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章 一场跨越时空的创业奇幻漂流记,霓虹年代,故事会集,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指着对面楼体上正在维修的霓虹灯,工人手里的万用表屏幕亮着绿光:“**你看现在的霓虹灯也在用LEd管了,但老香港的味道还在,就像咱们的放大器,外壳是微波炉铁皮,里面跑的是最新的算法。”

街角的红绿灯突然变绿,人流像潮水般涌过斑马线,把陆明远他们推到一家凉茶铺前。铺子里的老风扇转着转着,突然卡壳了,叶片上的霓虹倒影碎成一片光斑。

“要不咱们给新项目起个代号?就叫‘霓虹光纤’,让老灯管学会说新语言!”林晓芸盯着那些光斑发呆,突然掏出笔在平板电脑上画起来。

秦雪梅的手机突然响了,是项目组发来的测试数据。她看着屏幕突然笑了:“你们记不记得,当年改放大器时总说‘光衰太大’,现在好了,咱们要让香港的霓虹灯都变成不会衰减的光记忆——每一道闪烁都是城市的心跳。”

夜市的招牌次第亮起,“蛇王芬”的霓虹灯蛇信子一吐一吐,旁边“澳洲牛奶公司”的奶牛灯眨着眼睛。

陆明远抬头看见刚才那块检修的“金利来”招牌亮了,新换的灯管在夜空中划出流畅的弧线,像谁用光写了封给未来的信。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玻璃幕墙映着晚霞,像块被切开的彩虹蛋糕。

陆明远站在金紫荆广场的星光大道上,海风把他西装领口的紫荆花徽章吹得轻轻颤动。不远处,林晓芸正拽着秦雪梅和苏曼青在“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前自拍,她们仨的手机壳上都贴着同款紫荆花贴纸,在夕阳下闪着细碎的光。

“陆先生,该上台了。”礼仪小姐递来话筒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胸前的紫荆花徽章,花瓣里嵌着微型光纤,能把台下的掌声转化成流动的光纹。

“5年前,我第一次来香港,在尖沙咀买了张印着紫荆花的明信片,”陆明远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广场,海风把他的声音吹得忽远忽近,“那时候明信片背面印着‘香港的明天会更好’,我盯着那朵花想,怎么让明天来得快一点?”

他顿了顿,指向观众席里几个穿校服的孩子,他们手里举着用光纤做的发光紫荆花:“后来我们发现,让明天来得快的不是魔法,是把今天的光攒起来——就像我们团队当年改光缆放大器,把每一次信号衰减都变成新的算法支点。”

全息投影上突然出现1996年的画面:三个年轻人蹲在电子市场角落,用放大镜焊电路板,旁边阿婆递来的塑料袋里装着刚煮好的鸡蛋。

“那时我们觉得,科技是冷冰冰的线缆,”陆明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直到有天晚上,我们在旺角看见一家饼店的霓虹灯坏了个笔画,‘蛋’字变成了‘虫’,路过的小朋友都说那是会发光的虫子。”

从那天起,他们就想让科技也能长着霓虹灯的眼睛,看见城市里的每只“发光虫子”。

“现在我们做的城市光脉系统,”陆明远指向维多利亚港的方向,那里正有艘游船驶过,船身的显示屏突然变成流动的紫荆花瓣,“其实和1997年的回归烟火一样,都是把瞬间的光变成永恒的记忆。”

“只不过当年的烟火落在胶片里,今天的光落在光纤里——但它们同样温暖,同样能照亮人们眼里的星光。”

演讲结束时,全场突然暗了下来。几秒钟后,会展中心的外墙亮起巨型光绘:

* 从1997年的紫荆花徽章开始,光笔勾勒出光纤、霓虹灯、粮票航母模型的轮廓。

* 最后定格在三个年轻人蹲在电子市场的老照片上,照片四周渐渐长出发光的紫荆花枝。

林晓芸突然拽住秦雪梅的手,指着光绘里自己当年扎的冲天辫笑出了声,苏曼青则悄悄抹了抹眼角——光绘里的铁皮桌上,正躺着张被胶水粘在电路板上的粮票。

散场时,那个穿校服的少年跑了过来,把手里的发光紫荆花递给陆明远:“叔叔,这个送给你!我们学校用废旧光纤做的,花瓣会根据掌声亮起来!”

陆明远接过花,指尖触到花瓣上粗糙的纹路——那是用回收的光缆外皮打印的。

少年又掏出张折叠的纸:“这是我写的代码,能让紫荆花光效和维多利亚港的波浪同步!”

海风吹过广场,把少年的头发吹得乱翘。陆明远突然想起1995年冬天,他在深圳地下室收到第一笔投资时,手里攥着的那张支票,边角也像这样被捏得发皱。

“现在我们明白了,”他看着少年发亮的眼睛,“所谓改革精神,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像紫荆花的根须,把不同时代的光都吸进土壤里,再长出新的花瓣。”

秦雪梅这时举着手机跑了过来,屏幕上是新项目的三维模型:“你们看!我们把粮票航母和霓虹灯数据链连起来了,以后点击虚拟紫荆花,就能看见每个历史节点的光记忆!”

林晓芸抢过手机划拉着,突然指着模型里的某个光点:“哎?这不是当年我掉在电子市场的电阻吗?怎么也被算进去了?”

苏曼青推了推眼镜,嘴角上扬:“因为每个微小的光,都值得被记住。”

她望向维多利亚港,夜幕中的灯火正次第亮起,像无数朵永不凋谢的紫荆花,在城市的脉络里轻轻颤动。

而在那更远处,当年那艘用粮票叠成的“航母”模型,此刻正被摆在团队办公室的橱窗里,在光纤灯的照射下,每一张粮票都像一片发光的花瓣,载着5年前的星光,驶向1997年的晨光。

这艘“粮票航母”不仅仅是一个模型,它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精神,也见证了他们的奋斗历程。它提醒着人们:

*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梦想的力量始终不变。

*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 每一个微小的光点,都值得被铭记,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光辉。

这艘“航母”将继续航行,载着他们的故事,驶向更远的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脚踏破星空

独孤柳

家父唐高祖

今宵初弦月

厄运崽崽每天给渣爹送祝福

流火飞舞

天魔道圣

蓝色孤影

我,叶辰原来是顶尖高手

爱吃鸡蛋的番茄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