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陆机《叹逝赋》,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叹逝赋

陆机

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日望空以骏驱,节循虚而警立。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怼琼蕊之无徵,恨朝霞之难挹。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

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弗寤。虽不寤其可悲,心惆焉而自伤。亮造化之若兹,吾安取夫久长!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悼堂构之隳瘁,愍城阙之丘荒。亲弥懿其已逝,交何戚而不忘。咨余今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伤怀凄其多念,戚貌瘁而鲜欢。幽情发而成绪,滞思叩而兴端。惨此世之无乐,咏在昔而为言。

居充堂而衍宇,行连驾而比轩。弥年时其讵几,夫何往而不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苟性命之弗殊,岂同波而异澜?瞻前轨之既覆,知此路之良难。启四体而深悼,惧兹形之将然。毒娱情而寡方,怨感目之多颜。谅多颜之感目,神何适而获怡?寻平生于响像,览前物而怀之。

步寒林以凄恻,玩春翘而有思。触万类以生悲,叹同节而异时。年弥往而念广,涂薄暮而意迍。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乐阕而哀集,悲极而思融。援翰林而舒情,写兹怀于翰墨。聊挥翰以寄愤,将以解忧而宣郁。

……

赏析:

《叹逝赋》是西晋文学家陆机的作品,作于陆机晚年。当时,陆机历经沧桑,目睹诸多亲友离世,加之自身仕途坎坷,在对生命的无常与短暂的深刻体悟下创作了此赋。赋中以深沉的笔触,围绕对生命短暂、亲友离世的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展开,饱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无奈。

一、主题与情感

1. 生命短暂的悲叹:开篇便感慨天地永恒运行,时光如骏马疾驰、季节更迭迅速,而人生却极为短暂,如“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直接抒发对生命有限、时光易逝的悲哀。通过描述自然现象,如“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以田野春花与草间朝露的短暂,象征生命的新陈代谢与无常,强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2. 亲友离世的悲痛:诗人沉痛悼念祖先、兄弟等众多亲友的逝去,“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这种对亲人离世的哀伤,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反映出生命消逝的残酷现实。同时,从家族延伸至国家,“悼堂构之隳瘁,愍城阙之丘荒”,将对家族衰败与国家荒芜的悲痛融入其中,使情感更为深沉广阔。

3. 对人生的无奈与迷茫:面对生命的种种无常,诗人自身也感到迷茫与无奈。“咨余今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既叹自己渐入暮年,又对未来感到茫然。这种对人生的无奈,贯穿于对生命短暂和亲友离世的悲痛之中,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与象征手法:赋中大量运用借景抒情与象征的手法。如以“琼蕊之无徵”“朝霞之难挹”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借“汤谷”日出日落象征时光的循环消逝,用“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喻指时间的不断流逝,将抽象的时光与生命感慨具象化,使情感表达更为生动形象,引发读者共鸣。

2. 对比映衬:通过今昔对比,强化情感的表达。昔日“居充堂而衍宇,行连驾而比轩”的热闹繁华,与如今亲友离世、一切残缺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生命无常与世事变迁的悲哀。同时,以“松茂而柏悦,芝焚而蕙叹”比喻人与人之间同荣共损的关系,进一步衬托出对亲友离世的悲痛。

3. 语言凝练,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凝练,却蕴含着深厚真挚的情感。如“伤怀凄其多念,戚貌瘁而鲜欢”,短短数字,生动描绘出诗人内心悲伤、面容憔悴的状态,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其悲痛之情。全文情感层层递进,从对生命短暂的普遍感慨,到对亲友离世的具体悲痛,再到自身对人生的无奈与迷茫,情感真挚深沉,动人心弦。

三、文学价值

《叹逝赋》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它继承并发展了汉魏以来文人对生命主题的思考与表达,将个人情感与对生命、社会的思考紧密结合,拓展了赋体文学的表现深度与广度。其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引发了后世文人的广泛共鸣,为后世文学创作中关于生命主题的表达提供了范例与借鉴,展现出陆机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造诣与对生命独特的哲学思考。

……

解析:

1. 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

- 解析:“伊”为句首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此句描绘天地处于永恒的运动流转之中,世间万物纷繁地兴衰起伏、交替更迭。展现出宇宙间宏大的变化规律,为后文感慨人生短暂铺设了一个永恒变化的背景,形成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引发对生命有限性的思索。

2. 日望空以骏驱,节循虚而警立

- 解析:太阳朝着广阔天空如骏马般疾驰而去,四季沿着无形的时间轨迹依次更替。“骏驱”形象地描绘出太阳运行速度之快,“警立”赋予季节更替一种紧迫感,生动地将时光流逝的抽象概念具象化,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时间如奔腾的骏马,一刻不停,强化了时光飞逝的感觉,为下文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悲叹做铺垫。

