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2章 张载《七哀诗?其二》,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解析: “丘陇”指坟墓,随着时间的推移,逝者的坟墓与诗人仿佛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渐行渐远。然而,诗人对逝者的思念却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缠绵弥思深”,变得更加深沉、浓烈,如同缠绕的丝线,难以解开。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醇厚,体现出思念的执着与深沉。
10. 忧来令发白,谁云愁可任?
- 解析: 忧愁袭来,使得诗人头发变白,形象地表现出忧愁对诗人身心的巨大影响。“谁云愁可任?”以反问的形式强调这种忧愁是难以承受的。诗人通过自身头发变白这一细节,将抽象的忧愁具象化,生动地展现出内心忧愁的沉重程度,抒发了对忧愁无法排解的无奈与痛苦。
11. 徘徊向长风,泪下沾衣襟。
- 解析: 诗人在长风之中徘徊不定,表明他内心的痛苦与纠结无法释怀。在这萧瑟的秋风中,诗人的哀伤愈发浓烈,以至于泪水忍不住流下,沾湿了衣襟。“徘徊”一词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彷徨,“泪下沾衣襟”则将诗人极度哀伤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通过这一具体的动作描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无法抑制的悲痛之情,使全诗的情感表达达到极致。
……
句译:
1. 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
秋风散发着肃杀之气,萧瑟地席卷着前面的树林。
2. 阳鸟收和响,寒蝉无余音。
候鸟收起了悦耳的叫声,寒蝉也不再发出声响。
3. 白露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白露在半夜凝结,树叶飘落,树枝显得阴森。
4.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太阳的光辉快速地移向北方(预示冬天将至),日光忽然向西边沉落。
5. 顾望无所见,唯睹松柏阴。
环顾张望四周,什么都没看到,只看见松柏的阴影。
6. 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
高高的桐树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一只孤单的鸟儿翩翩落在枝头栖息。
7. 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
抬头听见离群大雁的鸣叫,低头听到蜻蛚的低吟。
8. 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内心哀伤的人容易触景生情,看到这些事物更增添了悲痛之情。
9. 丘陇日已远,缠绵弥思深。
逝者的坟墓随着时间越来越远,但我对他们的思念却愈发深沉浓烈。
10. 忧来令发白,谁云愁可任?
忧愁袭来使我的头发变白,谁说这样的愁绪能够承受?
11. 徘徊向长风,泪下沾衣襟。
我迎着长风徘徊,泪水潸然落下,沾湿了衣襟。
……
全译:
秋风携带着肃杀之气,萧瑟地横扫着前方的树林。
候鸟已收起往日和谐动听的鸣叫声,寒蝉也彻底没了声响。
半夜里,白露悄然凝结,树叶纷纷飘落,光秃秃的树枝显得格外阴森。
太阳的光辉匆匆朝着北方奔去,预示着冬天即将来临,转瞬之间,日光便向西边沉沉落下。
我环顾四周,却什么都看不到,唯有那松柏的阴影映入眼帘。
高高的桐树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一只孤单的鸟儿翩翩飞来,栖息在枝头。
我抬头,听见离群大雁的哀鸣,低头,又听到蜻蛚细微的低吟。
像我这般满心哀伤之人,本就极易触景生情,看到这些景物,心中的悲痛更是有增无减。
逝者的坟墓随着时光流逝渐行渐远,然而我对他们的思念却如丝线般缠绵,愈发深沉浓烈。
忧愁如潮水般涌来,竟让我的头发都变白了,谁说这样的愁绪是人能够承受得了的呢?
我迎着长风,在原地徘徊不定,泪水忍不住簌簌落下,沾湿了我的衣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