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上 长六,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忠肃公曰老子言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

者败之又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夫烹鱼者

无所事於烦之也制水火之齐以熟之而

已舜无爲而治其不以此欤又曰武帝黜

黄老而用儒术未尝不本於仁义而观其

实效则不异於始皇者几希当此之时天

下不一日而无事思慕文景不得复得然

则黄老亦何负於天下哉又曰?广谓受

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宦成名立而不去

惧有後悔於是父子相随移病而归当时

贤之後世追诵然其知止之意发於老氏

并见了\/斋集

欧阳文忠公修曰前後之相随长短之相形

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然老子爲书

其言虽若虚无而於治人之术至矣又曰

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

我无爲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

人南面之治不可易也并见\/本集

颍滨苏文定公曰得侄迈等所编先公手泽

其一曰昨日子由寄老子新解读之不尽

卷废卷而叹使战国有此书则孔老爲一

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爲二不意老

年见此奇特然後知此书当子瞻意见道\/德经

解後\/序又曰孔子以仁义礼乐治天下老子

絶而弃之或者以爲不同易曰形而上者

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之虑後世

也深故示人以器而晦其道使中人以下

守其器而不爲道之所眩以不失爲君子

而中人以上自是而上达也老子则不然

志於明道而急於开人心故示人以道而

薄於器以爲学者惟器之知则道隐矣故

絶仁义弃礼乐以明道二圣人者皆不得

已也合於此必略於彼矣见经\/注又曰韩非

明老子而以刑名游说诸侯李斯师孙卿

而以诈力事秦至於焚诗书杀儒士其终

皆陷於大戮原其所学皆本於圣人而其

所施设则乡党之士所不忍爲夫岂其所

学有以致之欤盖老子孙卿其教之善虽

弊不至於败乱天下然则二子之学其所

以失之而至此者何也学之不详毫厘之

差或致千里见栾\/城集

陆陶山农师曰自秦以来性命之学不讲於

世而道德之裂乆矣世之学者不幸蔽於

不该不偏一曲之书而日汩於传注之卑

以自失其性命之情不复知天地之大醇

古人之大体也予深悲之以爲道德者关

尹之所以诚心而问老子之所以诚意而

言精微之义要妙之理多有之而可以啓

学之蔽使之复性命之情不幸乱於传注

之卑千有余年尚昧故爲作传以发其旣

昧之意虽然圣人之在下多矣其着书以

道德之意非独老子也盖约而爲老子详

而爲列子又其详爲庄子故予之解述列

庄之详合而论之庶几不失道德之意见\/经

延平先生罗从彦仲素曰老子之书孔子未

尝誉亦未尝毁盖以谓誉之则後世之士

溺其和光同尘之说而流入於不羁毁之

则清静爲天下正之论其可毁乎旣不誉

又不毁其可不略言故止谓窃比於我老

彭见罗先\/生语録

或问龟山杨文靖公时曰说者谓老彭乃老

氏与彭籛非谓彭之寿而谓之老彭也然

老氏之书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乎答曰

老氏以自然爲宗谓之不作可也见龟\/山集龟

山曰私意去尽然後可以应世老子曰公

乃王见语\/録

荥阳吕公希哲尝大书治人事天莫若啬於

前坐壁上云修养家以此爲养生要术然

事事保谨常令有余持身保家安邦之道

不越於此不止养生也见吕氏\/杂録

王子韶圣美言庄子不能窥测列子列子不

能窥测老子荥阳公答云庄子而不能窥

测列子则孰能窥测列子列子而不能窥

测老子则孰能窥测老子故善窥测列子

者莫如庄子善窥测老子者莫如列子见\/吕

氏师友\/杂志

司马温公与王介甫书云光昔者从介甫游

介甫於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

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

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孟子曰仁义而已

矣何必曰利又曰爲民父母使民眄眄然

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

益之恶在其爲民父母也今介甫爲政首

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

行均输法於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

遣使者散青苗钱於天下而收其息使人

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

子之志乎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

者败之执者失之又曰我无爲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

