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2章 陆机《漏刻赋》,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漏刻赋

陆机

夫何希微而难察,亦神功之所兴。虽水火之疾徐,无斯节之相应。激悬泉以远射,跨飞途而遥集。伏阴虫以承波,吞丹流以授邑。激铜乌以启路,因进旅而先后。附承虚以肆愤,将势尽而不渝。箭丽弦以髣髴,土登降而相仇。翔风忽其际会,零露被于蓐收。尔乃颓阳西倾,巽风南逝。玉山摧而莫留,银箭咽以凝滞。时不留于激箭,景无废于循机。

……

赏析:

《漏刻赋》是陆机创作的一篇以漏刻为主题的赋作。漏刻作为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在陆机的笔下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不仅展现了对漏刻精巧构造与精准计时原理的细致刻画,还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

一、主题思想

1. 对漏刻精巧技艺的赞叹:赋文开篇便称漏刻“希微而难察,亦神功之所兴”,直接点明漏刻构造精妙,非寻常技艺可比,表达了对古人创造这一计时工具的赞叹之情。文中对漏刻内部水流运行、部件协作的细致描写,如“激悬泉以远射,跨飞途而遥集”“伏阴虫以承波,吞丹流以授邑”等句,生动展现了漏刻设计的奇巧和制作工艺的精湛,进一步强化了对古代技艺的赞美。

2.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借漏刻计时,陆机抒发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颓阳西倾,巽风南逝。玉山摧而莫留,银箭咽以凝滞”,通过描绘太阳西沉、南风消逝等自然景象,以及将时间比作崩塌的玉山,形象地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漏刻虽能精准记录时间,却无法阻止其流逝,这种对比加深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与感慨。

二、艺术特色

1. 细致入微的描写:陆机以细腻笔触描绘漏刻的运作原理和过程。从水流的喷射、汇聚,到部件的承接、传递,再到刻箭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如“箭丽弦以髣髴,土登降而相仇”,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使读者仿佛亲眼目睹漏刻的运行,展现了作者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力和卓越的文字表现力。

2. 丰富的意象运用:赋中运用诸多意象营造氛围、表达主题。以“悬泉”“丹流”描绘漏刻中的水流,赋予其动态美感;“铜乌”“阴虫”等意象则代表漏刻的部件,使漏刻这一抽象工具具象化。同时,“翔风”“零露”“颓阳”“巽风”等自然意象的融入,不仅增添了诗意,还将漏刻计时与自然变化相联系,深化了对时间主题的表达。

3. 巧妙的对比与象征:将漏刻与水火对比,突出漏刻计时的精准,“虽水火之疾徐,无斯节之相应”,通过对比强调漏刻的独特优势。此外,以“玉山摧”象征时间的不可阻挡,“银箭咽”象征时间记录的凝重,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时间流逝的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学价值

《漏刻赋》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它为研究古代计时文化提供了生动资料,使后人能从文学角度了解漏刻的构造与功能。在艺术表现上,其细致描写和意象运用丰富了赋体文学的创作手法,为后世同类题材创作提供借鉴。同时,通过对漏刻与时间关系的探讨,深化了文学作品中关于时间主题的表达,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思考,展现了陆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感悟。

……

解析:

1. 夫何希微而难察,亦神功之所兴

- 解析:“夫”为发语词。此句以疑问语气开篇,“希微”形容漏刻构造极为精妙细微,难以被人察觉。“亦神功之所兴”则表明漏刻是凭借非凡的技艺创造出来的,这里的“神功”并非指神力,而是高度称赞古人创造漏刻时所展现出的精湛技艺与智慧,为后文详细描述漏刻的构造与运作埋下伏笔,奠定了对漏刻精巧赞叹的基调。

2. 虽水火之疾徐,无斯节之相应

- 解析:“水火之疾徐”指水与火的速度变化,水有流速快慢,火有燃烧缓急。此句将漏刻与水火进行对比,强调尽管水火能呈现出速度上的变化,但它们都无法像漏刻那样与时间的节奏精准相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漏刻在计时方面具有独特的精准性,彰显了漏刻在古代计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

3. 激悬泉以远射,跨飞途而遥集

- 解析:形象地描绘了漏刻中水流的动态。“激悬泉以远射”,说明漏刻中的水像被激发的悬空泉水一样,向远处喷射而出,展现出水流的强劲动力。“跨飞途而遥集”进一步描述水流跨越空间,如同在空中飞行一段路途后,又远远地汇聚到某个地方,这暗示了漏刻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水流的这种运动方式为计时提供持续且稳定的动力,是漏刻能够准确计时的重要环节。

4. 伏阴虫以承波,吞丹流以授邑

- 解析:“阴虫”可能是漏刻中类似浮标的部件,它静静地伏在水面,承接水流产生的波动。“吞丹流以授邑”中,“丹流”或许指经过特殊处理(如染色)的水流,这些水流被引入到特定的区域(“邑”)。此句细致地刻画了漏刻内部水流的承接与传递过程,体现了漏刻设计的精巧,通过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水流能够有序地参与到计时过程中,从而保证计时的准确性。

5. 激铜乌以启路,因进旅而先后

- 解析:这里描述的是漏刻的启动与运行规律。水流的动力激发铜乌,使其开启计时的“路程”,就如同队伍前行,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推进。以“进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漏刻以水流为动力,驱动各个部件按规律运作,体现了古人在设计漏刻时对其运作逻辑的精心构思,展示了漏刻运作的科学性与规律性。

6. 附承虚以肆愤,将势尽而不渝

- 解析:“附承虚”指漏刻的某些部件借助水流的冲力,在虚空之中运行。“肆愤”可理解为部件在水流作用下,充分发挥其功能。“将势尽而不渝”则强调即使水流的冲力将要耗尽,这些部件依然坚守其职责,不改变运行的状态。此句突出了漏刻部件在水流作用下能够稳定运行,体现了漏刻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水流变化对计时的影响,通过巧妙的构造保证了计时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7. 箭丽弦以髣髴,土登降而相仇

- 解析:“箭”指漏刻中的刻箭,它的移动仿佛附着在弦上一般,精准而有序。“土”可能指漏刻中类似秤锤或配重的部件,用于平衡和控制刻箭的升降。“登降而相仇”表示这两个部件相互配合,一个上升,另一个则下降,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此句详细描绘了漏刻中两个关键部件的协作关系,展示了漏刻通过部件间精确的配合实现精准计时的原理。

8. 翔风忽其际会,零露被于蓐收

- 解析:描绘了一种诗意的场景,当微风忽然吹来(“翔风忽其际会”),露珠洒落在代表秋天的方位神蓐收所在之处(“零露被于蓐收”)。这里通过对微风、露珠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诗意的氛围。同时,暗示了漏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变化下,依然能够稳定地运行,不受外界微小气候变化的干扰,进一步强调了漏刻计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9. 尔乃颓阳西倾,巽风南逝

- 解析:“尔乃”为承接连词,起过渡作用。“颓阳西倾”描绘了太阳逐渐向西倾斜,慢慢落下的情景,直观地展现了一天中时间的推移。“巽风南逝”中的“巽风”代表南风,说明南风轻轻吹过并向南消逝,从侧面烘托出时间的流逝如同自然风的流动,不可阻挡。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与漏刻计时相呼应,体现了漏刻计时与自然时间流逝的一致性,强化了时间不断前行的意象。

10. 玉山摧而莫留,银箭咽以凝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