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孙楚《韩王台赋》,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韩王台赋

孙楚

韩王台者,故韩王信所筑也。信有雄才大略,志苞宇宙。既已席卷千里,拥强兵而临大敌,威凌邻国,势侔人主。然而智屈垓下,卒毙长乐。时移世异,古今乖论。遗迹岿然,孤存于今。

于是乎游目骋观,南望郦山,北眺泾渭,东瞻河华,西眄平隰。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羁旅怀土,感念存没。乃作赋曰:

何兹台之崇崇兮,超绝乎尘中。并峻极于层云兮,追匠石之遗风。览山川之体势兮,实形势之攸同。带洪河之沂游兮,左关陕而右羌戎。沃野坟腴,膏壤千里。原隰弥望,莫之与比。是以周、汉之所经营,新丰、阿房之作起。既穷巧于规摹兮,又致美乎栋宇。

若乃阶除连延,萧墙高嶷。闶阆敞豁,当暑凄清。崇台崔巍,飞阁流丹。朱柱皓璧,皦曜光鲜。云楣藻棁,龙桷雕栾。岂比夫灵圃之仙馆,起景阳于江干。

于时仲秋之月,凉风肃杀。万木零悴,严霜皓洁。紫茎之草,朱实之木。森罗广庭,风至萧瑟。瞻山川以怀古,怅揽辔而踌躇。念王室之蠢蠢,方构难于五侯。怀圣哲之弘略,岂斯台之足娱。

……

赏析:

《韩王台赋》为孙楚所作,以韩王台为切入点,借景抒情,怀古思今,展现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思想内容

1. 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开篇点明韩王台为韩王信所筑,描绘韩王信曾“雄才大略,志苞宇宙”,势力强大,“威凌邻国,势侔人主”,然而却“智屈垓下,卒毙长乐”,人生结局悲惨。通过对韩王信命运的描述,抒发对历史人物兴衰无常的感慨,揭示世事难料、命运多变的现实,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2. 对山川形胜与历史变迁的感怀:作者登台游目骋观,描绘了韩王台周边壮丽的山川景色,“南望郦山,北眺泾渭,东瞻河华,西眄平隰”,展现出此地的开阔与壮美。同时,指出这里“沃野坟腴,膏壤千里”,是周、汉经营之地,新丰、阿房等宫殿在此兴建。借山川形胜与历史遗迹,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怀,昔日的繁华已逝,只留下韩王台见证岁月的沧桑。

3. 羁旅情怀与对现实的忧虑:“羁旅怀土,感念存没”直接抒发作者羁旅他乡时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生死存亡的感慨。“念王室之蠢蠢,方构难于五侯。怀圣哲之弘略,岂斯台之足娱”则流露出对现实中王室动荡、诸侯纷争的忧虑,表明面对这样的局势,即便韩王台风光再好,也无法让作者感到愉悦,体现出作者心系国家命运的情怀。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与怀古伤今相结合:文章先描述韩王台的历史背景及建造者命运,后描写登台所见之景,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融入山川景色之中。如在描绘完韩王信的兴衰后,展现周边山川的萧条,“原野萧条,目极四裔”,以景衬情,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氛围,借景抒情,使怀古伤今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

2. 细腻的描写与宏大的视野:对韩王台本身及周边景色的描写细腻入微,如“阶除连延,萧墙高嶷。闶阆敞豁,当暑凄清。崇台崔巍,飞阁流丹。朱柱皓璧,皦曜光鲜。云楣藻棁,龙桷雕栾”,从台阶、墙壁到楼阁、梁柱,细致地刻画了韩王台建筑的宏伟与精美。同时,作者又拥有宏大的视野,“南望郦山,北眺泾渭,东瞻河华,西眄平隰”,将韩王台置于广阔的地理空间中,使文章既有局部的精细描绘,又有整体的磅礴气势。

3. 语言优美,辞藻华丽: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如“崇崇”“高嶷”“崔巍”等形容词,生动地表现出韩王台及相关建筑的高大雄伟;“飞阁流丹”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楼阁色彩的绚丽;“云楣藻棁,龙桷雕栾”等对偶句式,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充分展现了赋体文学语言华丽的特点。

……

解析:

1. 韩王台者,故韩王信所筑也。

- 解析:开篇点明写作对象韩王台,介绍其建造者为韩王信,直接切入主题,为后文对韩王信及相关历史的叙述奠定基础,让读者迅速了解韩王台的历史渊源。

2. 信有雄才大略,志苞宇宙。

- 解析:高度赞扬韩王信拥有非凡的才能与远大的志向,“雄才大略”突出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志苞宇宙”则夸张地形容他的志向如同能囊括宇宙一般宏大,展现出韩王信的不凡抱负,也为其后续的霸业之举做铺垫。

