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注卷之四短四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注卷之四短四,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而若不知上智之人聪明睿知守之以
愚故曰上不知而以爲知下愚之人耳目
聋瞽自谓有所闻见故曰病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病病犹患其所患以不知爲知病也以爲
病而病之则不复有此病矣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生而知之虽知犹若不知岂有不知
爲知之病乎其不病也自然而然非由病
病而然也圣人不恃其生知己虽无病可
病然见不贤而内自省於衆人有病之可
病者亦惕然以爲病而病之以其病人之
病若己之病是以自己始终不病也
右第五十九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威可畏者损寿戕身之事大威大可畏者
死也人不畏其所可畏必戕身损寿以速
其死有大可畏者至矣庄子曰人之所取
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爲之戒
者过也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无毋通禁止辞狎玩习所居身之所处厌
犹恶而弃之也平日所处凡损寿戕身之
事无所畏惮狎习爲常安然爲之言不畏
威也厌所生谓伤生速死是厌恶其所生
而弃其命大威至矣
夫惟不狎是以不厌
不狎旧本作不厌庐陵刘氏云上句不厌
当作不狎今从之夫惟不狎其所居而畏
所畏是以不厌其所生而大可畏者不至
矣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
取此
自知自知爱身之道自见自显着所知以
示人自贵即後章贵生言贪生之心大重
也圣人於自爱之道虽自知於中然含德
袭明知若不知亦不表表示人自见於外
虽自爱之笃然体道自然若无以生爲亦
不切切贪生自贵之过彼谓自见自贵此
谓自知自爱上文言不畏则有大威之祸
不狎则有不厌之福皆爲衆人言尔若圣
人则不待畏而自无可畏不待毋狎而自
无所狎内有自知自爱之实内无自见自
贵之迹所无者所去也所有者所取也
右第六十章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雨者或利或
害
此言用刑力之过人者勇也敢敢爲恶不
敢不敢爲恶设言二人皆丽于法其一勇
於敢者敢爲恶之心过於人盖怙终故犯
之人也则当杀之虞典以爲贼刑周诰以
爲非眚惟终廼不可杀是也其一勇於不
敢者不敢爲恶之心过於人盖眚灾误犯
之人也则当活之虞典谓眚灾肆赦周诰
谓非终惟眚时乃不可杀是也刑故宥过
两者帝王之刑老子之意则又不然言此
两者一利一害利谓勇於不敢而活之者
爲宜害谓勇於敢而杀之者恐或误杀也
然则不敢者固宜活之敢者亦不宜杀之
也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敢爲恶之人乃天所恶然天之所恶深昧
难测何以知其果爲天所恶之人乎其人
虽可杀圣人犹有难之之意而不敢轻易
杀之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
来坦然而善谋天纲恢恢疏而不失
圣人不轻易杀之则爲恶者皆得漏网而
天网不漏也天之於恶人非如人之以力
与争而天定自能胜人非如人之以口与
言而其应如响应声其报应之速不待召
之而自来至恶有恶报虽用智计不可逃
免天虽无心坦然平易而巧於报应有非
人谋之所能及此天网恢恢广大似若疏
而不密然未尝失一恶人无得漏网者圣
人虽不杀之而天自杀之也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
爲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奇不正也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而奇邪
爲恶者吾得执而杀之则人人知畏孰敢
爲恶然虽杀恶人而人之敢爲恶者不止
则是民愚不知畏死虽爲恶者必遭刑杀
彼亦无所惧上之人奈何以死惧之而轻
易杀人乎
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手矣
不以死惧其人爲恶者可不杀乎曰有司
杀者在司杀者天也惟天爲能杀人惟大
匠爲能斲木人欲代天杀人犹代匠斲木
也代斲者手必多伤以譬代杀者身必多
害也盖不有人祸必有天刑
右第六十一章凡五节一节言用刑\/正例不可尽从盖哀
闵过厚之意二节言天之不可知而\/不轻杀三节言天之能爲人杀者以
示教四节言民不可惧而不轻杀五\/节言人欲代天杀者以示戒大哉老
