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4集:技术更新分析,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拎着两杯从楼下自动贩卖机买来的咖啡。一杯是拿铁,另一杯是美式——他记得小林不喝奶的。
“你们俩先坐。”他说着,把咖啡放在会议桌上,自己拉开椅子坐下,“今天不是来开会的,是来‘开眼’的。”
阿芳和小林对视一眼,都没说话。一个翻开了笔记本,一个打开了电脑。
刘好仃看着他们,笑了笑:“别紧张,我这不是要搞什么大项目,只是想看看我们到底在技术上差哪儿了。”
“您是说……对标?”小林问。
“对,对标。”刘好仃点头,“咱现在这套系统,能记录客户说了啥、下了多少单,但记不住他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就像开车导航只告诉你终点,不告诉你路上有几道弯一样。”
阿芳一边打字一边笑:“那您这是要给系统装个‘行车记录仪’?”
“差不多。”刘好仃喝了口咖啡,“不过这回不是光看自家车,还得看看别人家的车都跑多快了。”
会议进行到第二小时的时候,窗外飘来了雨。
玻璃窗被细密的水珠贴满,办公室里昏黄的灯光在上面晕出一圈圈光晕。空调吹得有点冷,阿芳把外套裹紧了些,继续在屏幕上滑动。
“这是我找的三份行业白皮书,”她指着屏幕,“里面提到智能制造、数据驱动决策这些概念,很多公司已经用上了AI做客户行为预测。”
“AI?”小林皱眉,“咱们连数据整合还没整明白呢。”
“我知道。”刘好仃点头,“所以我才说这次分析要轻量级,先摸清方向,再决定要不要跟风。”
“问题是,风已经刮起来了。”小林说着,调出一份某头部企业的年报,“人家去年就上线了自动化生产系统,今年又引入了智能质检,效率直接提了30%。”
“30%啊。”阿芳感叹。
“可不是嘛。”刘好仃眯起眼睛,“这就像你跑步,人家穿的是碳板鞋,你还穿着旧球鞋。”
“那咱也换双鞋呗。”阿芳说。
“换鞋可以,但得知道自己脚码。”刘好仃笑着摇头,“不能看到人家跑得快,就盲目跟风买鞋,结果不合脚还摔跤。”
小林忍不住笑了:“刘哥,您这比喻还挺形象。”
“我这人不懂高科技,但知道一件事——技术不是炫技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下午三点,老陈也加入了会议。
他手里拿着一沓打印出来的报告,边走边擦眼镜:“我刚从It那边过来,他们整理了一份咱们现有系统的架构图,还有几个关键模块的使用频率统计。”
“来得正好。”刘好仃拍了拍旁边的椅子,“坐这儿。”
老陈坐下后,把资料摊开:“从数据来看,心跳系统的核心功能其实使用率不高,大家还是习惯靠经验判断客户情绪。”
“这就是问题所在。”刘好仃接过资料翻了几页,“系统做得再花哨,没人用等于没做。”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更新系统,而是改变使用方式。”阿芳补充。
“没错。”刘好仃点头,“比如这个‘客户轨迹’的概念,如果能做成一条时间线,让每个对接人都能看到客户的历史反馈、订单变化、服务记录,是不是就能避免重复提问?”
“理论上可行。”小林说,“但我们得先打通销售、客服、生产的系统接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