3. 既已席卷千里,拥强兵而临大敌,威凌邻国,势侔人主。

- 解析:描述韩王信凭借其雄才大略所取得的成就。“席卷千里”形象地描绘出他扩张领土的迅猛之势,势力范围迅速扩大;“拥强兵而临大敌”体现其军事力量强大,敢于直面强敌;“威凌邻国”表明他的威名震慑周边国家;“势侔人主”则说明他的势力与君主相当,极言其权势之盛,将韩王信曾经的辉煌推向顶点。

4. 然而智屈垓下,卒毙长乐。

- 解析:笔锋一转,“然而”表示转折,与前文韩王信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智屈垓下”指他在垓下之战中智谋受挫,遭遇重大失败,此乃其命运的转折点;“卒毙长乐”说明他最终在长乐宫被杀害,以悲剧结局,深刻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起伏,引发读者对韩王信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5. 时移世异,古今乖论。

- 解析: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韩王信的评价古今也有所不同。此句从历史的角度,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物评价相对性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6. 遗迹岿然,孤存于今。

- 解析:描绘韩王台作为韩王信曾经辉煌的唯一见证,虽然历经岁月变迁,却依然高大耸立,孤独地留存至今。“岿然”突出韩王台的坚固与高大,“孤存”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孤寂感,暗示着曾经的辉煌已逝,只留下这一遗迹承载着往昔的记忆,为下文作者登台观景、怀古抒情做铺垫。

7. 于是乎游目骋观,南望郦山,北眺泾渭,东瞻河华,西眄平隰。

- 解析:作者开始描述自己登台后的行为与所见之景。“游目骋观”表明作者尽情地放眼观赏,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心境。随后分别从南、北、东、西四个方向进行描述,“望”“眺”“瞻”“眄”四个动词的运用,使描绘更具层次感和动态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以韩王台为中心,涵盖周边广阔地域的壮丽画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8. 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 解析:进一步描绘所见之景,“原野萧条”描绘出眼前原野呈现出一片冷落、凄凉的景象,给人以空旷、孤寂之感;“目极四裔”表示极目望去能看到四方边远之地,突出视野的广阔,同时强化了这种萧条、空旷的氛围,为下文抒发羁旅情怀和怀古之情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基调。

9. 羁旅怀土,感念存没。

- 解析:直抒胸臆,点明自己身处异乡为异客,引发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同时感怀人生的生死存亡。“羁旅”一词表明作者漂泊在外的处境,“怀土”则明确表达对家乡的眷恋;“感念存没”使情感更为深沉,不仅局限于对故土的思念,还包含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10. 乃作赋曰

- 解析:承上启下,表明前文的叙述与感慨为铺垫,接下来将以赋的形式进一步抒发情感,正式引出下文对韩王台及相关感慨的具体描述。

11. 何兹台之崇崇兮,超绝乎尘中。

- 解析:以感叹句开篇,“何”字加强语气,突出对韩王台高大雄伟的赞叹。“崇崇”形容韩王台高耸的样子,“超绝乎尘中”则强调它超越尘世,高高耸立,使韩王台的形象在读者心中瞬间高大起来,表达出作者对韩王台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12. 并峻极于层云兮,追匠石之遗风。

- 解析:继续描绘韩王台的高峻,说它与层层云朵一样高,甚至能达到云端,运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化其高耸入云的特点。“追匠石之遗风”则将韩王台与古代着名工匠匠石联系起来,暗示其建造工艺精湛,如同传承了匠石的高超技艺,增添了韩王台的历史文化底蕴。

13. 览山川之体势兮,实形势之攸同。

- 解析:作者从对韩王台自身的描写转向对其周边山川形势的观察。“览山川之体势”表明作者在审视周围山川的形态和走势,“实形势之攸同”意思是这里的地形确实得天独厚,强调韩王台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为后文对其周边地理环境和历史地位的描述做铺垫。

14. 带洪河之沂游兮,左关陕而右羌戎。

- 解析:具体描述韩王台周边的地理方位。“带洪河之沂游”描绘韩王台环绕着曲折的黄河,“带”字将黄河拟人化,仿佛是韩王台的一条丝带,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二者的位置关系;“左关陕而右羌戎”指出韩王台左边是关陕,右边是羌戎,明确了其在地域上的重要战略位置,凸显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15. 沃野坟腴,膏壤千里。原隰弥望,莫之与比。

