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大汉首次科举,务必公平
老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9章 大汉首次科举,务必公平,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老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汉首次科举,务必公平
长安,宣室殿。</p>
刘盈叹气一声,陈平心中也颇为不是滋味。</p>
可以说燕赵、吴越这两个地方,算是经历了不少战乱和伤痛。</p>
燕赵大地,地处北疆,虽民风剽悍,却饱经战乱。</p>
尤其是几年前陈豨叛乱,席卷代、赵,战火荼毒甚广。</p>
许多地方百业凋敝,民生艰难。饭都吃不饱,哪有余力供子弟读书?</p>
即便有家学渊源,也因战乱流离失所,学业中断。</p>
他们的士子,起步晚,基础薄,面对中原士子皓首穷经的深厚积累,自然难以匹敌。</p>
吴越之地,本是富庶之乡。</p>
然九江英布叛乱,虽被平定,但战事波及甚广,尤其是长江沿岸,破坏严重。</p>
许多士族家产被抄没,书院被焚毁,士子流散。</p>
加之南方水患频仍,恢复缓慢。</p>
吴越士子纵有灵秀之气,奈何基础不稳,又缺乏名师指点,面对需要深厚积累的经义策论,也显得力不从心。</p>
刘盈看着奏报,沉默良久。</p>
他推行科举,本意是打破门第,广纳贤才,让天下寒士皆有出头之日。</p>
可如今看来,地域发展的巨大差异,已然在无形中筑起了新的高墙!</p>
燕赵、吴越的士子,并非无才,而是输在了起跑线上!</p>
“这不公平!”</p>
刘盈猛地拍案,眼神锐利,“科举取士,取的是才学,而非地域!若因战乱、因贫瘠,便让一方才俊永无出头之日,这科举,与那察举又有何异?不过是换汤不换药!”</p>
殿内一片寂静。</p>
陈平、周勃等人也面色凝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p>
刘盈在殿内踱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掌心,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p>
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灵光:“有了!”</p>
他快步走到巨大的帝国疆域图前,手指划过山河:“既然地域差异客观存在,那我们就因地制宜,因材施考!试卷,不能只有一张!”</p>
陈平闻言欣喜道:“陛下之意是?”</p>
“分卷!”</p>
刘盈斩钉截铁道:“为彰显公平,照顾不同地域士子的学业背景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此次科举按地域划分考卷!”</p>
“中原、齐鲁、三辅等地,文教昌盛,基础扎实,用全国卷!题目可深、可广,考校经史功底、治国方略!”</p>
“燕赵之地,饱经战乱,民风尚武,偏重实务!用北卷!可侧重边塞防务、屯田实边、战后重建、民风教化等贴近其地情民生的题目!经义难度亦可适当降低,重实务策论!”</p>
“吴越之地,水网密布,农商并重,文风灵秀!用南卷!可侧重水利兴修、漕运管理、农商协调、赋税改革等南方实际问题!亦可考察其文采诗赋之长!”</p>
刘盈的构想清晰而大胆,充满了变通的智慧。</p>
“如此一来,燕赵士子不必苦读他们可能一生都难以接触的南方漕运细节,吴越士子也不必强记北疆风沙地貌。各自以其所长,考其所应知、所能为之事!方为真正的唯才是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