3. 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

- 解析:“嗟”表感叹,诗人在此感慨人生在世的时间十分短暂,反问有谁能够把握住长久的年华呢?以直接抒情与反问的方式,强烈地表达出对人生短暂这一现实的无奈与悲哀,引发读者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思考,凸显出生命在永恒时间面前的渺小与脆弱。

4. 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

- 解析:时光飘忽不定,一旦流逝便不再复返,衰老的暮年正渐渐逼近。进一步描述时光的不可逆转和衰老的不可避免,“飘忽”突出时光流逝之快且难以捉摸,“晼晚”形象地描绘出衰老渐近的状态,加深了对生命流逝的悲叹之情,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时光匆匆、生命渐逝的无奈与忧虑。

5. 怼琼蕊之无徵,恨朝霞之难挹

- 解析:“怼”和“恨”都表达遗憾之意。诗人遗憾像美玉般的花蕊难以长久留存,惋惜绚烂的朝霞无法长久挽留。这里以“琼蕊”和“朝霞”这两种美好却短暂的自然景象,象征世间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借景抒情,将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寄托于对自然景象的惋惜之中,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而深沉,强化了对生命无常的喟叹。

6. 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

- 解析:“汤谷”在古代神话中是日出之地,“企予”意为踮起脚跟。诗人遥望太阳升起的汤谷,踮起脚跟期盼,却可惜太阳一次次西落。借对日出日落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象征时光如同太阳的运行,循环往复却又不停消逝,表达出对时光不停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延伸到对时光流逝的直接叹惋,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主题表达。

7. 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

- 解析:“阅”有经历、汇聚之意。“悲夫”直抒悲痛之情,河流因为汇聚了众多水流而形成滔滔大河,河水日复一日地奔腾流淌。以河流的形成与河水的流淌不息,比喻时间的不断积累与流逝,形象地说明时间如同川流不息的河水,永不停歇,引出下文将人生与时间流逝紧密联系的思考,为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做进一步铺垫。

8. 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 解析:世间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相继更替才构成了历史的延续,而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走向暮年。此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个体生命的衰老相联系,揭示出人生在时间长河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终结的现实,深化了对生命短暂与不可逆的感慨,从对自然现象象征时光流逝的描述,过渡到对人生与时间关系的直接阐述。

9. 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

- 解析: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强调,哪一个时代没有新的生命诞生,世间又有哪一个人能够永远保持年轻不变呢?通过这两个反问句,突出了人生代代更替的必然性以及个体生命难以长久不变的现实,强化了生命短暂且变化无常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这一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

10. 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

- 解析:田野每到春天一定会繁花盛开,然而草上的露珠却没有哪一个早晨能够留存下来。描绘了两种自然现象,春花每年按时开放,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美好,而草间朝露却转瞬即逝,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通过这两种现象的对比,以自然规律映衬人生,生动地表达出生命既有美好的一面,又极为短暂易逝的特点,进一步烘托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11. 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

- 解析:从古至今,这种生命的新陈代谢与短暂无常一直都是如此,世间万物大多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对前文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和人生规律进行总结,表明生命短暂、新旧交替是贯穿古今、普遍存在的永恒法则,强化了生命有限性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一认知,使读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上升到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12. 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弗寤

- 解析:“日及”指木槿花,其朝开暮落,生命极为短暂。诗人以木槿花在枝头短暂的生命作比,说它常常直到生命尽头都未能领悟生命的短暂。以具体的木槿花象征人生,暗指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短暂的一生,对生命的短暂浑然不觉,以此深化对生命短暂且人们常忽视这一悲哀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珍惜生命的思考。

13. 虽不寤其可悲,心惆焉而自伤

- 解析:虽然人们可能没有深刻意识到生命短暂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但内心深处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惆怅和哀伤。此句表达了即便没有对生命短暂有清晰的认知,人类本能地也会因生命的流逝而产生哀伤之情,体现出对生命流逝的一种本能的伤感,这种伤感源于生命短暂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即使未加思索,也会在心底油然而生。

14. 亮造化之若兹,吾安取夫久长

- 解析:“亮”意为确实。诗人感慨,确实大自然的造化就是如此,生命短暂是既定的规律,那么又怎么能够求得生命的长久呢?面对自然规律,诗人发出无奈的感慨,表达出虽然明白生命短暂是自然造化的结果,但内心仍然对生命的短暂感到不甘,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悲叹之情。