- 解析:描绘韩王台周边土地的肥沃与广袤。“沃野坟腴,膏壤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这里土地肥沃,良田连绵千里;“原隰弥望,莫之与比”进一步强调平原和低湿之地一望无际,没有地方能与之相比,突出此地农业资源丰富,为周、汉在此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从侧面反映出韩王台所处地区的重要性。

16. 是以周、汉之所经营,新丰、阿房之作起。

- 解析:承接上文,因为此地地理形势优越,土地肥沃,所以成为周、汉两朝重点经营的区域,进而兴建了新丰宫和阿房宫。此句将韩王台与周、汉的历史联系起来,揭示了该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体现出韩王台周边地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7. 既穷巧于规摹兮,又致美乎栋宇。

- 解析:描述周、汉在此修建宫殿时的用心。“既穷巧于规摹”表明在规划设计上穷尽了精巧之思,体现出古人在建筑规划方面的高超智慧;“又致美乎栋宇”则说明在宫殿的建筑上追求极致的美观,从整体规划到具体建筑,都展现出当时建筑的精美与奢华,反映出该地区在历史上的繁荣昌盛。

18. 若乃阶除连延,萧墙高嶷。

- 解析:开始细致描绘宫殿建筑的细节。“若乃”表示转换话题,引起对宫殿具体建筑的描述。“阶除连延”描绘宫殿的台阶连续不断,显示出建筑的宏伟与庄严;“萧墙高嶷”形容宫室的门屏高大耸立,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从细微之处展现出宫殿建筑的气势。

19. 闶阆敞豁,当暑凄清。

- 解析:继续描述宫殿内部空间的特点。“闶阆敞豁”描绘宫殿内部高大宽敞、开阔明朗,给人一种豁达、舒畅的空间感;“当暑凄清”则说明即使在盛夏时节,宫殿内也感觉凄凉清冷,突出宫殿的凉爽宜人,从空间感和温度感受两方面展现宫殿的独特魅力。

20. 崇台崔巍,飞阁流丹。

- 解析:描绘宫殿中的高台和楼阁。“崇台崔巍”形容高高的楼台巍峨壮观,强调其高大雄伟的气势;“飞阁流丹”运用夸张和色彩描写,形象地描绘出飞檐的楼阁色彩绚丽,红色的油漆仿佛流动一般,使楼阁充满动感与美感,展现出建筑的精巧与华丽。

21. 朱柱皓璧,皦曜光鲜。

- 解析:对宫殿内的柱子和墙壁进行描写。“朱柱皓璧”描绘红色的柱子和洁白的墙壁,色彩对比鲜明;“皦曜光鲜”形容柱子和墙壁明亮耀眼,光彩照人,通过色彩和光泽的描写,进一步展现宫殿内部装饰的精美与奢华。

22. 云楣藻棁,龙桷雕栾。

- 解析:细致刻画宫殿的楣、棁、桷等建筑构件。“云楣藻棁”指绘有云纹的楣梁和装饰华丽的短柱,“龙桷雕栾”表示雕刻成龙形的屋椽和有雕饰的柱子,这些精美的雕刻装饰,充分体现出宫殿建筑工艺的精湛,展现出古人在建筑装饰上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23. 岂比夫灵圃之仙馆,起景阳于江干。

- 解析:将韩王台周边的宫殿与其他地方的建筑进行对比。“岂比夫”表示反问,强调韩王台周边宫殿的独特与精美,绝非其他如灵圃的仙馆、建于江边的景阳宫所能比拟,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韩王台周边宫殿建筑的宏伟与华丽,彰显其独特地位。

24. 于时仲秋之月,凉风肃杀。

- 解析:点明时间为仲秋时节,“凉风肃杀”描绘此时的气候特点,凉爽的秋风带着肃杀之气,营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对秋季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奠定基调,暗示着繁华已逝,万物开始走向凋零。

25. 万木零悴,严霜皓洁。

- 解析:具体描绘仲秋的景色,“万木零悴”描写众多树木开始凋零衰败,展现出秋天万物萧瑟的景象;“严霜皓洁”形容寒霜洁白,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清冷氛围,通过对树木和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衰败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感慨。

26. 紫茎之草,朱实之木。森罗广庭,风至萧瑟。

- 解析:继续描写韩王台庭院内的植物景色。紫色茎的草和结着红色果实的树木,“森罗”于广阔的庭院之中,当秋风刮起时,发出萧瑟之声。这些植物的描写一方面展现出庭院内植物的丰富多样,另一方面“风至萧瑟”则赋予景色一种动态感,强化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境。

27. 瞻山川以怀古,怅揽辔而踌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瑞图

当我撞了甲方老板的车

三月棠墨

生命之河缓缓流动

卑鄙扣

我用充电宝给千年雷法女魔修充电

留云借月君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九扑街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