子之\/慈乎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食谓君所食於民者税则民之所出以供
上之食者也上多取於民则民饥且贫矣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难治
上有爲以智术御其下下亦以奸诈欺其
上故难治也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
以生爲者是贤於贵生也
轻易也生生之厚求生之心太重也贤犹
胜也贵生贵重其生即生生之厚求生之
心重保养太过将欲不死而适以易死至
人非不爱生顺其自然无所容心若无以
生爲者然外其身而身存贤於重用其心
以贵生而反易死也
右第六十二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
人生则肌肤柔软而活动可以屈伸死则
冷硬而强直不能屈伸草木生则枝茎软
脆死则枯槁坚硬因言人而并及於草木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上文言人与草木生柔而死坚推此物理
则知人之德行凡坚强者不得其死是死
之徒也柔弱者善保其生是生之徒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
用兵示弱者谋深而工敌轻而玩之故胜
恃强者虑浅而骄敌惧而备之故不胜兵
法始如处女敌人开户示之弱也後如脱
兔敌不及距则能胜之矣秦兵过周超乘
三百竟败於殽齐兵入晋桀石投人竟败
於鞌此恃强不胜之验也共两手所围也
木之弱而摇动者爲近末之小枝强而不
摇动者则爲近根合拱之大干也因言兵
而并及於木
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上文言兵强者爲人所胜是处下也不能
如胜人者之处上木强者近根之干是处
下也不得如小枝之处上推此物理则知
人之德行凡坚强者矜己凌人必蹶其贵
高而反处人下矣柔弱者衆所尊戴而得
处人上矣
右第六十三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抑之举之二句言张弓有余不足二句言
天道凡弛弓俯其体则弣在上弰向下张
之而仰其体则弣向下弰在上是抑弣之
高者使之向下举弰之下者使之在上天
道之损有余如抑其弣而使之下其补不
足如举其弰而使之高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亏盈而益谦人则并寡以益其多吞
小以益其大取贫以益其富此所以逆天
道也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惟有道者
有道之君贵爲天子富有四海而不自有
其贵富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爲天下惜
财而不苟费制田里教树艺薄税歛使民
家给人足是以己之有余而奉天下也
是以圣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
贤邪
圣人之功能盖天下此有余者也不恃其
所爲之能而若无能不居其所成之功而
若无功不欲显示其功能之贤於人皆损
己之有余也
右第六十四章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以其无以易之也
金石至坚强然磨金石皆须用水是水爲
攻坚强之第一物莫有能先之者虽欲以
他物易之而无可易之者也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水爲至柔弱之物而能攻至坚刚之金石
此柔弱能胜刚强天下之人莫不知之而
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盖叹之也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
不祥是谓天下王
垢污秽也不祥不吉善也污秽不吉善人
所耻贱以爲卑辱圣人则不然虽一国以
污秽不吉善之名归之己皆受之而不辞
盖能柔弱甘以卑辱自处非如刚强之人
欲以尊荣上人也然神所歆享而可以主
社稷民所向往而可以王天下刚强者神
怒民叛而失国失天下柔弱者神佑民附
有国有天下此柔弱胜刚强之效也
右第六十五章
正言若反
老子以反爲道之动德之玄故虽正言之
每若反於正正而若反亦如明而若昧进
而若退直而若屈巧而若拙之类盖若昧
乃所以爲明若退乃所以爲进若屈乃所
以爲直若拙乃所以爲巧若反乃所以爲
正下文言和怨者正欲救助善人而反不
足以爲之此正言若反也旧本以此爲上
章末句今按上章圣人云四句作结语意
已完不应又缀一句于末他章并无此格
絶学无忧章希言自然章皆以四字居首
爲一章之纲下乃详言之此章亦然又反
怨善三字叶韵故知此一句当爲起语也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爲善
