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集:培训效果评估,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接着几个评估员开始讨论起来。
“我觉得应该分块评分,比如设备操作、应急反应、团队协作、安全意识各占一定比例。”
“对,还可以加上‘改进空间’这一项,帮助后续培训更有针对性。”
“那具体怎么分权重?”
……
争论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终于达成一致:将各项考核内容细化为具体的评分细则,并附上参考案例,确保每个人都能按照统一标准打分。
“这样一来,数据就靠谱多了。”阿梅松了口气。
“是啊。”刘好仃笑着说,“咱们不是要挑毛病,是要让每个人都看得清楚自己的位置。”
评估继续进行,新的标准也让打分变得更加客观。
几天下来,所有的测试和实操数据都被收集上来,摆在了刘好仃的办公桌上。
“整体来看,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小周指着图表,“尤其是年轻员工,进步幅度不小。”
“中年员工也有不少提升。”阿梅补充,“特别是之前比较保守的几位师傅,现在也开始愿意尝试新方法了。”
刘好仃点点头,目光落在一张汇总表上。
“不过……”他顿了顿,“有些人的成绩波动有点大。”
“确实。”小周翻开几份报告,“比如小赵,他在实操中表现很好,但理论测试却差点不及格。”
“这说明啥?”阿梅若有所思,“可能是学习方式不同,或者培训内容对他来说还不够系统。”
刘好仃沉吟片刻,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培训不是一刀切,而是因材施教。”
他抬起头,看着两人:“接下来,咱们得根据这些数据,做点更有针对性的事儿。”
“你是说……个性化培训?”小周眼睛一亮。
“没错。”刘好仃笑了,“咱们不是要让大家变成一样,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拂过厂区里的绿植,叶片轻轻摇晃,仿佛也在为这份收获鼓掌。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远处忙碌的生产线。
他知道,这场培训还没结束。
而真正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这时,小周突然冒出一句:“刘哥,你说这些评估结果要是写成报告,会不会被上面表扬?”
刘好仃转过身,笑眯眯地说:“表扬不表扬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的工人,变得更厉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