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灭倭的办法
陈喵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灭倭的办法,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陈喵呜,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暂无其他事情,也没有其他意见和问题,朱允熥再去巡视一遍,海军现在的军营,便离开了营地。</p>
至于何时出海练兵,那是吴忠他们的考虑。</p>
朱允熥不会干预,但要有一个,可以让他满意的结果。</p>
离开了营地,朱允熥到了兵仗局。</p>
朱元璋一道圣旨,把军器局的火药部门,还有整个兵仗局,都交给朱允熥负责,后来朱允熥将二者合并,全部交给陶志学负责。</p>
但在火器锻造方面,就是那些炮管等,还是要依靠工部锻造和提供。</p>
陶志学只能研究火药,改进火药的威力。</p>
因为朱允熥暂时还没有资金,给陶志学建造厂房锻造炮管枪管,还需要再等一等。</p>
以后形成流水线,朱允熥会用最工业化的生产,锻造这个时代最好的无缝钢管来造火器,工部那些锻造工艺,他瞧不上。</p>
但过渡阶段,不能不用工部的。</p>
“殿下!”</p>
陶志学看到朱允熥来了,连忙带领几个下属出来迎接。</p>
“陶先生,你们免礼。”</p>
对待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朱允熥还是很礼遇,问道:“最近可有问题?”</p>
陶志学邀请朱允熥,到距离他们存放火药,比较远的一个屋子内坐下休息,道:“暂无别的问题,在改进火药方面,我们根据殿下提供的方向在努力了,但由于时间还短,暂时还没有结果。”</p>
朱允熥说道:“没事,现在不急着用。”</p>
火药是很有必要,但暂时又不是必须的,现在还不需要大规模打仗。</p>
朱允熥有时间,可以等陶志学他们深入研究,又道:“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技术我不懂,但解决其他困难,我可以的。”</p>
“多谢殿下。”</p>
陶志学躬身道:“有殿下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尽快,制造出来的。”</p>
他们已经在特别努力,在按照朱允熥提供的方向进行。</p>
确保这方面也没有太大问题,朱允熥这就回城。</p>
但刚到家里,得到宫里的传召,无奈只能进宫。</p>
“又出城到处走,做了什么?”</p>
朱元璋一边看奏章,一边问道。</p>
他看似随意,实际上还是很关心。</p>
朱允熥坐在他身边,随便翻了翻其他奏章,这已经是寻常了。</p>
帮老朱看奏章,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p>
老朱见了,只是随便看一眼,也不当一回事,朱允熥早晚也是要看奏章的。</p>
“孙儿去帮皇爷爷,安排好张士诚、方国珍那些旧部的事情,最快今年之内,就能把他们都骗回来。”朱允熥说道。</p>
“骗?”</p>
朱元璋听着哈哈笑道:“没错,骗得好,你打算让谁去做这件事?”</p>
朱允熥说道:“交给朱寿了,您给孙儿的圣旨,孙儿也给了他,告诉他在苏州府要一块地,让那些旧部回苏州府落叶归根。生在这里,死也在这里。”</p>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道:“朱寿干活,咱放心,你别看他老老实实,实际上这家伙坏得很,这几年咱让他督办漕运,没少从中捞好处。”</p>
其实那些勋贵做的事情,朱元璋都是知道的。</p>
只是懒得对他们做什么,也不计较。</p>
蓝玉案连累了那么多人,那些老勋贵算是罪有应得。</p>
“他们很多人,在以前都是老土匪!”</p>
朱元璋想起以前的事情,感慨道:“比如你外公,以前是当山贼的,后来投靠了咱,不过他好用得很,咱指哪他就打哪,渡江的时候,就他打得最凶了。”</p>
常遇春在以前是山贼,朱允熥肯定是知道的,笑道:“还好外公遇到了皇爷爷,再厉害的将领,也要遇到知道怎么用的掌权者,才能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