和平之也怨有所愤恨於人大怨其怨深
至余怨其怨藏宿於中而不尽爲如夫子
爲卫君乎之爲犹言救助之也善善人也
怨者两相仇必和而後解两善人自无怨
而何待於和两恶人有怨则恶贯满盈而
自相残或一胜一负或俱伤两败旁人静
观之可也惟善人不幸与恶人有怨善人
平恕虽无仇恶人之心恶人忿狠必有仇
善人之事恶人报怨则善人受害矣故有
心救助善人者必须和其怨使之解仇释
憾意欲爲善人也然阻遏恶人报怨之心
使不得逞中有藏宿不尽之怨暂和於今
暴发於後是今日之和怨不能已其他日
之报怨也而安可以爲善人乎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执左契不责於人无心待物也契者刻木
爲劵中分之各执其一而合之以表信取
财物於人曰责契有左右左契在主财物
者之所右契以付来取财物之人临川王
氏曰史记云操右契以责事礼记云献田
宅者操右契则知左契爲受责者之所执
证谓执左契者己不责於人待人来责於
己有持右契来合者即与之无心计较其
人之善否和怨者有心於爲善人也不若
无心待物如执左契而不责於人静中观
物而任其自然也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无心待物无德有心待物彻通也古
者助法一井之田分爲九区八家各受私
田一区其中一区爲公田八家同耕公田
而各耕私田私田百亩所收或食九人或
食八人或食七人或食六人下食五人由
其各家丁力多寡强弱不同故也周改助
爲彻法恐八家私田所收之不均故八家
私田亦令通力合作而均收之八家所得
均平而无多寡之异司左契者任人来取
无心计较其人故曰有德司彻法者患其
不均有心计较故曰无德和怨者恐善人
受害有心爲之亦如司彻者有心於爲力
弱之家恐其所得者寡矣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犹爲也圣人无心待物不遏恶人之报
怨忍坐视善人之受害乎曰天道无所私
亲常救助善人圣人虽无心於爲善人而
天常爲之必不令恶人得以肆毒也前言
圣人不用刑而天杀恶人此言圣人不和
怨而天爲善人老子之道无爲自然一付
之天而已然天之歼恶佑善岂若人之有
心哉恶者必祸善者必福理之自然而然
尔
右第六十六章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远徙
十人爲什百人爲伯什伯之器重大之器
衆所共也不用者不营爲不贪求则重大
之器无所用也重死者视死爲重事而爱
养其生不远徙者生於此死於此不他适
也老子欲挽衰周复还太古国大则民衆
难治得小国寡民而治之使其民毋慕於
外自足於内如此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舟舆甲兵非一人所可独用谓什伯之器
也无所乘无所陈不用也无所往则无用
乎舟舆无所争则无用乎甲兵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民淳事简上古结绳之治可复虽有书契
亦可不用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此言重死而不远徙也以所食之食爲甘
以所服之服爲美充然自足爱养其生言
重死也以此身之居爲安而安之以此地
之俗爲乐而乐之言不远徙也惟老死於
所生之处孰肯轻易远徙哉
邻国相望鷄犬之声相闻使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此言民皆怀土虽相邻之国目可以相望
鷄犬之声耳可以相闻如此至近至老死
不相往来不但不远徙而已
右第六十七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
者不博博者不知
言之实者不饰美言之美必虚饰而非实
实有能者口不好辨好辨以夸者非实能
其事也实有知者学不务博务博以广者
非实知其理也此书卒章其言如此则其
书和平简约不辨不博盖实善实知故皆
眞实之言而不虚饰以爲美也
圣人不积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
多
不积谓虚而无有爲人以所善言与人以
所知言虚而无有故所应不穷以积爲有
则所应有限岂能愈有愈多也哉庄子曰
以有积爲不足无藏也故有余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爲而不争
利者害之对有利则必有害天之道虽利
而不害以不利而利之是以不害爲者争
之端有爲则必有争圣人之道虽爲而不
争以不爲而爲之是以不争也
右第六十八章总结二篇以见五千\/言之意皆不出此
道德眞经注卷之四
老氏书字多误合数十家校其同异考正
如右庄君平所传章七十二诸家所传章
八十一然有不当分而分者定爲六十八
章云上篇三十二章二千三百六十六字
下篇三十六章二千九百二十六字总之
五千二百九十二字云临川吴澄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