甫爲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後之上者

下之右者左之左者右之成者毁之矻矻

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

廷下及田野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

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温公

自号迂叟尝着书曰迂书内老释一章云

或问老释有取乎迂叟曰有或曰何取曰

释取其空老取其无爲自然又云学黄老

者以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爲无爲迂叟以

爲不然作无爲赞治心以正保躬以静进

退有义得失有命守道在己成功则天夫

复何爲莫非自然并见温公\/传家集

李卫公德裕谏敬宗搜访道士疏曰臣闻道

之高者莫若广成玄元人之圣者莫若轩

皇孔子昔轩皇问广成子理身之要广成

子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

自清无劳子形无揺子精乃可长生又云

得吾道者上爲皇下爲王玄元语孔子云

去子之骄气与多慾态色与淫志是皆无

益於子之身吾所告子者是已故轩皇发

谓天之叹孔子兴犹龙之感前圣於道不

其至乎若使广成玄元混迹而至语陛下

之道以臣度思无出於此见李文\/饶集

香山白文公居易曰夫欲使人情俭朴时俗

清和莫先於体黄老之道也其道在乎尚

宽简务俭素不眩聪察不役智能而已盖

善用之者虽一邑一郡一国至于天下皆

可以致清静之理焉昔宓贱得之故不下

堂而单父之仁化汲黯得之故不出阁而

东海之政成曹参得之故狱市勿扰齐国

大和汉文得之故刑罚不用而天下大理

其故无他清静之所致耳见白氏\/长庆集

东坡苏文忠公轼奉诏撰上清储祥宫碑云

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於黄帝老子其道

以清静无爲爲宗以虚明应物爲用以慈

俭不争爲行合於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

静寿之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

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眞

木公金母之号天皇太乙紫微北极之祀

下至於丹药奇技符籙小数皆归於道家

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

末也又盖公堂记云曹参爲齐相闻胶西

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用其言而齐

大治其後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

至今称贤焉吾爲胶西守知公之爲邦人

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

其言想见其爲人夫曹参爲汉宗臣而盖

公爲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

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并见本集

眉山唐庚子西曰世疑老子西游以谓有慈

有俭有不爲天下先持是道以游於世何

所不容而犹有所去就邪是大不然惟其

无往而不容则虽蛮貊之邦行矣此所以

爲老氏见眉\/山集

张右史耒老子义曰夫人之生不杀之於衽

席饮食之疾病则杀之盗贼刑戮者过半

矣则人之於死实未尝知畏也而世之驭

物者而欲物之畏不过示之以死亦惑矣

故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苟畏死邪

则吾取爲奇者而杀之宜民之不复爲奇

也天下未尝无刑而爲奇者不止则死之

不足以惧物也明矣故曰若使人畏死而

爲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也夫物不患

无杀之者也万物泯泯必归於灭尽而後

止则常有司杀者杀矣窃司杀者之常理

而移之以行其畏非徒不足以惧物而亦

有所不及者也故曰常有司杀者杀夫代

有司杀是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矣然

则操政刑死生之柄驱一世之民使从之

殆非也又曰惟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而

惟私之求则天下去之夫惟公以得天下

之情者天下之所归也天下之所归而有

不能得其所欲者乎又送固始山人张坚

序曰至柔教余以养性之妙其言曰大道

甚简守心而已守心无他守一而已静一

之极则玄通四达眞气应之兹非意之所

能测言之所能尽惟得者知之眞气来降

则百疾除而永年矣老子曰虚其心实其

腹弱其志强其骨心虚志弱而腹自实骨

自强矣是道也智者得之而爲止观司马

子微得之而爲坐忘皆一道也此皆眞人

修身之要而今人忽之乃苦其形骸妄想

变怪吞饵金石去道远矣见本\/集

王无咎补之尝解老子道经四章今取其二

篇其一云圣人处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彼无心於爲与言者顺万物性命之理而

已则万物之作也吾亦与之作而不辞万

物之生也吾亦与之生而不有万物之爲

也吾亦与之爲而不恃万物之成也吾亦

与之成而不居盖其作也生也爲也成也

