遇将以尽吾一生之
欢此言所以祛其惑耶
程大昌曰箪食瓢饮亦可以饱而必以食
前方丈爲事则失於太厚也充方丈之食
而推其所自来则岂其易办也哉攫金忘
人犯龙而探珠折一臂而期得国亦将甘
心爲之虽水火兵刃悉皆无避则或因生
生以致丧生也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
生之徒也
御注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爲和阳
以发生爲德阴以肃杀爲事方其肃杀则
冲和丧矣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之徒
碧虚子陈景元曰民之生也含元和之气
抱眞一之精形全神王故其百骸柔弱也
及其死也元和之气散而眞一之精竭形
亏神亡故其百骸坚强也无情者以气聚
散爲荣枯有识者以道存亡爲生死开元
疏曰草木生则柔脆死则坚强则知人爲
坚强之行者是入死之徒也爲柔弱之行
者是出生之类尔严君平曰阳气之所居
木可卷而草可结也阳气之所去水可凝
而冰可拆也故神明阳气生之根也柔弱
物之药也柔弱和顺长生之具而神明阳
气之所托也万物随阳气以柔弱也故坚
强实满死之形象也柔弱润滑生之区宅
也
颖滨苏辙曰冲气在焉则体无坚强之病
至理在焉则事无坚强之累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居下柔
弱处上
御注曰拱把之桐梓人皆知养之强则伐
而共之矣柔之胜刚弱之胜强老氏之道
术有在於是庄子曰以濡弱谦下爲表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兵者所谓凶险之器
鬭争之具所触之境与敌对者也故兵强
则主不忧主不忧则将骄将骄则卒暴夫
以不忧之君御骄将以骄将临暴卒且败
覆之不暇何胜敌之有哉故夏商之裔以
百万之师而倾四海始皇之末以一统之
业而丧九州项羽忽霸而遽亡王莽既篡
而旋灭符坚狼狈於淮上隋炀分崩於楚
宫此数家之兵皆多至数兆少犹数亿无
不自恃其成以取其败此皆兵强则不胜
之明验也
临川王安石曰共者不顺之辞故曰木强
则共
王雱曰伐而共之
达眞子曰用兵有言不敢爲主而爲客不
敢进寸而退尺善胜敌者不争皆意不在
於强也是以兵强则不胜者此也木之强
则必人共伐兵以柔弱致其胜木以柔弱
致其存是以坚强可居其下而柔弱可处
其上也人之立性固不异此
颍滨苏辙曰物之常理精者在上粗者在
下其精必柔弱其粗必刚强
黄茂材曰列子载老聃之言曰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列子之书大抵祖述老子之意
且其世相去不远木强则折其文爲顺今
作共又读如拱其说不通当以列子之书
爲正
叶梦得曰此有道以佐人主者所以不欲
以兵强天下也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
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御注曰道无益损物有盈虚注焉而不满
酌焉而不竭者圣人之所保也降而在物
则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天之
道以中爲至故高者抑之不至有余下者
举之不至于不足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四
时运行各得其序满招损谦得益时乃天
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严君平曰夫工人之爲
弓也无杀无生无噏无张制以规矩督以
准绳弦高急者宽而缓之弦弛下者摄而
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损之其不足者补而
益之弦质相任上下相权平正爲主调和
爲常故弓可秤而矢可行夫按高举下损
大益小天地之道也开元疏曰此明人道
不能同天道之损益而裒多益寡也在易
之损下益上曰损损上益下曰益以下爲
本也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夫在泰
卦而损下益上遂变之爲损益损上
益下民说无疆夫在否卦而损上益下遂
变之爲益此圣人设卦观象之法也开元
引证深得之矣
颍滨苏辙曰张弓上筋弛弓上角故以况
天之抑高举下天无私故均人多私故不
均
叶梦得曰张弓者挽之而後弛是亦敛之
於己而施之於物者也故天道亦如之此
其高下抑扬有余不足无不中其节者其
取之不在外也人反是求於外而不求於
内是以每损人之不足以奉己之有余
清源子刘骥曰天道出於自然故损有余
而补不足人道出於使然故损不足以奉
有余
黄茂材曰天之道无高无下无有余不足
譬之张弓然适其平而已人则异於天以
眇然之躯精神能有几何昼夜用之役於
外物无时少休岂非损不足奉有余乎
孰能损有余而奉不足於天下者其唯道乎
是以圣人爲而不恃功成不居其不欲见贤
耶
御注曰不恃其爲故无自伐之心不居其
功故无自满之志人皆饰智己独若愚人
皆求胜己独曲全惟不欲见贤也故常无
损得天之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奉者明圣君哲人居物
之上心不忘下如卑者之奉尊而不以高
贵加人也夫圣人者圆通爲智因物爲心
??万物而不爲义泽及万世而不爲仁长
於上古而不爲老覆载天地刻雕衆形而
不爲巧岂以己所施爲矜恃其美哉功成
事遂固处其位哉夫惟不恃不处故能爲
群材之帅也
颍滨苏辙曰有道者澹足万物而不辞既
以爲人己愈有既以子人己愈多非有道
无以堪此爲而恃成而处则贤见於世贤
见於世则是有余自奉也
叶梦得曰惟有道者爲能爲天之所爲则
亦爲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自安乎外尔
此圣人也而曰不欲见其贤夫贤且不欲
见而况其圣者乎
清源子刘骥曰敦能损有余而奉不足於
天下者其唯道乎道之在天下万物恃之
以生而不辞皆往资焉而不匮有余者损
之不足者奉之循天之理与天同德使天
下自然不失其正也无自伐之心故爲而
不恃无自满之志故功成不居不恃其爲
不居其功故不欲见贤
黄茂材曰有道之士以太虚爲室以无何
有爲乡以曰月山川爲其燕娱乘云气驱
役阴阳饮流瀣而食至和皆天地间物之
有余者取之不穷用之无尽将以养其精
神无使不足而已非夫圣人孰能爲之然
亦何尝恃其爲之之迹居成功而见其贤
耶
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