15.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

- 解析:“灵根”常用来指代祖先,“具尔”指兄弟。诗人沉痛地哀悼祖先过早地离世,哀怨众多兄弟也相继亡故。从对生命普遍短暂的感慨,转向对亲人离世的具体悲痛,将抽象的生命感慨落实到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使情感更加具体、深沉,体现出对家族亲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他们生命消逝的悲痛与不舍。

16. 悼堂构之隳瘁,愍城阙之丘荒

- 解析:“堂构”原指房屋的建筑,这里代指家业;“隳瘁”表示毁坏衰败。“城阙”指代国家,“丘荒”形容荒废。诗人哀悼家族的家业衰败,怜悯国家陷入荒芜。此句将个人的悲痛从家族亲人的离世延伸到家业的衰败、国家的荒芜,拓展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反映出生命的无常不仅体现在个体的生死上,还体现在家族与国家命运的变迁之中,使情感更加深沉、厚重,充满了历史感与沧桑感。

17. 亲弥懿其已逝,交何戚而不忘

- 解析:“弥懿”表示关系格外亲密。那些关系亲密的亲人已经离诗人而去,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又怎能因为他们的离去而轻易忘怀呢?此句进一步强调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厚情感,突出他们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出对已逝亲人和朋友深深的不舍与怀念之情,即使他们已经离世,诗人对他们的情感依然刻骨铭心,难以磨灭。

18. 咨余今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

- 解析:“咨”为叹息,“殆”在这里指生命接近尽头。诗人叹息自己如今也渐渐步入生命的暮年,不禁感慨,为何望向天空,只感到一片迷茫。此句将对亲人朋友离世的悲痛与自身生命的衰老相结合,表达出在面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对未来、对生命的迷茫与无奈,使情感更加复杂深沉,从对他人生命消逝的感慨转向对自身生命终结的迷茫与忧虑。

19. 伤怀凄其多念,戚貌瘁而鲜欢

- 解析:诗人内心充满了哀伤,思绪纷繁复杂,面容因悲伤而憔悴,很少能有欢乐的神情。此句通过对诗人内心感受和外在容貌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因亲人和朋友的离世以及自身生命的衰老所带来的痛苦,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强化了情感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悲痛之情。

20. 幽情发而成绪,滞思叩而兴端

- 解析:诗人内心深处幽微的情感被触发,进而发展成连绵的思绪,郁积在心中的思想一经触动便兴起众多感慨。此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表明诗人内心对生命、死亡、亲友等诸多方面的情感深沉且敏感,稍有触动便如泉涌般产生诸多思绪,体现出诗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以及对生命种种现象的深刻思考。

21. 惨此世之无乐,咏在昔而为言

- 解析:诗人深感这世间充满了悲伤,已无欢乐可言,只能通过咏叹往昔的美好来倾诉心中的痛苦。此句表达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在经历了众多生命的消逝和人生的沧桑后,诗人觉得当下的世界充满悲哀。而回忆往昔则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中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进一步强化了对生命无常和现实悲哀的感慨。

22. 居充堂而衍宇,行连驾而比轩

- 解析:曾经居住的时候,厅堂和屋宇都充满了亲人和朋友;出行时,车辆相连,轩盖彼此比肩。此句描绘了昔日生活的热闹与繁华,展现出家族人丁兴旺、社交活动频繁的场景,与如今亲人和朋友离世后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通过这种今昔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悲痛和对世事变化的感慨。

23. 弥年时其讵几,夫何往而不残

- 解析:然而没过多少年,如今所到之处,一切为何都如此残缺破败呢?“弥年时”表示经过的时间,“讵几”强调时间之短。此句通过今昔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之快,曾经的繁华转瞬即逝,如今只剩下残缺和衰败,进一步表达出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悲哀,强化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人生变化的无奈与叹息。

24. 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 解析:诗人感慨身边的人,有的已经离世,与自己阴阳相隔,有的虽然还在世,但生命也已走过大半。此句具体描述了身边人不同的生命状态,“冥邈而既尽”指生命终结,“寥廓而仅半”指生命已过一半,两种状态都体现出生命的消逝与短暂,进一步强化了生命无常的主题,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在身边人的生命历程中清晰地呈现。

25. 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 解析:“信”意为确实。确实就像松树茂盛时柏树也会感到喜悦,可叹灵芝被焚烧时蕙草也会发出悲叹。此句以松柏同荣、芝蕙共损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感联系,象征着亲人和朋友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表达出对亲人和朋友离世的悲痛,因为他们的离去,就如同芝蕙被焚般令人哀伤,体现出诗人对亲人和朋友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他们生命消逝的痛心。