皆顺性命自然之理因物与时而非我也

则吾亦何必辞何必有何必恃何必居故

曰万物并作而不辞生而不有爲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作然後生生然後爲爲然後

成此其序也又云老子专恶夫多言何也

老氏之所明者道也道常无言然而常有

言者迫不得已也以其迫不得已也故可

以言以其常无言也故言之少者去道爲

尤近而言之多者去道爲尤远故专恶夫

多言也见本\/集

淮海秦观曰班固赞司马迁以爲是非颇谬

於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後六经孰谓

迁之高才博洽而至於是乎以臣观之不

然彼实有见而发耳孟子曰仁者人也合

而言之道也杨子亦曰道以导之德以得

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合

则浑离则散盖道德者仁义礼之大全而

仁义礼者道德之一偏黄老之学贵合而

贱离故以道爲本六经之教於浑者略於

散者详故以仁义礼爲用迁之论大道也

先黄老而後六经岂非有见於此而发哉

又曰史称崔浩自比张良谓稽古过之以

臣观之浩曾不及荀贾何敢望子房乎夫

以其精治身以绪余治天下功成事遂奉

身而退道家之流也观天文察时变以辅

人事明於末而不知本阴阳家之流也子

房始游下邳受书於圯上老人终曰愿弃

人间事从赤松游则其术盖出於道家也

浩精於术数之学其言荧惑之入秦彗星

之灭晋与夫兔出後宫姚兴献女之事尤

异及黜庄老乃以爲矫诬之言则其术盖

出於阴阳而已此其所以不同也并见淮\/海集

田谏议锡尺木赞序曰龙之兴也阶於木也

君之起也人爲阶也抑有无位之圣韬光

之贤以名迹相参以材能相济如立明之

才乃仲尼之尺木乎故能发挥春秋以垂

声教也尹喜之贤乃老聃之尺木乎故能

询谋道德以贻後肚也见咸\/平集

范忠文公鎭曰老子着书二篇言先天至阴

阳相与之际文简而理备见蜀\/公集

晁文元公迥曰古今名贤多好读老庄之书

以其无爲无事之中有至美至乐之理也

又曰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聋五味令人口爽虽圣人矫激太过而善

利之心极於深切人能不耽耳目之娱不

纵口腹之美勿问有得决定无失并见昭\/德新编

又曰老子曰知常曰明处世之人止知昼

夜是常而人如故出世之人以生死爲昼

夜又知生死是常而性如故是以明心坦

然视生死而无怖见耄智\/余书

旴江李泰伯曰韩退之有言老者曰孔子吾

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爲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

曰吾师亦尝云尔佛之说吾不能详曾子

问老子列传则有问礼之事史未足尽信

礼记经之属也亦有妄乎见退居\/类稿

嵩山景迂生晁说之曰伏羲文王周公赞易

之後惟老氏得易之变通屈伸知柔而贵

虚务应而不得殷勤以立言幸乎此书之

存也又曰王弼注老子道德经二篇眞得

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

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

万物各得其一岂特有功於老子哉九百

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又曰弼知佳兵

者不祥之器至於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

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

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

有也赖傅奕能辨之尔见本\/集

李昭玘曰鬼谷韩非之书推本道德时近玄

旨二子安足知老子哉其言适中尔见栾\/静先

生\/集

西台毕仲游曰老子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

後仁失仁而後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

也夫谓礼爲道之华而乱之首则某所未

学然礼者固仁义之次而道德之下也後

人不能以礼治天下一寓之於法则法者

又礼之次而仁义之下也见本\/集

眉山苏籀颍滨文定公之孙也记其遗言曰

公爲籀讲老子数篇曰高於孟子二三等

矣又曰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又曰公老年

作诗云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

人盖老而所造益妙録録者莫测矣并见\/遗言

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别笑!本尊的灵宠是吃货

逆道诛天

出马秘录,抬手镇压山狐野鬼!

木子也是我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风在吹的地

天榜

乘风御剑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陈喵呜

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喜欢蜜袋鼹的周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