26. 苟性命之弗殊,岂同波而异澜

- 解析:诗人发出疑问,如果生命的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为什么同样在世间生存,人们的命运却如同同一条河流中不同的波澜,千差万别呢?此句通过对生命本质与命运差异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困惑,尽管生命本质相同,但命运却各不相同,有人早逝,有人尚存,这种差异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奥秘的深入思索,使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生命消逝的悲痛上,更上升到对生命哲学层面的探讨。

27. 瞻前轨之既覆,知此路之良难

- 解析:诗人瞻望前人走过的道路,看到他们的车轨已经翻覆,由此意识到人生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这里以“前轨之既覆”比喻前人生命的终结,暗示人生充满了各种未知和危险,生命脆弱易逝。诗人从对前人生命消逝的观察中,感悟到人生之路的艰难,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生命旅程的担忧。

28. 启四体而深悼,惧兹形之将然

- 解析:诗人伸展四肢,深深哀悼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同时恐惧自己的身体也将如同他们一样走向衰老和死亡。此句从对他人离世的哀悼,自然地过渡到对自身生命即将消逝的恐惧,这种从对他人到自身的情感转变,使情感更加真切、深沉。诗人通过具体的动作“启四体”,形象地表现出对生命终结的深刻悲痛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让读者更能体会到生命短暂所带来的压迫感。

29. 毒娱情而寡方,怨感目之多颜

- 解析:“毒”在这里表示痛苦。诗人痛苦于能够排遣情怀的方法太少,怨恨映入眼帘的事物常常引发自己的悲伤。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命的种种悲痛时,内心的煎熬与无奈。由于生命的悲哀过于沉重,很难找到有效的方式来排解,而周围的事物又总是不断地触发悲伤情绪,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体现出诗人在悲痛情绪中的挣扎。

30. 谅多颜之感目,神何适而获怡

- 解析:诗人意识到众多的事物映入眼帘都会引发悲伤,那么自己的精神又能到哪里去获得愉悦呢?此句承接上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迷茫。面对世间万物皆能触发悲伤的现状,诗人感到无处可寻愉悦,突出了生命的悲哀对诗人精神世界的笼罩,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沉浸在悲痛中的无奈与绝望,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氛围。

31. 寻平生于响像,览前物而怀之

- 解析:诗人在回忆中追寻平生所经历的种种印象,看到眼前的事物便不禁怀念起往昔的人和事。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眷恋,在现实的悲痛中,往昔的回忆成为一种慰藉。通过回忆过去,诗人试图在痛苦中寻找一丝温暖和安慰,同时也更加凸显出当下生命消逝和现实悲哀的残酷,使情感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更加深沉。

32. 步寒林以凄恻,玩春翘而有思

- 解析:诗人在寒冷的树林中漫步,心中充满了凄恻之情;欣赏春天新生的花木,也不禁思绪万千。“寒林”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悲痛相呼应,而“春翘”虽然代表着新生和希望,但在诗人的心境下,依然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此句通过不同季节景象引发的情感,体现出诗人无论面对何种景象,都无法摆脱对生命的悲痛和思考,强化了生命的无常和悲哀在诗人心中的深刻烙印。

33. 触万类以生悲,叹同节而异时

- 解析:诗人接触到世间万物都会心生悲痛,感叹同样的季节,却已不是往昔的时光和情境。此句表明诗人对生命的悲痛已经深入到对世间万物的感知中,无论看到什么,都会联想到生命的消逝和无常。即使季节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已非,这种同与异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生命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悲哀,体现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极度敏感和深深的无奈。

34. 年弥往而念广,涂薄暮而意迍

- 解析: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的思绪和感慨越来越多;人生之路渐入黄昏,内心也越发困顿。“年弥往”强调时间的推进,“念广”说明诗人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随着时间不断加深和扩展。“涂薄暮”将人生比作即将结束的旅程,“意迍”描绘出诗人内心因生命接近尽头而产生的迷茫和沉重。此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生命的后期,对生命的感慨和无奈不断累积,体现出生命短暂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35. 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 解析:亲人们逐渐离世,彼此间的联系愈发稀少,友人也日渐疏远,越来越难以寻觅。“落落”和“靡靡”生动地描绘出亲人和朋友在时光流逝中逐渐离去、关系渐疏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身边人事凋零的景象,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因亲人和朋友的不断消逝而产生的孤独与哀伤之情,让读者切实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对人际关系的冲击以及诗人内心的凄凉。

36. 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 解析:回顾往昔与自己有过深厚情谊的人,如今存活下来的不过千分之一二。通过“十一于千百”这样悬殊的比例,突出了亲友离世数量之多,强调生命消逝的普遍性和残酷性,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众多亲友逝去的沉痛之情,以及对生命脆弱无常的无奈与悲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